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伤后脑梗死的防治策略.方法 将232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同一时间段,两组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按GOS治疗结果评定,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低.结论 对于手术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术中采用控制减压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颅内压、脑灌注压动态监测结果及动态复查CTA的表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还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经头脑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颅脑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移位,颅内血管被牵拉、移位、变形、扭曲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与血管痉挛,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 ,寻找其早期的诊断方法及全程诊疗措施。方法 :对 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等有关 ,以上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颅脑 CT。治疗须兼顾脑外伤、脑梗死 ,予以治疗原发伤 ;开颅减压 ;早期行脑保护 ;改善微循环。稳定期中用血管扩张剂 ,2周后溶栓及康复治疗。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临床仔细观察 ,及时复查颅脑 CT可早期诊断 ,而全面细致 ,及时有力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及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和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以偏身舞蹈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由头颅CT证实,脑梗死病灶部位均在舞动对侧颞顶枕叶交界区[1],前后长条状低密度影。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常规治疗加丁酰苯类制剂,疗效显著。结论:脑梗死患者,并不全是表现偏瘫,表现为偏身舞动者,有待影像学进一步证实其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及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7倒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和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死作为颅脑外伤的并发症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探讨其病因及处理方法,我们对1995年5月~1998年4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创伤的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共诊断与治疗19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颅脑损伤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它是颅脑损伤后并发症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从1995-2007年共收治28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重型颅脑损伤CT分型方法,探讨其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208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CT表现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在应用CT分型后CT显示的各型脑损伤部位、范围、轻重程度等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CT分型具有早期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5例血肿量较少患者先行保守治疗,复查CT示大面积脑梗死形成后,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药物治疗包括予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保持血容量稳定。伤后6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中残7例,良好2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术后抗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微循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伤后1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入院时GCS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和外伤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伤后1周出现外伤性脑梗死;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78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 s、D-二聚体〉0.4 mg/L、DIC评分≥5分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早期PTC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同时,它们也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是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以往经治的外伤性脑梗死2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人15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治疗,死亡4例。结论:及早对外伤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和早期预防及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又称继发性脑梗死,是指头部外伤后伴发或继发的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其致死和致残率较高。由于其临床表现起病早期缺乏特异性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容易误诊和漏诊,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所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本研究收集了本科于2008年1月1日-2011年2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多发生在术后24h~7d,手术侧大于非手术侧,多见颞叶、额叶、枕叶,外伤性脑梗死者多伴有严重的脑水肿或脑肿胀以及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对控制顽固的颅内高压,防止脑疝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手术范围,手术中器械刺激,血管损伤,出血过多等因素有可能增大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定的临床特点,经内科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应用抗凝、扩容、降低血粘度、脱水降颅内压等一般疗法往往难以奏效。本院神经外科自1997-01~2004-06手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5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并脑疝形成患者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 方法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区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对32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在补足血容量情况下应用少量升压药持续高灌注并联合法舒地尔、前列地尔扩血管解痉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复查CT证实梗死灶均消失,脑组织恢复良好,其中治愈17例,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2例,重残1例,未出现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 结论 在补足血容量前提下应用少量升压药持续高灌注联合法舒地尔、前列地尔扩血管解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后的外伤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9例外伤后颅脑CT平扫示低密度梗死灶,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49例颅脑CT平扫2d内显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低密度梗死灶者26例,17例4d内出现,5例1周内出现,1例在第12天出现.结论 C...  相似文献   

20.
蕲蛇酶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我们应用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6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11病例选择:按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扫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