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目的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研究中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22例非肝癌疾病组织标本进行CD34和CD105染色,并比较它们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肝癌组织中CD105、CD34的表达均高于非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T=12.586、20.852,P〈0.001);CD105与门脉癌栓、肝内转移、病理分级均有密切关系,(T=2.3802-5.583,P〈0.05);而CD34-MVD与上述3种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105、CD34均与肿癌的大小有关(T=2.1289、2.9652,P〈0.05)。结论CD105是一种较好的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适用于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8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LR4表达进行检测;用CD105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LR4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平均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81,P〈0.05);TLR4的表达和MVD计数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MVD有关,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CD105和CD34染色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胃癌新生血管研究中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55例新鲜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进行CD34和CD105染色。并比较其肿瘤的微血管密度(IMD)。③结果CD105染色极易将胃癌组织切片中的新生血管与非新生血管区分开来;而CD34染色切片中非新生血管亦有着色。以CD34为内皮细胞标记物计得的肿瘤内IMD值显著高于CD105组(t=12.08,P〈0.001);以CD34计数肿瘤远处转移组IMD值与无肿瘤转移组无明显差异(t=0.59,P〉0.05);而以CD105计数所得肿瘤远处转移组IMD值高于无远处转移组(t=2.58,P〈0.05)。④结论CD105是一种较CD34更好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适用于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CD105(endoglin)是主要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应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大肠癌组织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MVD和VEGF的表达在大肠癌生长、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管发生对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复发,转移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和手术患者预后方面,CD105的作用及其是否优于CD34。 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每例标本取两个肿瘤组织点位和一个癌旁非肿瘤组织点位,构建孔径为1.1mm,15×10排列的组织芯片块两块,连续切片后分别用CD105、CD34、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34)定量计数、VEGF的半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D105,CD34均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CD105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100%,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32%;CD34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100%,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2%。肿瘤内MVD-CD105与MVD-CD34呈正直线相关(r=0.575, P < 0.01),肿瘤内MVD-CD105数值随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有直线相关关系(r=0.227, P <0.05),但MVD-CD34与VEGF表达强度无相关(r=0.172, P > 0.05 )。肿瘤内MVD-CD34和MVD-CD105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另外肿瘤内MVD-CD105还与有无静脉侵犯有关(P <0.05),但MVD-CD34与之无关(P > 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做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高MVD-CD34组和低MVD-CD34组相比,无病生存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另外癌旁非肿瘤组织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也较阴性组明显降低(P <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CD105在标记肝癌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肿瘤内MVD-CD105在判断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方面也优于MVD-CD34,癌旁非肿瘤组织内CD105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早期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2006年6—8月5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大肠癌,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情况,并以20例结肠良性腺瘤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组织标本中的VEGF-C蛋白、VEGFR-3蛋白及CD34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较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高(P〈0.05)。大肠癌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可能有相关联系。(2)大肠癌中LMVD数值高于大肠腺瘤中的LMVD(P〈0.05)。大肠癌组织中MVD数值高于大肠腺瘤中的MVD(P〈0.05)。VEGF-C表达阳性的肿瘤LMVD高于VEGF-C表达阴性肿瘤LMVD(P〈0.05)。而VEGF-C表达阳性肿瘤与VEGF-C表达阴性肿瘤中的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VEGF-C及VEGFR-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可能与大肠癌的经淋巴道转移增加有关。(2)VEGF-C的表达与大肠癌LMVD增高有关,而与MVD增高无关。(3)MVD增高可能促进了肿瘤的经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
尹志伊  于建宪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197-199,202
①目的以CD105为新生血管标记物,研究及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45例新鲜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D105、Nestin、α-SM-actin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105与Nestin表达的差异。③结果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D105、Nestin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20.70、54.80,P〈0.001);肺癌组织中CD105和Nestin表达强度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t=3.08,P〈0.01),前者的表达高于后者;肺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t=2.871、3.730,P〈0.05),Nestin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α—SM—actin主要表达于陷于肿瘤组织内及癌旁组织中的原有成熟血管的管壁,而在肿瘤的新生血管区少有阳性表达。④结论CD105可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用于抗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和治疗;Nestin临床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新生血管内皮标记物与α—SM—actin的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可更为直观地显示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2例涎腺肿瘤中VEGF与MVD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统计行分析。结果VEGF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MVD在涎腺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5);但MVD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分布与正常涎腺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MV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涎腺肿瘤中,VEGF有较高水平表达;MVD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不明显,但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VEGF的表达与MVD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肝癌组织中CD105与Nestin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肝癌新生血管标记物。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34例肝癌标本CD105和Nestin的表达。