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显示肝门区结构紊乱,呈蜂窝状或迂曲的管状元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呈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病变区内可探及平坦低速的连续性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理想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声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全部经CT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原发性,肝脏损害轻微,7例为继发性,肝脏损害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显像肝门区结构紊乱,呈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呈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在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显示门静脉样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简便、实时的优点,可准确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点。方法 用二维超声重点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肝内外分支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变区的血流状态和分布情况 ,用脉冲多普勒显示其频谱测量其血流参数 ,用能量多普勒观察病变区域迂曲盘旋的扩张血管和微血管的充盈情况。结果 二维超声为肝门区结构紊乱 ,呈蜂窝状或盘曲管状液性暗区 ,CDFI呈红蓝相间彩色血流图像 ,脉冲多普勒 (PD)门静脉周围海绵样病变区探及门脉样血流频谱。结论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门脉海绵样病变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新的途径。构 ,CDFI显示为红蓝点状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为低平的慢速静脉频谱 ,造成胆囊壁增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门脉狭窄及高压时胆囊静脉回流受阻发生静脉样变 ,侧支循环建立。二维超声 ,CDFI ,脉冲多普勒及PDI联合应用能早期正确判定是否门静脉阻塞及阻塞的程度 ,而且可获取门脉血流频谱及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可直观地显示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并能很好地与肝门处囊性病变相鉴别 ,其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为门脉海绵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非肝病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超声二维声像图特点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在二维超声下观察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结构,用能量多普勒观察病变区的血流状态及微血管的充盈情况。结果:肝门部正常门静脉、胆管结构消失,呈蜂窝状无回声区,CDE为明亮红色相互连通的血流图像,脉冲多普勒(PW)示血流信号为门静脉样低速血流频谱。结论:二维超声结合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能为小儿非肝病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门静脉海绵样性的二维超声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D)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鉴别诊断。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理想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3例,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4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中,病变部位单纯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者24例,占55.81%;病变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者9例(其中左支6例、右支3例)占20.93%;脾静脉病变6例,占13.95%;单纯肝内门静脉分支病变3例,占6.98%,全部位于门静脉左支;肠系膜上静脉病变1例,占2.33%.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典型表现,但仍需与胆管癌、胆管扩张等疾病相鉴别.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其诊断率高,可做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学诊断价值,以及其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状况,结合二维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作出诊断。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周围分支呈蜂窝状、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内充满门静脉样血流。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另外还有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炎和原因不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超声声像图发生显著改变,对侧支循环小血管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即可对病变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则不仅简单、而且快速且没有创伤,另外经济成本低,还可对病变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7例患者中,门静脉海绵样变局限于门脉主干者8例,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均发生病变者13例,门静脉主干、左支3例,单纯左支受累1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2例,门静脉及脾静脉受累5例,门静脉及胆囊静脉受累者3例,门静脉及脾静脉及胆囊静脉受累2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门静脉情况、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显像具有特异性,其声像比较特殊,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很客观的反映出患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位置、性质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7年6月~1998年10月用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56岁,平均30岁;所有仪器为ACOUSOn—128×T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SMHz,声束人射角与血流方向夹角小于60°,检查前常规禁食8~12h,患者仰卧位和左侧卧位,首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肝内管状结构,重点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肝内外分支;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显示病变区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显示静脉管腔的内径,管腔内的实质回声以及彩色血流,结果:DVT的常规超声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管腔内显示实质回声,对静脉加压时其管腔失去正常的可压缩性,静脉瓣固定等,结论:彩色多普勒可通过病变段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而确认DVT,还可鉴别被栓静脉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并可确定再通的情况,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门脉海绵样变性常发生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及先天性发育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门脉海绵样变性作出明确诊断,以协助临床的诊治,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静脉或阻塞后再通。通过对 2 1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 10 0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提供了一套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2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进行了常规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分析,DVT在超声上可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腔内可见实质性回声,按压静脉不变形,彩色多普勒可通过被栓塞腔内未有彩色血流而确诊DVT。并初步探讨了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血栓对血管的阻塞及血管壁受累情况的超声特点,鉴别被栓塞的静脉是完全性或是不完全性。并可通过静脉栓子内周围的血流显示来确定侧支形成和再通情况,为临床观察诊治及病变的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与有创伤的X线血管造影相比,彩色多普勒具有无创伤、无禁忌证、安全准确等特点,是诊断DVT病变的理想方法,现就2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静脉吸毒致下肢静脉炎及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静脉吸毒患者下肢静脉、皮下组织、腹股沟淋巴结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8例静脉吸毒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下肢静脉管壁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内壁粗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静脉血流束不同程度变窄,血流颜色暗淡,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乏氏试验未见明显反向血流。其中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8例患者双侧胫前及足背水肿处超声声像图显示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内见长条状无回声管腔,呈网格样改变,管腔内未探及血流信号,伴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下肢静脉注射吸毒患者易致下肢静脉炎,可继发血栓形成及淋巴水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静脉吸毒致下肢静脉炎及淋巴水肿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的优势,对辅助临床诊断及随诊复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6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检查患者的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及门脉系统,记录相应血管直径、管腔内回声、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注意彩色血流充盈状况及频谱多普勒形态。结果 26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9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17例,同时合并两者病变6例。全部经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及手术确诊。24例患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术前明确判断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测量各心腔内径及心功能主要参数,分析二维、CDFI及频谱多普勒特点。结果:左、右心室腔内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以左室心尖部受累多见。病变部位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可合并壁内血栓。彩色多普勒可录及心肌隐窝间隙内有血流与心腔相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例正常人和26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良性组(良性葡萄胎)11例,恶性组15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癌7例)。结果发现:正常人和良性组患者子宫肌层内未见血流显示;恶性组15例中13例(占87%)可见子宫肌层内呈灶状分布的五彩样血流丰富区存在。据此认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0例临床特征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 对2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门静脉血管造影确诊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进行临床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多以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其中脾肿大16例,占80%,脾功能亢进11例,占55%,消化道出血7例,占3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7例,占85%,血管造影检查确诊3例,占15%。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临床表现以继发门静脉高压表现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大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