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55~78岁;骨密度<-2.5 g/cm3;伤后至手术时间2~6 d。Neer分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4例;Ⅵ型1例。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肱骨头塌陷坏死1例,肱骨头内翻1例,无肩关节撞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45~90分,其中优6例,良3例,差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肱骨内侧柱支撑,加强骨折稳定性,术后疗效满意。但因未设立对照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未多次评价,不能动态反应肩关节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沈诚纯  连霄  孙洪军  曾云记 《中国骨伤》2018,31(12):1164-1167
目的:观察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6岁;左侧5例,右侧10例;Neer 2部分骨折7例,Neer 3部分骨折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及CT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分析。15例均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术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6周,平均19.1周。术后均无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72~94分,平均81分,优2例,良13例。结论: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锚钉修补肩袖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的患者,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脱位12例,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锚钉修补肩袖与关节囊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6±4.2)个月,15例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2.3)周。1例术后2年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Neer评分优8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锚钉修补肩袖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好,尤其适合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峰下经三角肌外侧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对26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外侧入路应用锁定钢板进行骨折固定,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8~76岁,平均58岁。骨折类型按照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5例,4部分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 5.6 d.术后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和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10~21周).未发生肱骨头坏死和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Neer评分,总分(88.36±7.82)分,其中疼痛(30.82±3.24)分,功能(23.76±5.71)分,活动度(17.59±5.36)分,解剖位置(7.03±2.39)分;结果优18 例,良 5 例,可 2 例,差1例。结论:应用肩峰下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予切开复位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使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X线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和(或)骨折疏松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32例行解剖型钢板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25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解剖型钢板组29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 vs 90%,P>0.05)。解剖型钢板组1例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吸收,2例出现螺钉松动、部分拔出。两组均未出现断钉、再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桡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传统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另68例采用LPHP技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结果136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6~10个月(平均7.6个月)。患者肱骨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各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比较,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稳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史政康  蒋元斌  计小东  晋存 《中国骨伤》2014,27(12):986-990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7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为锁定钛板组(36例)和解剖钛板组(36例).锁定钛板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5±5.62)岁;Neer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8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钛板组男15例,女21例;60~81岁,平均(69.76±5.70)岁;NeerⅡ型9例,Ⅲ型20例,Ⅳ型7例;采用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个月.锁定钛板组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解剖钛板组75.0% (P<0.05);两组治疗后Ne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锁定钛板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解剖钛板组,分别为(92.51±7.85)分和(83.64±8.56)分(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钛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6±3.4)周,明显少于解剖钛板组(24.3±3.9)周(P<0.05);锁定钛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解剖钛板组22.2%(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在优良率、Neer评分及骨愈合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且患者可早期康复锻炼,肩关节疼痛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34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除1例为陈旧性骨折外,其余33例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四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伴肩关节脱位3例,肱骨头劈裂性骨折3例.随访采用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VAS)评分,分析年龄、大小结节重建方法、骨折类型、大小结节愈合质量对肩关节主动上举、主动外旋、Neer评分、VAS评分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获3~5年(平均3.6年)随访,28例无肩痛,5例偶有轻微肩痛,1例有中度肩痛.Neer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76.5%;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上举100°,外旋30°,内旋L5水平;VAS评分平均3.1分.70岁以下年龄组和70岁以上年龄组在肩关节主动上举活动范围平均值和Neer评分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重建和重叠重建大小结节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类型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结节完全愈合组和大小结节愈合不良或吸收组的肩关节主动上举活动范围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大小结节重建的质量、患者年龄、手术技巧等可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健林  刘文涛 《中国骨伤》2022,35(12):1142-1147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同时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89(67.00±9.76)岁;Neer 3部分骨折23例,Neer 4部分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8.00±2.86) d。术后第3天采用单维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比较术后2 d及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变化情况;术后1年采用Neer评分评定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00±1.59)个月。术后3 d时NRS评分(1.95±0.73)分。骨折愈合时间2.2~3.2(2.60±0.27)个月。术后2 d与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Neer 4部分骨折出现肱骨大结节吸收、肱骨头出现部分囊性变,但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术后1年Neer评分(89.50±5.19)分,其中优20例,良16例,中2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较轻,手术无须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与半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型、4型)共60例,其中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患者28例(A组),半肩关节置换患者32例(B组)。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高度、颈干角。患肩评价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18个月,A组平均(15.5±1.8)个月,B组平均(15.2±2.2)个月;末次随访A组在Constant肩关节评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少;术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B组更有优势;术后影像学评估,B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及颈干角变化与A组无明显差异;根据Paavolainen方法,A组优良率大于B组。 结论同种异体腓骨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较半肩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更低的并发症。在解决疼痛方面,肩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樊伟  衡立松  王晓龙  朱养均  张堃 《骨科》2020,11(4):333-336
目的 探讨改良PHILOS钢板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4.3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80例,四部分骨折44例,其中32例伴有肩关节脱位,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入路,均应用改良PHILOS钢板固定骨折,1号可吸收缝线固定肩袖止点于钢板缝合孔,其中57例进行人工骨植骨。术后3个月复查时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表对病人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病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103例病人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获得满意复位,未发生内固定失效、肩峰撞击综合征、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有8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其中2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后期行半肩关节置换。有13例病人术后1个月复查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给予吊带固定2个月后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4.3±1.2)分,优42例,良56例,可19例,差7例,优良率为79.0%。结论 应用改良PHILOS钢板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85岁,平均57.1±5.8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术后利用Constant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诊10个月~3.5年,平均2.1±0.8年,4例失访,随访期末均顺利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但不影响功能;3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2例保守治疗缓解;1例出现肩关节撞击征。根据Constant评分为优良率89.2%(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对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岁。自行跌倒伤30例,车祸伤24例。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3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1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探查有46例肩袖损伤,行肩袖修复术;8例肩袖未损伤。术后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合并肩袖损伤的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脱位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8.60±5.1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7例,差2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采用钢板结合铆钉Ⅰ期修补肩袖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2例,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7例,四部分骨折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2例,其中33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9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系统。结果本组4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3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全组优良率88%。结论手术中掌握良好复位技术,选择合适内固定即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应于中老年无骨质疏松三部分骨折,而对于四部分骨折,尤其伴有解剖颈及严重骨质疏松骨折,首选肱骨近端锁定系统固定,可获得满意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3—2012-09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8例。骨折按Neer分型,Ⅲ型骨折21例,Ⅳ型骨折7例;合并肩关节脱位2例。结果 28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定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微创、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28例,男18例,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53.6岁(22~78岁)。按Neer分型,NeerⅢ型17例,NeerⅣ型11例,全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8例随访12--26个月,平均18.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1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固定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本组1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头与干骺端骨折,使用不可吸收粗缝线张力带固定大小结节.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评分为80.5分(56~94分),优63.6%(7/11),可18.1%(2/11),差为18.1%(2/11),X线片随访将肱骨头缩小,部分吸收,完全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16.7%(1/6),Neer四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60%(3/5).结论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手术解剖复位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有效固定,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采用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与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21-12诊治的23例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hilos锁定钢板组11例和MultiLoc髓内钉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1.7个月。MultiLoc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Philo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ltiLoc髓内钉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hilo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与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  相似文献   

20.
赵波  冉霞  张铭华  蒋电明  何超 《中国骨伤》2014,27(7):579-582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 d.骨折移位根据Neer-Horwitz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行自制克氏针钩固定。观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4~99分,平均(94.2±4.8)分,优30例,良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除外展外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与正常侧肩关节相同(P>0.05).所有患者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