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膀胱腺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诊治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8~78岁;11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B超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1.0~8.5 cm。5例首次就诊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再次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术;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1个月原位复发,行CT检查证实为脐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脐尿管切除术;1例首次术后病理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3次复发,第3次手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印戒细胞癌。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8年。2年生存率60%(6/10),5年生存率33%(2/6)。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75%(3/4),5年生存率67%(2/3);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50%(2/4),5年生存率33%(1/3);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例,其中脐尿管癌1例术后随访4年存活,未复发;移行细胞癌多次复发转变为印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2年存活。结论:膀胱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经尿道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17例术前膀胱镜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后尿道移行细胞癌,且为男性,年龄38~79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行后尿道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尿道肿瘤切至前列腺组织,膀胱肿瘤切至浅肌层.术后30m in内给予膀胱灌注,定期复查.结果 随访6~120个月,平均72个月,5例肿瘤复发,其中2例出现肿瘤进展,行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另3例单纯膀胱肿瘤复发,其中1例3次复发,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术手术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恢复快,可重复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复发尿道癌的机理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73例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3例发生尿道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行全尿道切除术,术后随访24~28个月无肿瘤转移。1例无手术指征者行放、化疗,治疗后7个月死于肿瘤并发症。结论: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机理与尿路上皮源性肿瘤的多中心性和种植学说有一定关系;由于膀胱癌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率低,可以不同时行预防性尿道切除术,但术后需要长期随访。膀胱癌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治疗以尿道切除术疗效较好,局部侵润远处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7例行输尿管病灶部分切除术,9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经输尿管镜行肿瘤电灼.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中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鳞癌.术后15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3例术后3个月~3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于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鳞癌患者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肾手术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19例膀胱憩室癌,年龄51~83岁,平均67.4岁,术前均行超声、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IVU)和CT检查.5例浅表性膀胱憩室癌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肿瘤汽化术,10例浸润性膀胱憩室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外向性生长的膀胱憩室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果 术后8例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3个月),均再次行绿激光肿瘤汽化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随访4~87个月(平均34.7个月),3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15例(78.9%)无瘤生存.结论 膀胱憩室癌发病隐蔽,癌肿易侵犯膀胱外组织,早期诊治尤为重要.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并行挽救治疗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 26例首次术后至复发时间平均22个月,均行挽救治疗,术式包括全喉切除、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支撑喉镜复发癌局部切除、喉次全切除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发声重建术等,11例同时行术后放疗,3例单纯行放疗。治疗后有4例再复发,均行第3次手术,其中1例行第4次手术。随访5年,挽救治疗后总体3年生存率57.69%(15/26),5年生存率34.62%(9/26)。结论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以局部复发为主,目前挽救性治疗仍以全喉切除为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的疗效。【方法】多发性膀胱癌23例,采用TURBT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膀胱镜、经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等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获随访的病例中11例术后复发,3例复发后行膀胱全切术;7例复发后再次行TURBT;1例术后6个月复发,同时发现右肾盂占位,行右肾,右输尿管全程及膀胱袖口状切除同时切除膀胱肿瘤。【结论】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可作为一种选择,但要密切随访,及时处理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膀胱结石术后并发鳞癌的诊治水平及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结石术后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6~58岁,平均42岁。膀胱结石术后病程3~10年,平均6.5年。IVU、B超和CT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行膀胱镜检查,肿瘤大小1.2 cm×1.5~3.2 cm×5.0 cm。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及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鳞状细胞癌;T25例,T34例。随访1~2年,9例患者生存。结论:有膀胱结石术史患者易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术后应严密随访,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3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方式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腺癌。比较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前膀胱镜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2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7年,12例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8/12);1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者〉5年生存率为40.0%(4/10);2例行TURBT治疗,其中1例己复发,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肿瘤部位、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加术后化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定期膀胱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定期膀胱镜检查时膀胱黏膜下注射加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53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肿瘤切除后予经尿道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羟基喜树碱液,术后常规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每3个月门诊膀胱镜复查时予以再次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羟基喜树碱;同期随机选择53例单纯行常规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而未行黏膜下注射的膀胱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2年随访,实验组有8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与32.1%,χ~2=4.24,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定期膀胱镜下注射加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可降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巨大膀胱结石并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膀胱结石直径3~6cm,膀胱病变组织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膀胱憩室内结石行憩室切除加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拒绝手术。