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患者,男性,69岁.以"左上腹部间断隐痛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隐痛,伴食欲渐减退及乏力,无腹泻、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高热寒战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黏液细胞癌".入院查体:体温:36.0 c℃、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身高167 cm,体重77 kg.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7 g/L、总蛋白55.3 g/L、白蛋白26.2 g/L.腹部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术前诊断:贲门癌.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72岁.因腹胀1月余伴黑便10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血压(BP)135/76 mm Hg.剑突下有轻微的压痛,腹硬,左侧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肠鸣音亢进.胃镜检查示:贲门前壁大弯侧见3 cm×3 cm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溃疡、糜烂出血;胃镜病理诊断:贲门腺癌;全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L4、L5水平腹主动脉增粗、增大(膨大),真腔直径达4 cm,左前侧见半月形假腔,最厚处达1.5cm,其内有造影剂充盈,呈相对低密度,假腔延伸接近髂总动脉分叉水平,双侧髂总动脉起始段也见有夹层形成;上腹部CT示:胃体大部部分缺如,残余贲门壁见不规则增厚,局部僵硬,上腹部CT示:增强扫描仅轻度强化.临床诊断:(1)腹主动脉瘤合并夹层形成;(2)贲门癌、腺癌.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64岁, 因"进食哽噎半年"于2020年3月16日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噎, 进食固态食物明显, 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期间症状反复, 哽噎症状较前稍加重。既往2 型糖尿病病史18年, 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无腹部手术史, 无吸烟饮酒史。体检:腹软, 上腹部深压痛, 无反跳痛, 未及腹腔包块, 移动性浊音(-), 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0 g/L, 白细胞计数9.45×109/L, 胃泌素132 ng/L;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CA125、CA72-4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距门齿40 cm处隆起病变, 环壁3/4周, 累及贲门及胃底黏膜(图1)。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食管-贲门恶性肿瘤, 间叶组织或上皮组织来源可能, 可见广泛组织坏死(图2)。PET-CT检查结果显示, 食管胸下段局部管壁环形增厚, 病变最大径5.7 cm, 累及贲门, 最大摄取值29.3;胃贲门下方可见肿大淋巴结影(图3)。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 食管下段及贲门胃壁增厚,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胃周淋巴结肿大(图4)。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反复上腹不适3年余,加重1年"入院。患者2年前上腹间断腹痛、腹胀不适,伴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黑便等。1年前症状明显加重,频繁出现,与进食无关。入院后化验检查均无异常,胃镜示:食管、贲门无异常,贲门下胃底可见一黏膜下隆起,3.0 cm×2.5 cm大,表面光滑,活检质地中等(图1)。腹部CT示:膈上食管下段、膈下贲门黏膜下见一低密度肿块影,呈哑铃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7岁。因“腹部阵发性胀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粪3d”于2012年2月113入院。患者曾于2011年确诊为“贲门溃疡型腺癌”在外院行贲门癌扩大根治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部分切除和左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常规予以化疗(具体不详)。此次起病后于当地医院行腹部T检查,提示“贲门癌术后表现、盆腹腔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6.
病人 :男 ,72岁。因进食后呕吐伴胸骨后梗阻感 5月入院。体检 :消瘦 ,上腹部饱满 ,轻压痛。血糖升高达 13.98mmol/L ,肝功能正常 ,心电图示房性早搏。CT示胃底贲门增厚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肺、肝无转移。入院后经过控制血糖 ,营养、支持治疗后手术探查。术中发现一肿块约 10cm× 8cm大小 ,占据贲门及近端胃体 ,固定 ,难于切除。切开胃前壁 ,于胃底贲门处逆行放入金属内支架。支架直径 2cm ,长 12cm ,带膜镍肽合金。术后 3d拔除胃肠减压 ,进食流质、半流质和软食均畅通。胃底贲门癌术中内支架治疗一例报道@樊友本!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一月余"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体检:触及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电子胃镜+病理示:贲门胃底胃体高位进展型胃癌,患者可能为内脏反位。腹部CT平扫+增强示:心脏及腹腔所有脏器呈反向位(图1)。贲门、胃小弯侧胃壁增厚伴肝胃间隙肿大淋巴结显影,考虑为占位。胸部平片示:右位心。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房反位,镜像右位心(图2)。血常规、肿瘤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主因上腹部胀满不适伴恶心、呕吐20+d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年前曾因"黑便"以"上消化道出血"在外院治疗,当时行胃镜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剑突下饱胀不适,进食量过多或者进食速度过快时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等。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距门齿42~50 cm胃底低分化腺癌。心电图、心脏彩超均提示心包转位。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底贲门癌,内脏转位(图1、2)。胸腹部CT:贲门胃底壁增厚,考虑胃底贲门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66岁。因上腹部胀痛 ,进食后加重半年入院。体查 :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 ,剑突下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扪及 ,肠鸣音正常。白细胞 5 .7× 1 0 9/L ,中性 0 .72。血红蛋白 1 1 5g/L。腹部B超示肝脏位于左侧 ,脾脏位于右侧 ,肝胆脾图形未见异常。胃镜示食道黏膜光滑 ,贲门僵硬狭窄 ,贲门下可见较大凹陷 ,基底不平 ,质检脆 ,出血多 ,诊断为贲门癌累及胃底。心电图 :窦性心律 ,符合右位心改变。入院诊断 :全内脏转位并胃癌。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肝脏位于左上腹 ,表面光滑无结节 ;脾脏位于右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9岁.