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FibroScan对于慢性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经肝脏穿刺病理诊断的慢性DILI患者49例,进行FibroScan检测得到肝脏硬度测量(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以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以评价FibroScan对慢性DILI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LSM值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607,P<0.001.FibroScan诊断慢性DILI肝纤维化≥S2期、≥S3期、S4期的AUROC分别为0.878、0.944、0.993.结论 FibroScan对诊断慢性DILI肝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1]。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与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在诊断旱期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肝脏活组织检查、FibroScan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FibroScan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单独及联合运用与早期肝硬化(S3~S4)诊断的相关性。结果:FibroScan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肝硬化(S3~S4))的曲线下面积(AURO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94(0.780~1.00),0.718(0.517~0.91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8(1.00),0.59(0.75),两者联合后对早期肝硬化(S3~S4)的曲线下面积(AUROC)和95%可信区间(95%CI)为0.935(0.845~1.00),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4(1.00)。结论:FibroScan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诊断早期肝硬化准确度更高,误诊率更低,对指导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提前干预早期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57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于早晨空腹(餐前)和餐后2h(餐后)检测肝脏硬度值,同时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餐前和餐后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餐前和餐后肝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餐前FibroScan诊断S2、S3、S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95、0.97,诊断界值分别为8.1、11.0、17.3 kPa;餐后FibroScan诊断S2、S3、S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96、0.95,诊断界值分别为8.0、12.7、16.4 kPa.结论 早晨空腹和餐后2h肝脏硬度值无明显变化,进食对FibroScan检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冰  纪冬  牛小霞  李梵  邵清  李忠斌  陈国凤 《肝脏》2014,(8):585-587
目的探讨FibroScan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2月经肝脏穿刺病理诊断的PBC患者56例,进行FibroScan检测得到肝脏硬度测量(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以肝脏活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FibroScan对PBC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LSM值平均为(13.714±7.475)kPa,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897,P〈0.01。FibroScan诊断PBC肝纤维化≥S2期、≥S3期、S4期的AUROC分别为0.897、0.959、0.989。纤维化分期为≥F2、≥F3、F4时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9、16.1和19.7 kPa。肝硬度、血清透明质酸、AST/PLT(APRI)均为肝脏病理分期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FibroScan是一项方便、准确的用于诊断PBC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FS)对乙肝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138例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行Fibroscan检查和肝穿刺活检,记录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和Ishak评分,分析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以肝穿刺结果绘制LSM的受试者工作(ROC)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肝纤维化0期、1~2期、3~4期、5~6期LS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与肝纤维化正相关,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LSW值逐渐升高(r=-0.79,P0.001); LSM值诊断肝显著纤维化(Ishak 2~6期)的ROC曲线显示AUC ROC为0.820(P=0.000),截断值为7.730,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75.0%;LSM值诊断肝硬化(Ishak 5~6期)ROC显示,AUC ROC为0.935(P=0.000),截断值为11.650,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2.8%。年龄、ALT、TBIL、PTA等指标可能是LSM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Fibroscan用于检测CHB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对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及血清肝纤维化4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对肝移植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F2)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8日一2014年7月8日在本院治疗的行经皮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肝移植和非肝移植慢性肝病患者各40例,进行FibroScan检查以及血清肝纤维化4项检测。将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和血清肝纤维化4项结果与病理检查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和评估LSM值和血清肝纤维化4项对肝移植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移植患者HA和LSM值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689和0.782。HA和LSM值诊断肝移植患者明显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943。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肝移植者的LSM值高于非肝移植患者(P0.05);无明显肝纤维化(F≤2)的患者中,肝移植者Ⅳ-C和PCⅢ低于非肝移植患者(P均0.05)。结论 LSM值和血清HA与肝移植患者的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它们对肝移植患者的明显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微 《肝脏》2016,(9):719-72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在评估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采用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获得FibroScan弹性值(FS值),同时对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S值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mg charateristic,R()C)曲线评估FibroScan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S0~S4的FS值分别为S0:(5.31±1.06)kPa、S1:(7.91±2.81)kPa、S2:(9.81±3.39)kPa、S3:(14.66±4.31)kPa、S4:(19.81±6.02)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进一步分析显示F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r=0.706,P0.05)。肝纤维化程度≥S1、≥S2、≥S3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71、0.906和0.919。结论 Fibroscan作为一种无创技术,能够较准确地定量评估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3例分成3组,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21例(A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B组),CHB 34例(C组).治疗期间每12周检测患者HBV DNA和ALT水平,并采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分析治疗前与治疗期间各指标的变化.分析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的19例的肝脏硬度值与病理诊断间的相关性.结果 ETV治疗第12、24、36、48周时,3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HBV DNA<40 IU/ml)和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以及ALT复常率、FibroScan检测值改善情况相似.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病理诊断结果与FibroScan检测值比较显示总符合率为57.9%.结论 ETV用于CHB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FibroScan可通过动态监测肝脏硬度值变化,判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FibroScan、GPR、APRI、NFS、FIB-4单独应用及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确诊为CHB合并NAFLD的患者92例。根据肝穿刺病理SAF分级诊断标准,分为轻中度肝纤维化(F1+F2)组(n=69)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组(n=23)。同时应用FibroScan测得肝脏硬度值,根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GPR、APRI、NFS、FIB-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向前逐步回归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中度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Z值分别为-4.910、-3.425、-3.837、-3.873、-3.990,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roScan、GPR、APRI、NFS、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61、0.405、0.407、0.418,P值均<0.001)。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单独应用对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44、0.740、0.770、0.771、0.779,P值均<0.001),但FibroScan诊断价值并不优于GPR、APRI、NFS、FIB-4(P值均>0.05)。