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2组均行中医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对照组加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小夹板拆除、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夹板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为97. 1%,对照组为88. 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稳定骨折,迅速缓解患肢肿胀和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不超腕关节外固定,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合跌打止痛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合跌打止痛酒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合跌打止痛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或者石膏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消肿止痛时间,气滞血瘀证并在入院第1天(给药前),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观静脉血IL-1,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炎性因子、愈合时间、炎症消退率、气滞血瘀证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具有消肿止痛,调节炎性因子和促进骨折愈合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随机选择年龄 18~ 4 5岁住院治疗的胫腓骨中下段新鲜骨折的病人 ,3 0例为观察组 ,每天用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治疗 6小时 ;3 0例为对照组 ,用传统小夹板等固定。通过放射学检查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级别。结果显示 ,骨折愈合级别比较 6周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表明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其效果与使用时间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吴漩森  王月义 《新中医》2015,47(11):117-119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固定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联合四黄散外敷。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愈合过程中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7.5±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39.8±4.2)天(P<0.05)。骨折愈合后,观察组Gartland-Werler评分、PRW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周、4周、6周RU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8周RU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固定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其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电针在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电针配合筛状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将110例胫腓骨下1/3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制筛状夹板固定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夹板固定口服接骨七厘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71±11.02天、94±8.53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分别为6.78%、9.8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针配合筛状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可以缩短临床愈合时间,降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疗效优于传统小夹板固定内服中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肱骨干骨折随机分为手法整复、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 (治疗组 )和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固定 (对照组 )各 36例 ,对两组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便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接骨理伤汤促进骨折愈合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 10年来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配合接骨理伤汤治疗新鲜骨折 5 0例 ,疗效满意 ,并与单纯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的 5 0例作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拟定。两组 10 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均于受伤当日就诊。治疗组 5 0例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30岁以下 12例 ,30~ 4 0岁 19例 ,4 0岁以上者 19例 ,平均 4 2 .6 3± 10 .76岁 ;上肢骨折 2 6例 (肱骨骨折 10例 ,桡骨骨折 16例 ) ,下肢骨折 2 4例 (胫腓骨骨折 14例 ,股骨干骨折 10例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手术,对照组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Neer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复位效果好,更利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端的修复愈合,且适用骨折类型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结果:复位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夹板结合治伤散巴布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小夹板结合治伤散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用石膏复位固定治疗.4周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第1掌骨骨密度,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功能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随访8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6.4%,对照组优良率8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下端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老年桡骨下端骨松质骨折(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10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加骨康胶囊治疗,观察组56例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加伤骨再生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天、30天及45天骨痂X射线评分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肿胀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老年Colles骨折能够有效提升骨痂X射线评分,改善血磷、血钙水平,并缩短疼痛消失时间和肿胀消除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驳骨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清中钙、磷及钙磷乘积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手法整复,治疗组在复位情况下局部外用驳骨膏再行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仅进行夹板外固定,对两组分别于骨折后第1、2、3、4周静脉抽血,测定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的含量,观察驳骨膏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75例外用驳骨膏的治疗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治疗组血钙含量,在骨折后第1周明显升高(P0.01);第2、3、4周血钙均逐渐下降(P0.01或P0.05)。相反,治疗组血磷含量,在骨折后第1周下降(P0.05);第2、3、4周血磷均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钙下降和血磷升高均更明显(P0.05)。结论:驳骨膏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价格低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制动,并功能锻炼;研究组59例,加用温阳健骨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对疗效、腕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积分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研究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82.7%,对照组显效率63.46%、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9.688,P=0.023);拆除小夹板后2周在腕关节活动度旋前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度、旋后度上显著高于拆除小夹板时(P0.05),拆除小夹板后研究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灸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局部取穴),定期采用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患者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治疗失败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刺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消肿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五灵脂糖浆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加用复方五灵脂糖浆口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复方五灵脂糖浆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