进食阻挡感,反复黑便20天.查体示贫血貌明显.术前电子胃镜报贲门肿物(图1).增强CT扫描发现贲门处不规则软组织占位,均匀强化,局部增厚(图2). 2011年10月手术,术中见贲门处肿物约8 cm×5 cm×6 cm,于贲门黏膜层向胃腔内生长,有一短蒂,包膜完整,未侵犯胃壁平滑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贲门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贲门癌肉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5岁。进食后哽噎感1个月余入院。既往有胃炎、胃溃疡病史13年。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史,无腹部外伤史。查体无异常发现。上消化道钡剂X线造影及上腹部CT提示胃底小弯侧占位(图1)。胃镜检查提示胃小弯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绞痛20 d余伴腹痛加重2 h"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史20年余,空腹血糖最高20 mmol/L,规律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较差;既往无胆囊炎发作史。入院后查胆囊彩超示:胆囊增大伴腔内絮状回声(考虑炎症);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上腹部MRI示:胆囊壁增厚周围异常信号,胆囊窝积液,考虑急性胆囊炎,不除外胆囊穿孔(图1A)。实验室检验:白细胞计数15.12×10~9/L,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7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3个月余而入院。入院前经内镜检查示 :距门齿 4 1cm处见一 3cm× 1cm菜花状隆起 ,表面糜烂 ,未取活检。腹部B超发现肝脏左叶占位。有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史 10余年。X线钡餐示 :胃底贲门癌 ,累及食管下段。行左胸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所见 :贲门部 4cm× 3cm× 3cm肿物。胃底部有一4cm× 3 5cm× 3cm类圆形肿物 ,侵及膈肌。左肝内见一2cm× 1 5cm× 1 5cm结节。病理检查 :贲门部有一溃疡型肿物 ,波及面积 4cm×3cm ,深 0 4cm ,距上切缘 1cm ,距下切缘 3 …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明显消瘦,可进流食.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75 cm,,体重70 kg,皮肤黏膜苍白,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末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未触及结节、肿块,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93 x 109/L,RBC 3.58×1012/L,HGB 71g/L;大便隐血实验弱阳性;ALT 25 U/L,AST30/L,血清白蛋白34 g/L,CEA 139.4 μg/L,AFP7.8μg/L.胃镜检查:贲门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学检查:(贲门)可见腺癌组织浸润.入院诊断:(1)贲门癌;(2)营养不良性贫血(中度).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5 4岁。因突发上腹痛、恶心呕吐 1周 ,伴呕血、黑便 2次于 2 0 0 3年 9月 4日入院。既往史 :患者 4年前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图 1 ) ,1年前曾有间断发作上腹部隐痛 ,偶伴恶心、厌食 ,对症治疗无效 ,体重减轻约 2 0kg。入院查体 :皮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性,34岁。因上腹部疼痛15h,加重2h于2011-04-16入院。既往史:剖宫产术后11年,胆囊结石5年,高血压2年。家族史:父亲患有2型糖尿病。入院查体:体温37.6℃,血压162/116mmHg(1 mmHg=0.133 kPa)。表情痛苦,强迫体位。体重指数26。上腹压痛,以左中腹部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0.883)。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33岁.于2006年1月27日因饮酒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2月9日以"急性胰腺炎"入院.入院后腹部B超、MRI检查诊断:(1)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广泛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急性胰腺炎(图1).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主诉:上腹部不适伴大便习惯改变半个月,于2004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中上腹深压痛,无肌卫,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CEA: 4.8μg/L(正常值<4.8μg/L)。胃钡餐X线检查示:贲门胃底癌、胃下垂、胃炎。胃镜检查示:贲门隆起凹陷性病灶性质待查,充血渗出性萎缩性全胃炎伴糜烂。胃镜病理检查示: 贲门黏膜浅层腺体中度异型增生。结肠镜检查:结肠息肉。入院诊断:贲门癌、结肠息肉。入院后B超检查发现胆囊积液,囊内泥沙淤积,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MRCP检查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外科治疗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贲门癌的定义由于原发于食管下端、贲门及贲门下方胃近端的恶性肿瘤均可浸润至食管-胃交界部,所以临床上习惯性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泛称为贲门癌。日本学者将食管下端及胃上端各2cm之内的范围定为贲门区;美国学者将病灶中心位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癌称为贲门癌;我国则将原发于或主要占据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下2cm 范围内的癌定为贲门癌。1998年国际胃癌联合会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协作会议将解剖学上贲门的上、下5cm范围内的食管和胃发生的癌定义为贲门区域癌,并将该区域的肿瘤分为3个类型:I型,发生于远端食管黏膜的腺癌,通常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即Barrett’s食管),能够从上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Ⅱ型,真正意义的贲门癌,指发生于解剖学贲门或食管-胃交界部的肠上皮化生区,又称交界部癌;Ⅲ型,贲门下的胃癌,并从下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及食管的下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6 8岁。主因上腹部灼痛不适 3个月 ,经上消化道造影诊为胃体癌收住院。入院后纤维胃镜检查 :贲门下至胃体小弯粘膜凹凸不平 ,质脆 ,易出血 ,表面附有黑褐色污物。病理活检为胃粘膜增生坏死伴有黑色素物质。临床诊断 :胃体贲门癌。采取全麻下左后外侧开胸术 ,见肿瘤位于胃体贲门处 ,约 8cm× 7cm× 5cm大小 ,沿小弯侧浸润。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处多枚花生米大小黑褐色结节 ,膈肌、腹膜、小肠系膜等多处可见散在粟粒样黑色结节 ,伴少量淡黄色腹水。诊断 :胃体贲门恶性黑色素瘤。行肿瘤姑息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 ,术后随访 6个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