将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均较单独应用时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1.977、2.076、2.361、2.206,P值均<0.05);将FibroScan与GPR+APRI+NFS+FIB-4同时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及95%可信区间为0.896(0.813~0.950)。结论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单项血清学模型,其中FibroScan联合NFS或FIB-4的临床价值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血清学诊断模型APRI、FIB-4 和Forns指数及FibroScan检查评估合并轻度肝脂肪变的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在309例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HB患者中,194例无肝脂肪变,115例合并轻度肝脂肪变,同期行FibroScan检查,得到肝硬度值(LSM),收集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应的APRI、FIB-4、Forns指数。以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金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4种方法诊断两组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LSM、APRI、FIB-4、Forns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未合并肝脂肪变组,LSM、APRI、FIB-4、Forns指数诊断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7、0.69、0.72、0.69(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0.2、0.5、0.9、5.3;诊断肝硬化(≥F4)时,其AUROC分别为0.86、0.72、0.77、0.77(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1.8、0.6、1.3、5.1;在合并肝脂肪变组,它们诊断CHB患者≥F2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9、0.67、0.74、0.77(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9.7、0.4、1.1、5.7;诊断≥F4的AUROC分别为0.88、0.71、0.75、0.78(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1.8、1.1、1.5、5.4; APRI 和FIB-4不能诊断两组患者轻度肝纤维化(P>0.05);LSM诊断两组≥F2肝纤维化及≥F3或≥F4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效能均优于APRI。结论 APRI评价合并轻度肝脂肪变的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较差,而LSM、FIB-4、Forns指数诊断效能较好,其中轻度肝脂肪变可能影响Forns指数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诊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104例,运用FS进行肝脏硬度(Stiffness值)测量,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Stiffness值与之对比;同时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10,P0.01)。FS检测肝硬化AUC为0.956,其中以13.1 kPa作为肝硬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0%。结论 FS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直接、间接标志物和FS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肝纤维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患者962例,同时行FibroScan和FibroTouch检测。其中33例有肝穿刺病理分期,66例可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53例慢性乙型肝炎,13例慢性丙型肝炎)。2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测量值进行分析,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相关系数为0.866(P0.05,n=962),与AP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3(P0.05,n=66),与肝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4(P0.05,n=33)。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APRI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和0.7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两者诊断APRI分期≥1的AUC分别为0.810和0.893,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8)。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肝脏病理分期≥S1、≥S2、≥S3、≥S4的AUC分别为0.830 vs 0.889(P=0.15)、0.841 vs 0.835(P=0.90)、0.888 vs0.920(P=0.43)和0.964 vs 0.979(P=0.45)。结论 FibroScan与FibroTouch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相似,但本研究肝穿刺病例数较少,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瞬时弹性扫描诊断肝纤维化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萍  张健  李永纲  邵清  李冰  李梵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2010,23(3):139-140,143
目的验证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41例慢性肝病患者,每例均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并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测量肝脏硬度,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验证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结果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74(P=0.001)。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F1~F4、F2~F4、F3~F4、F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O.96、0.99、0.97。结论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FibroScan检测与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64例进行FibroScan检测的慢性HBV感染者,获取FibroScan检测值(FS值),分析其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及超声诊断等级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170例,肝硬化194例。肝硬化组FS值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将FS值与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Fs值与ALB、国际标准化比值、CHE、ALP、ALT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ALB对Fs值影响最大。不同超声诊断等级分组的F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值与超声诊断等级分组之间相关性较好(ra=0.670)。超声诊断为脾大但无肝硬化患者的FS值高于超声诊断无脾大、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FibroScan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IB-4(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6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PLT(血小板)等指标,根据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设定两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级)和肝硬化(S4级),采用FIB-4指数加以评分,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ROCs)评价FIB-4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FIB-4指数采用AUROCs加以评价,显示FIB-4≥S2级(显著纤维化)AUC曲线下面积为0.813,以1.56分值为界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达到86.21%、71.43%、86.2%和71.4%。S4级(肝硬化)AUC曲线下面积为0.802,以2.2分值为界值,诊断肝硬化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达到87.5%、67.14%、37.8%和95.9%。结论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易行、预测结果可靠的非侵入诊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炎症对瞬时弹性扫描仪(FS)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应用FS对124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前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测定,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和炎症分级(G)。对同一肝纤维化分期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间LSM进行比较,并对各肝纤维化分期中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逐渐发展伴随肝炎症程度加重,如肝纤维化S1期患者中以G1为主(81.8%),S2期以G2为主(54.2%),S3期以G3为主(47.4%),S4期以G3、G4为主(40%,33.4%),S1~S4每一纤维化分期水平上,不同炎症分级LS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SM与不同炎症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是影响FS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炎症活动程度加重可使LSM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动态监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过程中肝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3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TV(初治患者或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0.5 mg/d,拉米夫定耐药患者1.0 mg/d)抗病毒治疗。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短于3年。每3~6个月进行肝脏硬度测量(FibroScan)及生化学、病毒学指标检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至少3年的抗病毒治疗,87.8%(309/352)的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HBV DNA40 IU/ml),基线及治疗3年时肝脏硬度值分别为30.8(17.3,46.4)kPa和18.6(12.0,27.9)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7%(34/352)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毒学突破(HBV DNA高于治疗过程中最低点1 log10IU/ml以上),其肝脏硬度值、ALT和TBIL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结论 FibroScan在CHB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过程中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的变化,FibroScan检测可作为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