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T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活性与转铁蛋白受体(CD71)以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以及胸痛综合征(CPS)对照组患者T细胞内p70S6K磷酸化水平(p-p70S6K)及CD4+CD71+/CD4+表达比率,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斑块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p-p70S6K表达量及CD4+CD71+/CD4+表达比率均显著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中上述2种指标值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示不稳定斑块中斑块负荷与p-p70S6K表达量及CD4+CD71+/CD4+细胞比率均呈正相关(r=0.93,r=0.92,P〈0.05);p-p70S6K表达量与CD4+CD71+/CD4+细胞比率亦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 m TOR活性与CD71表达率升高及ACS中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T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活性与转铁蛋白受体( CD71)以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 FACS)分别检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以及胸痛综合征(CPS)对照组患者T细胞内p70S6K磷酸化水平( p-p70S6K)及CD4+CD71+/CD4+表达比率,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斑块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 p-p70S6K 表达量及 CD4+CD71+/CD4+表达比率均显著高于 SAP 及对照组( 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中上述2种指标值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示不稳定斑块中斑块负荷与p-p70S6K表达量及CD4+CD71+/CD4+细胞比率均呈正相关( r=0.93,r=0.92,P<0.05);p-p70S6K表达量与CD4+CD71+/CD4+细胞比率亦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 mTOR 活性与CD71表达率升高及ACS中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加味四君子汤通过mTOR信号通路延缓小鼠脾脏组织衰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分别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形成衰老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同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予以加味四君子汤灌胃给药,喂养42天称重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的脾脏指数;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负反馈因子PI3K和下游效应蛋白p70S6K和4E-BP1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脾脏的组织形态衰老程度较模型组低,且脾脏指数、血清IgG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别(P>0.05),且高、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PI3K、p70S6K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而4E-BP1的表达水平无差别(P>0.05)。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能改善衰老小鼠脾脏组织形态,提高IgG水平,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来延缓衰老,其机制可能为减少PI3K的活化抑制mTOR 信号通路,减少p70S6K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K3(Vk3)对Hela细胞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p70S6K)α1、α2、β1、β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表达的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mTOR及其底物的影响,探讨mTOR信号转导蛋白在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Vk3处理组(Vk3)、Vk3与NAC联合作用(Vk3+NAC)组及NAC单独应用组(NAC),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存活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mTOR、p70S6K-α1、p70S6K-α2、p70S6K-β1、 p70S6K-β2及cyclin D1 mRNA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Vk3组Hela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mTOR、p70S6K-α1、p70S6K-α2、p70S6K-β1、p70S6K-β2及cyclin D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与Vk3组比较,Vk3+NAC组Hela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上述指标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Vk3通过其氧化应激作用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降低mTOR信号转导蛋白及cyclin D1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研究探讨白藜芦醇在人核孔复合物细胞(NPC)中的抗癌活性。方法 用 MTT 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CNE-1 细胞和CNE-2Z 细胞(两种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NPC 细胞株)生长增殖 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藜芦醇诱导NPC 细胞凋亡情况和NPC 细胞周期分布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 涉及细胞凋亡调控的数个重要基因和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数种Cyclins 的蛋白表达水平。在裸鼠体内进行 CNE-2Z 细胞移植瘤实验。结果 用白藜芦醇处理NPC 细胞后,白藜芦醇不仅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 NPC 细胞的增殖能力,还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NPC 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 理可将NPC 细胞生长阻滞于S- 期和G2/M- 期。白藜芦醇处理可下调Bcl-2 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蛋白 的表达,上调Caspase-3 蛋白表达。此外,白藜芦醇处理不仅可以降低蛋白激酶B(Akt)、p70 核糖体S6 蛋白激 酶(p70S6K)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结合蛋白1(4E-BP-1)的磷酸化水平,也可降低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 数个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的表达水平。白藜芦醇可抑制裸鼠体内NPC 移植瘤的生长,进一步确认白藜芦醇 对NPC 生长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人NPC 细胞株中,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干扰Akt/p70S6K 信号通路而发挥有 效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璞  卓莉  李隽  李文歌 《北京医学》2014,36(2):92-95
