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交叉镫骨肌的交叉特性,客观评价了67例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变情况。结果显示鼓膜修补术后,听力提高了17.4dB左右。Ⅲ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超过了25dB;交叉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交叉镫骨肌测试结果有客观性,可推广应用于儿童患儿和某些特殊情况;此外,交叉镫骨肌声反射较脑干听反应等客观听力检查有明显优越性,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交叉镫骨肌的交叉特性,客观评价了67例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变情况。结果显示鼓膜修补术后,听力提高了17.4dB左右,(?)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超过了25dB;交叉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交叉镫骨肌测试结果有客观性,可推广应用于儿童患者和某些特殊情况,此外,交叉镫骨肌声反射较脑干听反应等客观听力检查有明显优越性,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中耳测试技术中三项主要指标"静态声顺值”、"鼓室功能”、"镫骨肌反射”的测试机理及完成上述功能的电路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发展,声阻抗作为一种观客的测听检查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整套听力检查法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而镫骨肌反射是声阻抗测听检查中最具有意义的检查,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常用的测试项目有:声反射阈、声反射衰减、声反射潜伏期等。国内外有关镫骨肌反射参数方面的论著较多,但就鼓室功能曲线对镫骨肌反射参数的影响方面的论著尚少。现将一组听力正常儿童的镫骨肌反射参数与鼓室功能曲线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747例各种耳聋和面瘫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镫骨肌反射测试,查出镫骨肌反射消失者512例,其中出现镫骨肌反射反向曲线(同侧)者463例;经治疗后,面瘫恢复、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提高者,镫骨肌反射均引出,而镫骨肌反射的反向曲线消失。对这种反向曲线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患者听力损害的类型及镫骨肌声反射与面瘫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Hunt综合征的30例患者在治疗先后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及溢泪试验、味觉试验。结果听力损害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有部分为混合性听力下降,镫骨肌声反射能引出的面瘫痊愈,未引出的复查出现的面瘫痊愈。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听力损害的类型与面瘫的恢复无相关性,镫骨肌声反射对面瘫预后的评估有积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冲声镫骨肌反射在诊治非噪声性耳鸣中的作用。方法:对89例非噪声性耳鸣患者作了纯音测听,耳鸣音调匹配测试,倍频混淆试验,耳鸣响度匹配试验,脉冲声蹬骨肌反射阈测试。结果:非噪声性耳鸣主要影响低、中频听阈的听力及耳鸣响度。结论:声反射阈高于正常值15dB,鼓室导抗图或纯音听阈,小于65dB都应做脉冲声蹬骨肌反射实验及免疫反应实验,作为客观评价耳鸣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同侧声刺激镫骨肌反射测试过程中,常产生一种与镫骨肌反射曲线方向相反的曲线,为了弄清产生这种曲线的因素和机理,作者采用Madsen ZO 73型声阻抗仪进行测试,检查前定时将探头在本机附设的2ml标准腔中进行校准调试。对不同程度的耳聋及眩晕患者,不分性别年龄,在纯音气、骨听阈测定后作声阻抗测听,小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作第二次复查,共498耳、测540耳次。常规进行鼓室压图描绘,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测试,以X-Y记录仪描绘曲线。结果当刺激声强度大于100dB SPL时,同侧镫骨肌反射常呈  相似文献   

9.
探讨150例面瘫听觉过敏与声-镫骨肌反射测试(ART)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病例为39%,不相关为61%。听觉过敏ART与NET失神经支配程度无相关性,本文对比听觉过敏和声-镫骨肌反射测试(ART)的结果,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150例中ART阴性98例占65%,阳性52例占35%。听觉过敏28例占19%,无听觉过敏122例占81%。贝尔氏面瘫117例中ART阴性77例占66%,ART阳性40例占34%。Hunt综合征18例中ART阴性者14例占78%,ART阳性4例占22%。外伤性面瘫15例ART均阴性占100%。ART与听觉过敏无相关注。听觉神经系统异常是听觉过敏的成因。ART结果表明Hunt综合征20%病例的病变是在镫骨肌支下段。ART阴性病例比ART阳性病例的失神经程度重。因此,ART可作为诊断Hunt综合征神经变性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加拿大ZO—174型medsen声导抗仪,对29名正常人及单侧Bell's面瘫病人30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面瘫在发病初与恢复后,镫骨肌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面瘫侧同,对侧反射发生缺失与正常人观察对比后,发现患侧镫骨肌反射存在的阳性率在发病初约为10%,表明该面瘫的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镫骨肌支近段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加拿大ZO-174型medsen声导抗仪,对29名正常人及单侧Bell‘s面瘫病人30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面瘫在发病初与恢复后,镫骨肌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面瘫侧同,对侧反射发生缺失与正常人观察对比后,发现患侧镫骨肌反射存在的阳性率在发病初约为10%,表明该面瘫的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镫骨肌支近段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镫骨肌声反射敏化作用,作者应用双音同时刺激反式,对20例40耳正常者和30例60耳感音性听力损失者的镫骨肌声反射敏化反应进行了测试。发现:健康对照组内敏化反应前与敏化反应时镫骨肌反射阈(ART)的变化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单耳双音刺激较双耳双音刺激时有较大敏化值(P<0.01);低频敏化法值较高频敏化法值大(P<0.01)。感音性听力减退组内上述3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HT3002型声阻抗仪测定苏州市3-6岁正常儿童54名108耳声阻抗的静态声顺值,鼓室压图分区及分类,鼓室压力,鼓室压图形状及镫骨肌反射。  相似文献   

14.
