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制建设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采集、分析监测与调查数据,为加强放射卫生工作提供科学手段。方法 参考我国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分析监测、科研与管理需求,动态设计、开发和运维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平台终端用户通过网络直报放射卫生监测数据,开展质量控制、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结果 2015年,建立了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内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测、食品放射性监测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5个业务模块。4年来,平台运行正常并建立了5个业务数据库,采集了800余万条监测与调查数据。平台各层级1 400余终端用户体验良好,交互频繁。结论 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促进、规范了放射卫生监测和调查业务数据的网络直报,也为各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人员提供了分析、利用工具,逐步成为我国放射卫生法规标准制定和管理决策、保障国民健康权益的重要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发一套放射防护检测信息系统,与正在运行的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医用辐射监测子系统对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方法 依据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开展需求调研和系统建模分析,采用B/S架构研究建立包括检测、审核和系统管理3个模块的放射防护检测信息系统,设置管理员、检测人、审核人和报告签发人4个级别用户。结果 试用结果表明,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可实现放射防护检测信息从填报、审核、签发、出具检测报告到上传数据的全流程信息化,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结论 开发的检测信息系统可提高检测工作效率,能与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医用辐射监测子系统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3.
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情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依托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支持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数据上报,全面了解医用辐射防护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方案、法规和标准,前端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采用JAVA语言,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开发中间件为Tomcat。系统通过B/S的架构建立数据上报和分析系统,并对2017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平台的业务组成包括数据采集(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整合(整合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应用和展现4个层次。实现架构灵活、信息集中、操作便捷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完成2017年国家医用辐射防护信息的上报,汇总和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度共上报33 565所医院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10 624台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防护信息。共完成统计信息报表95个,分别从时间、行政地理信息、医院级别、设备种类4个维度描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结论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达到设计目的,顺利完成2017年数据上报,为了解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和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系统,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现状。方法 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不同的需求,完成了系统的设计。结果 初步建立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系统。系统有4个模块,3个级别的用户,系统运行平稳。结论 通过数据的收集,掌握了放射诊疗活动中存在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某些关键风险点,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修订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非医疗机构职业放射性疾病的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全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放射性危害因素种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健康检查以及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等情况。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22年度江苏省13个设区市和95个县(市、区)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进行全覆盖的调查。调查主要通过发送调查表或根据其他监管部门相关信息进行交叉对比,同时与以往数据比对核实、现场检测、质量控制抽查等方式获得调查和监测结果,确认后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填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射工作人员数、个人剂量监测、培训情况、职业健康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等。结果 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共2 124家,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26 478人,25 054人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监测率94.62%;24 305人近两年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培训率91.79%;25 293人进行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95.52%;被检测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均满足国家要求。结论 江苏省非医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数量较大且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全覆盖仍有一定差距,后续应提高职业病防治监督和管理水平,无盲区监护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食品放射性核素监测信息系统,提高对全国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的工作效率。方法 该系统在已有的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国的食品放射性核素监测信息系统。系统结构由信息填报、数据审核、检索查询、图文报告和数据导出构成。结果 2016年国家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风险监测结果首次启用了网络报送方式,提高了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为数据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结论 全国食品放射性核素监测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和应用,为全国食品放射性核素水平的监测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山东省16地市级疾控机构的放射卫生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为地市一级疾控机构的放射卫生能力建设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对16地市疾控机构放射卫生科室情况、放射卫生工作人员情况、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能力建设及科研等方面进行调查,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东省16地市疾控机构中,从事放射卫生专业相关人数共70人,3个地市设置了独立的放射卫生科室;独立科室相对于非独立科室,在X射线诊断专用性能检测设备、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检测设备的配备以及现场质控检测性工作业务能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0.01、0.04,P<0.05);沿海城市相对于内陆城市,在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业务能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 独立科室相对于非独立科室,更有利于政府职能性任务的开展;16地市疾控机构在人力资源、设备配备、食品放射性检测、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和弱项,能力建设亟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49家医院的抽样调查,了解2016年度各种类型X射线诊断照射的分布和应用情况,为制定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方法 按照医院级别,以典型抽样的方式抽取49家医院。通过从医院放射科信息系统读取、人工记录等方式,获取医院基本情况和各种类型放射诊断的人次信息。结果 调查的49家医院,配备的393台X射线诊断设备,X射线诊断人次共计4 442 662人次。受检者男女比例1:0.99。上海市2016年度X射线诊断频度估算值为1 228人次/千人口,其中CT扫描检查304人次/千人口,牙科摄影105人次/千人口。结论 全市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明显增加,CT检查频度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重点行业的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2019年度非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数据。