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盈  强万敏  唐磊  陈雪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50-145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仿根治术且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匹配后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用空气波压力泵,B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微波理疗,C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运动疗法。比较三种方法干预后的效果。结果C组干预方法对于减少患肢上臂周径、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上臂水肿程度、缓解肩关节疼痛度及对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面优于A、B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泵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更加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治疗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宫颈癌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及下肢关节全范围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评测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并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及生活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其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FACT-G量表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肿瘤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保持通常的自我护理,锻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指导,并通过检测患者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患肢间体积差异、肩部关节运动范围、手臂肌肉力量、生活质量等方面评估康复锻炼对淋巴水肿治疗的作用。 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为期至少6周的干预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锻炼组的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有所下降(P<0.05),手臂体积也随之变小(P<0.05);锻炼组的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在锻炼组中患者的手臂屈曲肌、外展肌、外旋肌、内旋肌和水平内收肌的肌力水平都显著增强(P<0.05);最后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之后发现,锻炼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 结论康复锻炼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淋巴水肿的康复和预后,这为居家康复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上肢功能、握力、生活质量、患肢肩关节活动度及BCRL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握力、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肢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握力、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肢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CR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BCRL发生率,提高患者握力、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本院96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周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周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而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每组60例。即常规组(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按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加压组(在按摩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肢水肿的护理效果。结果3~12个月加压组明显降低了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并提高了上肢功能康复的程度,且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下降,上肢功能康复提高。结论采用手法按摩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娜 《当代护士》2021,28(6):117-119
目的 探讨梯度压力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肢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8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2),对照组术后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梯度压力治疗,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后伸及内收等范围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或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得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7例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双上肢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优良率(82.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患肢皮肤感染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局部清洁、抬高患肢、肢体锻炼、佩戴弹力袖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肿胀程度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上肢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干预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症状,减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术后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生状况,并分析淋巴水肿对乳腺癌患者结局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30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通过臂周测评评估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状况,选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所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中文版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结局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生频率15.0%(45例),淋巴水肿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得分为(83.85 ±11.76)分,角色功能得分为(85.93±16.65)分,无淋巴水肿组躯体功能得分为(90.91±10.85)分,角色功能得分为(92.48±15.48)分,淋巴水肿组在这两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无淋巴水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水肿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得分为(15.00±13.00)分,无淋巴水肿组得分为(9.00±11.00)分,淋巴水肿组得分高于无淋巴水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882,P<0.05).结论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结局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益平  张颖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5,30(3):201-203
目的:探讨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等速组上肢淋巴流量较大(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较小(P<0.05)。治疗后,等速组患者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的饮食及营养状况,为l临床营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人院时、出院时及术后4~6周时进行调查,评估其饮食、营养状况,调查患者接受饮食指导及在饮食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胃癌患者术后的饮食性质发生改变;入院时、出院时及术后4~6周时患者的每日进食量较未生病时减少。出院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均低于人院时(P〈0.05);术后4~6周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白蛋白均低于出院时(P〈0.05);术后4—6周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均低于入院时(P〈0.05)。但发现患者得到的指导存在不足。结论胃癌患者术后的进食量不足,营养状况持续恶化,建议完善饮食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必要时为患者提供院外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回归家庭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研究设计,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外科病房通过目的抽样选取7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愿意参与回归家庭干预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在护理门诊进行干预.选择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在病房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8例,按时间段进行分组,36例患者进行自我淋巴引流,32例患者在自我淋巴引流的基础上,配合大陵、内关、外关、尺泽、曲泽等穴位按摩。采用手臂周径测量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患侧肢体肿胀症状、淋巴水肿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程度。结果 自我淋巴引流组有6例(16.7%)患者发生轻度水肿,穴位按摩结合自我引流组仅1例(3.1%)患者发生轻度水肿,发生时间在术后6~12个月不等,两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实施自我淋巴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乳癌患者分为两组,对实验组提供降低淋巴水肿危险指南的信息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与水肿程度,评估预防淋巴水肿的认知、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4,P〉0.05);实验组的隐痛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52,P〈0.05),两组均体验到肿胀的主观感觉;实验组对淋巴水肿的知识和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0.559,P〈0.05),且预防行为实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4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5);实验组对生活质量的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0,P〈0.05)。结论护士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淋巴水肿的信息支持,可有利于减轻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更多降低危险的行为,生活质量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被诊断为乳腺癌且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46例,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有氧运动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得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罗燕玲 《检验医学》2011,26(2):79-8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