③结果肝癌组织中CD105和Nestin均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肝癌组织中CD105、Nest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t=27.022、63.438,P〈0.001);有包膜浸润、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病人CD105的表达明显增强(t=2.768~6.371,P〈0.01);而Nestin的表达与上述3种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④结论CD105可以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用于抗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CD34在42例乳腺癌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计数组织内MVD.结果 4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5/42 vs 7/42,P<0.01).CD34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其密度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分化差、有转移的癌组织MVD增高,并且,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VEGF的过量表达和大量的新生微血管, VEGF的表达与组织内M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MSCT灌注成像特点与CD105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大肠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通过输入动脉TDC曲线,计算出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I)、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肠壁中的CD105标记的MVD表达,探讨大肠癌MSCT灌注参数与CD105标记的MVD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的MVD计数率与正常肠壁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灌注参数Perfusion、PEI、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BV、TTP与MV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为0.072、0.833。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D105表达的MVD计数表达率高于正常肠壁组织;大肠癌灌注参数灌注值、PEI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BV、TTP与MVD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D105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在40例喉癌标本及10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iNOS在喉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40例喉癌组织中MVD值[(23.45 ±8.27)个/HPF]显著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并且与iNOS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iNOS与喉鳞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喉鳞癌组织MVD增高与iNOS有关,iNOS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影响喉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计数,及两者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6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及CD105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68.3%,MVD值为36.50±9.43,与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O)及MVD值(16.68±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GF的表达及MVD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参与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且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及与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结直肠癌标本及16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T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P<0.01);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301,P=0.015);TP表达阳性率随肿块体积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1和P=0.00);TP表达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为30.56%,而未表达者为68.97%(P=0.0106)。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P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36-40+169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CD68~+及CD163~+的检测及与基因表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CRC肿物,癌旁5 cm(M5)、10 cm(M10)。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织CD68~+及CD163~+的表达,采用病理切片扫描仪细胞计数。对41例CRC肿物进行基因检测。结果CRC患者CD68~+及CD163~+检测肿物组织高于癌旁5 cm、10 cm(P0.01);肿物与不典型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M5与M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CD163~+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显著性关系(P0.05)。CD68~+及CD163~+的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MSS(微卫星稳定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68~+及CD163~+在结直肠癌肿物间质中高表达,并高于癌旁组织,与AH表达无相关性。CD163~+在肿物的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情况与β-连环素(β-catenin)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检测96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的淋巴管密度,以CD31标记血管作对比研究;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nin呈细胞膜阳性表达,大肠癌β-catenin主要呈细胞核和/或细胞质的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67.71%;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t=3.624,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组MLD显著高于非异位表达组(t=2.843,P<0.01)。结论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诱导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Ref-1/APE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大肠癌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中Ref-1/APE和VEGF的表达,采用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1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最后分析Ref-1/APE与VEGF和MVD的关系.结果所有大肠癌和非癌区大肠组织都有Ref-1/APE表达,但是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细胞核都有Ref-1/APE表达,仅5例有胞质表达(5/40,12.5%);而110例大肠癌中有79例(79/110,71.81%)细胞质有Ref-1/APE表达,比例显著高于非癌区大肠组织(P<0.01).而且细胞质Ref-1/APE阳性表达的大肠癌较无细胞质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MVD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肠癌Ref-1/APE移位于细胞质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大肠癌的发生,并且可能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FGF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bFGF阴性组(P〈0.05);高MVD组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MVD组(P〈0.05)。bFGF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阴性组(P〈0.01)。结论 bF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切缘组织中MMP-14和CD31-MVD的表达.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切缘组织中MMP-1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①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MP-14阳性表达率以及CD3 1-MVD值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②MMP-14的表达及CD31-MVD值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③MMP-14的表达与CD31-MVD呈正相关性(P<0.05);④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的高表达和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DV均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r=0.434,P<0.05)和MVD(r=0.463,P<0.05)均与螺旋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34和VEGF均呈高表达,并且与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