目的 观察1,25(OH)2D3能否抑制高糖导致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肥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RMC分为正常对照组、等渗对照组、高糖组、单纯1,25(OH)2D3组、等渗+1,25(OH)2D3组及高糖+1,25 (OH)2D3组.1,25(OH)2D3浓度为10-2mol/L,培养48 h,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细胞数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向角光强度(FSC),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维生素D受体(VD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蛋白S6激酶(p70S6K)、延长因子4E结合蛋白(4E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1,25(OH)2D3组与高糖组比较,FSC降低(530.7±15.6 vs.509.0±35.0,P< 0.05)、总蛋白/细胞数比值降低(41.5±1.7 vs.49.9±1.1,P<0.05);Western blot半定量灰度分析显示,高糖组较正常对照组VDR下调,mTOR及p70S6K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高糖+1,25(OH)2D3组较高糖组mTOR及p70S6K的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 1,25(OH)2D3可逆转高糖导致的RMC肥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减少了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白藜芦醇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KN45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100?μmol/L)、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μmol/L)。各组细胞处理1、2和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在处理1、2和4?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Ras、Raf、MEK和ERK1/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藜芦醇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 0.05);MEK和ERK1/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且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ERK1/2的荧光强度均减弱。结论 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减弱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热剂量等级的微波消融治疗对诱发结肠癌小鼠T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的结肠癌MC38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微波消融组,根据热剂量等级将微波消融组分为低(5 W、60 s),中(10 W、60 s),高(15 W、60 s)剂量组。于荷瘤9 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给予微波消融处理后14 d,取小鼠脾脏研磨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的CD3+T、CD4+ T、CD8+ T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微波消融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CD3+T、CD4+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增高显著(P<0.01)。四组间的CD8+T细胞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微波消融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高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代谢紊乱性内分泌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和学习障碍、定向障碍、执行力障碍等。与T2DM常见并发症相比,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T2DM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辛伐他汀改善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40只)、糖尿病组(40只)和辛伐他汀组(40只),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38、37只;辛伐他汀组大鼠采用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饲养至32周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行Western blotting对mTOR、p70S6K、tau、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显微镜观察显示,糖尿病组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细胞膜皱褶,胞核缺失,细胞器减少;辛伐他汀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大致正常,数量略减少。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抑制和氧化应激产物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淋巴细胞在多克隆激活剂刀豆蛋白A(ConA)、H22肝癌细胞肿瘤抗原刺激下,体外活化细胞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判定肿瘤进行性生长时和后期机体的免疫状态。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建立H22肝癌腹水瘤模型。观测成瘤率、平均体重;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活化细胞表面分子CD69,在分别加入10%FBS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ConA(终浓度为10ug/mL)、H22肿瘤抗原(2×106cells/mL)刺激物刺激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接种H22肝癌腹水瘤的成瘤率100%,H22肝癌腹水瘤组平均体重为(32.03±3.44)g,生理盐水对照组无肿瘤生成,平均体重为(19.15±1.14)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7.12,p=0.00)。荷瘤鼠体重变化随时间推移呈对数增长,而对照组呈平缓增长,两因素方差分析,荷瘤鼠与非荷瘤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5.71,p=0.05),不同天数的体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63.15,p=0.00)。荷瘤鼠脾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分别为(7.59±8.68,19.42±12.57,5.38±8.24)%,对照组脾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分别为(15.81±9.92,44.96±13.84,15.18±9.15)%,荷瘤鼠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无论RPMI-1640组、ConA组,还是H22肿瘤抗原组,均比对照组的RPMI-1640组、ConA组、H22肿瘤抗原组明显降低,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9.20,p=0.01)。