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熄风通脑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熄风通脑胶囊口服。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IM)评分,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2组NIHSS评分、CRP含量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FIM评分较入院时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熄风通脑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200注射液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90例经头MRI、MRA、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2)d,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结果: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DARS评分和DHI评分,两组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明显(P0.01);两组患者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扩容治疗组异常率为82.2%(37/45),对照组治疗前异常率为86.7%(39/45),治疗后扩容治疗组异常率为15.7%(7/45),对照组异常率为37.8%(17/45);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扩容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EP的变化,治疗前扩容治疗组异常率为77.78%(35/45),对照组治疗前异常率为71.1%(24/45),治疗后扩容治疗组异常率为17.8%(8/45),对照组异常率为42.2%(19/45);两组异常率均呈有所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彭氏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西比灵胶囊、舒血宁注射液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熄风定眩汤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血管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方剂熄风定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1 %高于对照组的7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熄风定眩汤能够改善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优于与西药氟桂利嗪胶囊,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熄风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熄风定眩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10 mg,睡前服用。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总分及身体评价、情感评价、功能评价三项得分。结果两组均脱落病例3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HI量表总分及各项得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DHI量表的情感评价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熄风定眩方和氟桂利嗪胶囊均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熄风定眩方改善眩晕对患者造成的心理障碍优于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9.32±2.51)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2.68±3.4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并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砭术治疗组(40例)、电针对照组(37例)和西药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电针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三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砭术组为95.00%,电针组为78.38%,西药组为70.59%,砭术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χ2=4.699(P0.05),与西药组比较,χ2=8.0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诊治的BPPV手法复位后仍有残留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手法复位基础治疗,治疗组以息风化痰通络为治则自拟定眩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24/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DHI总分及VAS评分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 0.05)。结论:应用息风化痰通络法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为88.64%,两组疗效相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周路  李美康  贺启荣  赵利华 《新中医》2014,46(4):181-183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配合蒲参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蒲参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壮医针刺治疗,治疗15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3%,对照组7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EP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配合蒲参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王靖  可海霞  王敏 《中成药》2021,(4):1108-1111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脑蛋白水解物组、三七通舒胶囊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双侧脑血流速度(LVA、RVA、BA)、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V、FIB)、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CGRP)及DARS、DHI-S、BI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脑蛋白水解物组、三七通舒胶囊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双侧脑血流速度、CGRP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ET-1及DARS、DHI-S评分降低(P<0.05),与其他2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双侧血流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息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全息汤加减)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各45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DHI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DHI功能、生理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而治疗组严格依照兼见症加减,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全息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CSD患者以头晕为主诉的临床征候群,较好的帮助患者恢复了发病前的工作生活能力以及业余爱好,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刘玉堂  刘华 《江西中医药》2010,41(10):53-54
目的:探讨靳三针为主配合聪脑益智胶囊治疗智力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配合口服聪脑益智胶囊,对照组给予聪脑益智胶囊口服。结果:靳三针配合口服聪脑益智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为主配合聪脑益智胶囊治疗智力低下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由于后循环缺血而引起的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除给予相应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和活血定眩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后循环TIA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脑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风先兆症状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67%,高于对照组的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同组治疗前,两组的中风先兆症状评分、DARS评分均降低,脑血流速度均增快(P 0. 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降低更多,脑血流速度增快显著(P 0. 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TIA眩晕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杨氏3+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后循环缺血病患者87例,按就诊时间、就诊顺序编号0~87,电脑对应生成随机序号,分为杨氏3+治疗组和针灸联合推拿按摩组,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1.4%;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杨氏3+疗法"椎五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针灸联合推拿按摩,埋线针刀疗法临床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晕痛定胶囊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晕痛定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晕痛定胶囊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晕痛定胶囊治疗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舍曲林片结合心理疗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各评定1次,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的HA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2例后循环缺血出现眩晕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用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2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其疗效。结果:2组眩晕症状均明显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