镫骨肌声反射测定有助于中耳病变的诊断.一般而言,若测试耳(接受声刺激耳)有轻微传导性聋,而中耳系统功能正常时,偶尔仍可引出声反射,但在气骨导听阈有相当差距时,则不能引出声反射.我们于1993年12月~1994年1月遇2例,手术探查见听骨链中断且由于传导性听力障碍而形成气骨导听阈差距大,仍能引出声反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在伪聋检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声导抗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并辅以心理疏导方法,以自身对侧耳和正常人耳(20例40耳)作对照,对389例外伤后主诉单耳听力损失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本组病例中对侧耳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20 dBHL,声导抗检查正常.9耳纯音听阈各倍频为30~40 dBHL,声导抗示:B型鼓室图,耳咽管闭塞,鼓膜静态声顺值<0.3 ml,镫骨肌反射消失,后经鼓膜穿刺抽液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21耳气导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50~85 dBHL,声反射阈>90 dBHL,经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客观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聋,359耳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85~100 dBHL.声导抗示:A型鼓室图,耳咽管功能正常,鼓膜静态声顺值0.3~1.8ml,声反射阈正常,诊断为伪聋.结论:伪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进行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6.
称多、西宁、杭州三地区正常人声阻抗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加拿大产的 Madsen ZS77~M 型声阻抗测听仪,在称多、西宁、杭州三地区测定了正常710只的各项声阻抗值,对三地区静态鼓膜声顺值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声顺值随着海拔高度而增高,鼓室压曲线相应增高。三地区鼓室压峰顶位置都在 50~-50毫米水柱之间。检查了三地区镫骨肌反射阈在听阈上的分贝数及均数。并进行了显著性测定。讨论探讨了高原地区静态鼓膜声顺值与鼓室压曲线增高以及镫骨肌反射灵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自听诱发电位应用于临床后,以诱发耳声发射正常,听性脑干反应严重异常为特征的低频感音性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类听功能障碍的患者通常伴有镫骨肌反射和对诱发性耳声反射的传出抑制异常,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力及听力图为低频损失较重等。Worthington等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8.
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娟  罗志强 《医学综述》2008,14(4):607-609
负压型鼓室压图是由于咽鼓管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临床该图形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目前,国内学者对负压型鼓室压图与鼓室积液的临床联系仍存有分歧。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负压型鼓室压图的鼓室峰压、镫骨肌声反射、鼓室图宽度及多频率鼓室导抗测试等多项声阻抗指标,试图探讨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同侧镫骨肌声反射反向曲线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不同性质耳聋以及各型鼓室压图中的出现率。引起反向曲线的刺激声强度一般为100~125dB(spl)(1000Hz),以115dB 为多见;反向曲线出现率随听力损失程度的增加而增高;患有各种性质耳聋的耳反向曲线,出现率均比正常耳高;鼓膜听骨链活动度增高(AD 型)或降低(As 型)的耳,其反向曲线出现率均此正常鼓室压图(A 型)者高。本文还报道了 B 型鼓室压图者也出现了反向曲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力学基本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28耳听神经病患者临床病史、纯音测听(puretone audiometry)、镫骨肌反射(stapedial muscle reflex)、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40 Hz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畸变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及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等听力学相关资料.结果 纯音测听示患者中24耳以轻至中度低频感音性聋为主(听力图上升型),2耳为中重度全频听力下降(听力图平坦型),2耳为低、高频听力下降(听力图鞍型).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镫骨肌反射消失,全部病例可引出畸变耳声发射及瞬态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不能引出,40 Hz相关电位检查只有1例未引出,其余均引出.14例患者中有13例能闻其声,不能辨其语.结论 异常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畸变耳声发射及瞬态耳声发射、纯音听阈升高(以低频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听性脑干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不符均是听神经病的主要特征,应与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