结论:在肝癌感染后期,荷瘤鼠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2,4-滴丁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 方法 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玉米油)和低(10 mg/kg)、中(20 mg/kg)和高剂量(40 mg/kg)2,4-滴丁酯染毒组,每组12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染毒6天,实验周期为5周。染毒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睾丸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ase及Ca﹢﹢Mg﹢﹢-ATPase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T-AOC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剂量的升高逐渐下降,高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LDH活力值较低,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SDH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Na﹢K﹢-ATPase活力值较低,且差异显著;实验组Ca﹢﹢Mg﹢﹢-ATPase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2,4-滴丁酯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miR-145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miR-145组、对照组、miR-145抗体组和对照抗体组。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盒进行质粒转染,行MTT、细胞凋亡、细胞迁移、细胞侵袭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磷酸化eIF4E(p-eIF4E)、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70S6K(p-p70S6K)、S6核糖体蛋白(S6)、磷酸化S6(p-S6)、eIF4E结合蛋白1(4E-BP)、磷酸化4E-BP(p-4E-BP)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对照抗体组细胞miR-145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miR-145组和miR-145抗体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miR-145组最高,miR-145抗体组最低(P<0.05)。对照组和对照抗体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以及p-mTOR/mTOR、p-eIF4E/eIF4E、p-p70S6K/p70S6K、p-S6/S6、p-4E-BP/4E-BP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miR-145组和miR-145抗体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miR-145组最低,miR-145抗体组最高(P<0.05)。结论miR-145可通过mTOR途径调控NSCLC A549细胞生物学特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娟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转导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人参皂甙Rg1对Aβ25-35;引起细胞凋亡的对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生理盐水对照组、鹪,埘损伤组、A&5嘣+Rg1(20、40、80mg/kg)3个剂量组。连续用Rg1灌胃3周后,脑室注射觞,娟10μL(1.0mmol/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脑室注射后7d,快速取海马CA1区,-70℃冰箱冻存,ImPCR分析mTOR、p70S6K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fos、Jun-B、c-ju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脑室内注射Aβ25~35能使mTOR和p70S6K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使凋亡相关基因c—fOS、Jun-B、c-jHn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Rg1可剂量依赖性对抗鹅5哂引起的p70S6KmRNA表达水平降低及c—los、Jun—B、c—jun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结论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可能参与了Aβ25~35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Rg1通过对抗心5~35引起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保护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4.
于周  邱丽蓉  吕志宇  李作孝 《四川医学》2011,32(11):1682-1684
目的探讨α-MSH对EAE发病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4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和EAE高、低剂量治疗组。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cMBP)诱发急性EAE,EAE高、低剂量治疗组自造模前7d始分别按1mg/(kg.d)及0.25mg/(kg.d)予腹腔注射注射α-MSH直至试验结束。观察豚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方法测定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 EAE高、低剂量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EAE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5),高剂量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EAE对照组豚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高、低剂量治疗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EAE对照组升高(P〈0.01,P〈0.05)以高剂量治疗组升高最显著(P〈0.05)。EAE各组豚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α-MSH对EAE豚鼠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比例,增强对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抑制,发挥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HeLa 细胞后mTOR 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HeLa 细胞的培养方法:非饥饿法用常规含10% 胎牛血清细胞培养液换液培养24 h 后次日再用CVB3 干预; 饥饿法用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换液培养24 h 后次日再干预。将HeLa 细胞分为非饥饿法病毒组与对照组、饥饿法病毒组与对照组4 组, 采用RT-PCR 检测不同时间点HeLa 细胞CVB3 外壳蛋白、mTOR 和p70S6K mRNA 表达。