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前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术前腹部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980例LC的难度和术前腹部超声进行临床研究。术前超声检查包括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有无积液、胆囊大小、胆总管直径和胆囊结石。结果超声诊断与LC的符合率98.8%。超声正确诊断提供了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疾病准确,对选择LC适应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玉米须(Zea mays L.)为禾本科玉蜀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之一,文献报道具有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1]。三峡大学对神农架紫玉米须经现代生物技术发酵,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发酵玉米须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增强作用,我们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发酵玉米须进行了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 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 >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涂睿  梁晓健 《江西医药》2011,46(8):738-740
目的比较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法与不等边"Z"形成形法,联合皮下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一同固定术矫治内眦赘皮后的效果。方法 A组:局麻下切开三角形皮瓣,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需剪除。将新内眦点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和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局麻下切开"Z"形皮瓣,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内眦角自然向内移,将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并将内眦皮瓣下组织缝合固定在缩短的内眦韧带上。结果受术者360例,术后随访90例,其中A组30例,B组60例,术后新内眦成形良好。A组三角瓣早期(1-3个月)瘢痕明显。6-12个月后逐渐淡化。B组"Z"早期疤痕不明显,3-6个月后疤痕完全不显,睑裂变长,眼睛变的美观自然。结论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和"Z"形成形法联合皮肤和眼轮匝肌进行内眦韧带固定术,两种方法将新建内眦点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够使新建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内资赘皮的复发及切口疤痕。A组严重的内眦赘皮易形成较大的猫耳修剪后切口较长疤痕较明显,内眦容易增生复发。只适合要求轻度增大眼裂的睑形内眦赘皮。B组适合大多数类型的内眦赘皮求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声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全部经CT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原发性,肝脏损害轻微,7例为继发性,肝脏损害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显像肝门区结构紊乱,呈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呈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在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显示门静脉样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简便、实时的优点,可准确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涂睿  ;刘孝桥 《铁道医学》2014,(10):1134-113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PHC组,n=45例)、肝硬化组(LC组,n=35例)和病毒性肝炎组(VH组,n=36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AFP单一检测和GP73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VH组(P〈0.05);PHC组AFP-L3和GP7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9%、77.8%)均明显高于AFP检测阳性率(62.2%)(P〈0.05),两指标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阳性率(86.7%)(P〈0.05)。结论:GP73和AFP-L3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小儿阴囊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7例病变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附睾炎12例,急性睾丸炎17例,睾丸附件扭转11例,睾丸扭转5例,睾丸挫裂伤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同时提供阴囊的形态学结构和血供信息,可准确区分睾丸扭转、炎症,可评价阴囊外伤的程度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的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80例甲状腺肿块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索甲状腺有关疾病的声像图共性与个性,提高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静态压缩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实际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态压缩超声弹性成像判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实际价值.方法 对67例,80个乳腺占位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全部由1名超声医师进行操作诊断并存储相应的图像资料.随后,由另2名医师分别仅阅读存储的灰阶图像及弹性图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三者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操作者根据灰阶及弹性图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98.0%、94.2%,仅根据灰阶图及弹性图的阅读者相应的数据分别为77.8%、94.2%、89.0%与78.0%、94.8%、88.6%,后两者各数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纯静态压缩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物的效能类似灰阶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显像对50例乳腺肿块患者病变的大小、边界、形、包膜、内部回声进行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的血流信号并确定分级,同时测定肿块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45/50).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