由辐射安全所制定监测方案,全国各省级任务承担机构根据监测方案对全国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重点行业的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获得调查和监测结果并上报至非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调查分为一般调查和详细监测两类,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辐射防护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以及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检测,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在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的欠缺。结果 一般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9 075家,对其中329个地级行政区内的4 911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辐射防护检测,使用射线装置的机构的X/γ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超过2.5 μSv/h的占2.35%,最大值为817 μSv/h,使用放射源的机构的X/γ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超过2.5 μSv/h的占9.57%,最大值为1 700 μSv/h,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体检率分别为72.9%和82.1%。结论 我国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的辐射防护现状和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尚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的辐射防护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的高效监测。方法 现场调研放射诊疗数据传输过程及频度和剂量核心要素,遵循数据元标准化原则确定医疗照射频度和剂量标准化数据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数据接收平台的模块及功能。结果 形成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信息数据元59个,数据接收平台按功能分成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常住居民医疗照射频度监测和剂量监测3个模块。结论 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信息化监测平台的构建,标准化数据元的确定将有利于宁波市医疗照射信息化监测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升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监督工作的水平和技术含量。方法建立并运行放射工作人员证件信息系统,并在河北省试运行。结果截至2018年12月,共为140个医疗机构的4339人发放了放射工作人员证,通过放射工作人员证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掌握了河北省省级注册医疗机构及其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特征分布,提高了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和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结论为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电子卡片式管理,实时查看放射工作人员的单位、教育培训、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和鉴定等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场所X射线防护情况及问题, 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方法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放射卫生相关标准要求, 选取放射诊疗机构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1年, 共检测南疆4个地区15家放射诊疗机构, 开展工作场所防护检测84次, 合格率98.8%, 与内地包括东中部地区一致。结论对于南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现状, 建议加强放射诊疗设备监督管理工作, 提高新疆地区本地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 提高南疆地区放射卫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规范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开展2017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能力考核工作,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参加本次个人剂量能力考核的有效单位为283家,合格的单位249家(包括优秀单位),不合格的单位34家。优秀的单位45家,优秀率为15.9%,合格率为88.0%。结论 大多数参加考核的检测机构能根据组织者提供的考核方案,较好地完成能力考核工作,但一些机构的考核结果与参考值的偏差较大,需要加强实验操作及规范数据处理过程,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武汉市放射诊疗机构X射线诊断设备基本情况及频度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照射防护策略及合理调配放射诊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通过"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收集2022年全市1 030家放射诊疗机构(不包括部队和武警医院)填报的X射线诊断设备基本情况和诊断人次调查表,将调查的各类型X射线诊断人次数除以2021年底武汉市常住人口数,获得武汉市不同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结果 武汉市1 030家放射诊疗机构拥有各类型X射线诊断设备2 540台,放射工作人员7 062人,其中37.76%的设备和75.01%的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在三级医院;全市平均每百万人拥有186.10台X射线诊断设备,其中数字X射线摄影机(DR)48.65台/百万人最多,其次为口内牙科机31.21台/百万人;全市X射线诊断总数11 884 582人次,集中在X射线摄影与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检查,分别占43.61%与43.59%,频度分别为379.75人次/千人口与379.52人次/千人口;中心城区放射诊疗资源配置优于远城区。结论 武汉市X射线诊断设备发展较快且仍有增长空间,诊断频度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中心城区与远城区放射诊疗资源配置需统筹优化,医疗照射防护管理力度应不断加强,以促进区域间放射诊疗事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患者及受检者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5.
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评估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能力评估体系。方法:基于Donabedian模型和主要工作职责,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评估体系的逻辑框架和能力指标库;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其权重;并开展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自测与评估。结果: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和放射防护状况,规范介入放射诊疗行为并促进放射防护监管措施的落实。方法 以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成立市区两级调查组,逐级调查各区域截至2020年底介入放射工作基本情况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对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医疗机构93家,800 mA(含)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36台;开展介入放射学手术135 593例,年介入手术量在1 000例以上的40家,10~1 000例的41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 539人,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者为99.0%,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培训通过率分别为96.9%、99.5%和95.8%;配置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3 532件,其中98.9%的机构配备了分体式铅衣或一体式铅衣,但6.5%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眼镜、54.9%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手套。结论 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防护状况和防护管理总体较好,但应结合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的现况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人员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非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2020年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8至10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监测对象所属行业类别、辐射源项的基本情况、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配置情况等方面,对天津市辖区35家非医疗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 此次调查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港口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11个行业。Ⅱ类射线装置91台、Ⅲ类84台。使用的放射源包括Ⅱ类53枚、Ⅲ类7枚、Ⅳ类88枚、Ⅴ类253枚;乙级非密封工作场所4个、丙级2个。35家非医疗机构中的921名放射工作人员均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共配置个人防护用品274件,个人剂量报警仪194台,辐射剂量监测仪135台。在35家非医疗机构中,分别有29家(82.9%)开展了职业卫生评价和自主检测工作,34家(97.1%)开展了委托检测工作,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均为85.7%(30/35)。 结论 天津市35家非医疗机构总体上能认真对待本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工作,为监管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和辐射剂量仪配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