结果:非饥饿法:病毒组mTOR, p70S6K mRNA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仅在12, 24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饥饿法病毒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饥饿法病毒组和对照组HeLa 细胞mTOR 表达均高于非饥饿法( 均P<0.05), 而p70S6K mR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VB3 使HeLa 细胞mTOR-p70S6K 信号通路表达下调, 饥饿法mTOR 表达高于非饥饿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白藜芦醇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0(对照组)、25(低剂量组)、50(中剂量组)以及100μmol/L(高剂量组)白藜芦醇对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处理,比较各组细胞培养24、48以及72 h时的细胞活力、侵袭个数、迁移个数、凋亡率,比较各组细胞培养72 h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通过调控miR-23a-3p /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关节炎(OA)CD4+T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中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例OA患者(OA组)及30例正常人(NC组)检测miR-23a-3p、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观察临床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gA、IgG、IgM、补体 C3、补体C4的表达,并观察通路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观察 30 例 OA 患者经 XFC 治疗后通路及临床指标的变化。分离及提取 OA-CD4 +T 细胞,transwell小室培养OA-CD4+T细胞与OA-CH,SD大鼠给药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OA-软骨细胞的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23a-3p和PTEN的靶向关系;RT-PCR技术检测共培养细胞中miR-23a-3p、PTENmRNA、PI3KmRNA、AKTmRNA、mTORmRNA 的表达;采用 ELISA 法检测 IL-1β、IL-6、IL-10、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PTEN、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OA组miR-23a-3p、PTEN、PI3K、AKT、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上调,而PTEN、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miR-23a-3p与IL-6呈正相关(P<0.01),PI3K与IL-10呈正相关,mTOR与IL-6、IL-10、补体C3、补体C4呈正相关(P<0.01或P<0.05);加入XFC含药血清,miR-23a-3p及PI3K/AKT/mTOR通路被抑制,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下降、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1);Model组miR-23a-3p、PI3K、AKT、mTOR、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PTEN、IL-10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23a-3p经过表达后,miR-23a-3p、PI3K、AKT、mTOR、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TEN、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XFC组IL-1β、IL-6、TNF-α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miR-23a-3p、PI3K、AKT、mTOR表达下调,PTEN表达上调(P<0.01或P<0.05)。结论 XFC可通过下调miR-23a-3p的表达,抑制PTEN/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改善IL-1β、IL-6,IL-10和TNF-α的表达,降低OA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种的mTOR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雷帕霉素作用后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作用的观察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射线作用;用MTT试验(噻唑蓝)、克隆形成能力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氏细胞仪检测细胞代谢变化,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雷帕霉素药物浓度不同,mTOR、p70S6K、p-4EBPI及AKT水平随之变化;(2)观察组细胞存活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宫颈癌细胞株(HeLa)后mTOR通路中信号分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p70S6激酶(p70S6K)、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磷酸化p70S6激酶(p-p70S6K)等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CVB3感染Hela细胞后3、6、9、12和24 h作为病毒组,未被CVB3感染的同时间点细胞作为对照组;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TOR、p-mTOR、p70S6K、p-p70S6K、4EBP1、p-4EBP1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VB3感染Hela细胞后,不同时间点感染后的mTOR、p-mTOR、4EBP1、p70S6K、p-4EBP1、p-p70S6K表达含量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病毒组mTOR与p70S6K蛋白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对照组间无相关关系;病毒组mTOR与4EBP1蛋白表达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对照组具有正相关关系;两组间的mTOR与p-mTOR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病毒组p70S6K与p-p70S6K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对照组无相关关系。病毒组4EBP1与p-4EB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对照组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CVB3感染HeLa细胞后可抑制mTOR/p70S6K通路,激活mTOR/4EBP1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调血管生成素( ANG )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及p-AKT、p-GSK3β、p-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NG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膀胱癌T24细胞,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3组:T24组为正常T24细胞,T24-NC组为转染阴性对照质粒T24细胞,T24-siANG组为转染干扰质粒T24细胞。通过筛选、鉴定后,将各组细胞皮下注射到BALB/c裸鼠中,观察肿瘤生长和肿瘤微血管密度、肺上肿瘤转移灶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1、p-AKT、p-GSK3β、p-mTOR的表达。结果与T24-NC组相比,T24-siANG组瘤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抑瘤率为57.46%。 HE染色显示,T24-siANG组肿瘤微血管较T24和T24-NC组明显减少,T24-siANG组CD31、p-AKT、p-GSK3β、p-mTOR表达呈弱阳性反应。结论下调ANG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并通过降低CD31、p-AKT、p-GSK3β、p-mTOR表达抑制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增殖及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