4例获随访1~3年。1例憩室内膀胱鳞状细胞癌者存活。结论对病程长、巨大膀胱结石患者应考虑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可能。早期诊治膀胱结石是极其重要的。膀胱鳞状细胞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放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中位年龄51岁。96%(26/27)的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前壁或顶部,81%(22/27)的患者肿瘤单发,肿瘤平均直径2.3cm,手术切缘1.3~2.0cm。病理分期为T2期14例、T3期11例、T4期2例,病理分级为G12例、G210例、G315例。尿路上皮癌25例、鳞癌1例、腺癌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用羟基喜树碱浸泡膀胱及切口,6例行新辅助治疗,其中同步放化疗2例、髂动脉导管化疗4例,辅助化疗19例、辅助放疗2例,27例患者均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27例患者外科切缘均为阴性,无切口种植。6例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总反应率为66.7%。本组2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期为80个月,7例局部复发,其中4例行挽救性全膀胱切除术,11例死亡,7例无瘤生存,患者5年生存率为56%。结论选择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放化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该院1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成功施行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例因术中膀胱内肿瘤出血增加术野无法显露而中转开放手术。12例在直视下行新膀胱尿道间断吻合,2例在腹腔镜下采用单针连续缝合法行新膀胱尿道吻合。手术平均时间44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90 ml。术后病理提示12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1例伴部分鳞状细胞癌,2例为膀胱腺癌。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尿失禁。术后随访6~56个月,3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1例目前发生肿瘤颅内转移。其余10例目前仍无瘤生存,其中1例术后1年出现尿道内口狭窄,经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治愈。10例患者目前控尿功能恢复良好,新膀胱容量约300 ml。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可作为临床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膀胱憩室癌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9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病因,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5例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憩室切除采用膀胱内外联合入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5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2例加作放疗。6例获随访,存活时间1-9年,平均5年。结论:确立诊断首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B超、CT和MR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膀胱憩室癌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5年 7月间的 8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病例进行长期随访 ,TURBt组 (T组 ) 5 4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组 (P组 ) 2 8例。结果 :T组和P组至第一次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 17.3 8± 7 3 5月和 2 7 5 6± 2 2 2 1月 ,术后1、 2、 3、 5年复发率 ,二组分别为 10 3 %、 2 4 1%、 3 5 2 %、 3 6 4%和 10 7%、 10 7%、 2 8 6%、 3 0 4% ,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10 )。结论 :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相似 ,TURBt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且可反复进行 ,在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时 ,应首选TURB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国内膀胱肉瘤样癌87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复习解放军总医院1999—2010年间经病理确诊的膀胱肉瘤样癌,并结合国内1994年以来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复习,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我院确诊的膀胱肉瘤样癌13例,加上国内报告具完整资料的膀胱肉瘤样癌74例,总计87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8例,年龄13~89岁,中位年龄66岁;45例肿瘤发生于膀胱侧壁,12例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81例行手术切除;肿瘤直径为2~15 cm,平均5.1 cm。形态学表现为具有向上皮和间叶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76例见有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成分;44例具有明确的浸润深度资料,其中23例浸润肌层,18例累及膀胱壁全层,3例伴局部脏器累及。免疫组化染色示肉瘤样癌区域vimentin和CK(+)。87例中69例获得随访结果,其中38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3、5年生存期分别为48%、23%和21%。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解剖部位、大小、手术方式、上皮癌类型、浸润深度均与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就诊时即为高级别、高分期,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采用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式与患者生存期无关,临床分期与生存期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三线五面"膜解剖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男性膀胱癌的安全性、疗效与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男性膀胱癌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年龄54~83岁,平均(66.6±7.9)岁;多发肿瘤12例,单发肿瘤22例,其中位于三角区3例,左侧壁6例,右侧壁7例,底部4例,顶部2例;肿瘤直径1.5~7.5 cm,平均(3.6±1.6) cm;术前临床分期:cT2N0M020例,cT3N0M010例,cT4aN0M04例。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按照"三线五面"("三线"即三条主线:输尿管、输精管和脐内侧韧带;"五面"即五个无血管平面:输尿管鞘平面、直肠前平面、脐动脉外侧平面、骨盆侧壁平面、耻骨后平面)的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精准分离,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最后行尿流改道。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治性膀胱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间为160~240 min,平均(185.6±20.3)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无输血病例。术后病检结果:pT1N0M02例,pT2N0M018例,pT3N0M011例,pT4aN0M03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癌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0.6) d,术后出现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5±2.6) d,术后疼痛评分1~5分,平均(3.1±1.1)分,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5±7.8)个月,暂无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按照"三线五面"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晰、组织层次分明,并发症可控,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