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卧龙区满 1岁 - 2岁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发现全区儿童合格接种率为87.12 % ,而计划外生育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合格接种比例仅为 39.54%和 74 .68% ;不合格接种以超期接种、漏种为主 (占 73.95% ) ,其原因多为儿童外出、建卡入保晚或漏卡漏保造成 ;而筛选错误及误填接种卡、证等其它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提示我们须针对不同情况 ,进一步强化对群众特别是儿童家长进行计免知识教育 ,加强对基层计免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督导。  相似文献   

2.
韦芳青  张晗星  蒙福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97-2698
目的掌握广西武鸣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建卡及免疫状况,为今后制定计划免疫(简称"计免")工作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1—2007年武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免疫、传染病年报表及相关资料,分析流动儿童计免建卡及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结果2001—2007年武鸣县外来流动儿童计免上卡人数共4950人,占总上卡儿童数的11.02%,“五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达95%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巩固了计免“3个85%”的成果,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病例发生,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外出流动儿童共4575人,年平均数为654人,其免疫状况难以掌握。结论流动人口儿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流动儿童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增加,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免管理工作是巩固计免成果的重要措施;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可以解决流动人口儿童全国异地接种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方法对广州市13个区(市)的26个居委(村)1~4岁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相关情况调查。结果231名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为99.6%,建卡率为91.3%。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为79.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5.3%,百白破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6.8%;五种疫苗超期接种占不合格接种总人数的71.8%。对相关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分娩情况和免疫卡有无对接种合格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院内分娩者OR为3.41,有免疫卡者OR为4.23)。结论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合格率较低,应加强该人群尤其是院外分娩者及未建卡儿童的计划免疫的规范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地段流动儿童漏卡漏证现状,为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 收集2004~2008年流动儿童的漏卡漏证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影响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的主要原因是搬迁、流动,占总漏卡的57.3%,总漏证的50.45%,其次是跨地段接种,占总漏卡的30.7%,总漏证的36.6%,有极少数是家长拒绝接种和一些主观因素等.结论 要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率,不仅需要计划免疫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积极性,还要政府投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尽快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方法与服务模式。方法:抽样调查扬州市广陵区流动儿童较多的社区(村)2001年后出生的儿童接种情况。结果: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5.8%;"五苗"全程覆盖率为87.5%,单苗接种合格率为87.5%~92.5%,脊灰活疫苗接种及时率为70%~85%,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为70%~85%。结论:该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各项指标与江苏省制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赵中波  苗军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28-2129
目的了解马山口镇外来人口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山口镇外来人口聚集的企业及商业区所有0~6岁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和知晓率情况调查。结果共查出外来儿童88名,其建卡率、建证率、卡疤率、"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0.23%、56.82%、43.18%、27.27%、42.05%。调查儿童家长82名,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1.22%。流动儿童未全程接种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要接种(70.73%)。结论要重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加大流动儿童聚居地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基础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2009年1月16—24日间8月龄~5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效果。方法对该乡23个自然村的2 089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情况进行挨门逐户摸底核实,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结果核实了该乡常住适龄儿童2 089名,建卡率为94.8%,重卡148人。通过摸底统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常住建卡儿童的百分率为66.8%。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1 350人,与建卡数据库统计人数比较,接种比为56.1%;与乡摸底人数比较,接种比为86.8%。经调整,该乡常住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85.3%,均低于要求的≥95%的目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月内接种儿童中有93名儿童重复接种。38.3%未种儿童家长反映不知道麻疹强化接种,2.3%的未种儿童家长拒绝接种。结论南岗乡使用信息系统开展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有重卡、接种信息不全及漏卡现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摸底不实,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未达到标准的要求,因此,该乡应加强适龄儿童基础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建卡及流动监测工作,按要求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及接种及时性,以控制麻疹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地区0~6岁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状况,真实、准确评价北小营镇0~6岁流动儿童的免疫现况,分析薄弱环节,避免免疫空白,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并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对象为2004年6月1日~ 2011年5月31日出生的流动儿童.结果 共调查适龄儿童510名,其建卡、建证率、卡、证符合率以及北京市免疫规划9种疫苗的接种合格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总体建卡率为82.7%,建证率为89.2%,卡、证符合率为76.7%.结论 北小营镇地区0~3岁儿童建卡、建证率、卡、证符合率以及9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3~6岁儿童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需找出影响大龄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003—2012年流动儿童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泉州市流动儿童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的调查结果。结果泉州市流动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及一类疫苗接种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苗接种率随着年龄增大相对降低,以6岁年龄组疫苗接种率最低;2012年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五苗"接种率均比2003年明显增高;建卡率、建证率和一类疫苗(HepA-1除外)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8.0%,加强免疫(MenA+C2除外)均90.0%,至2012年建卡率、建证率和一类疫苗接种率与本地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落实村医月主动搜索登记报告制度和计量奖惩制度,实行接种日短信提醒催种,实现在园在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在线归口管理,实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充分利用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机会,积极为流动儿童补建卡、补建证和补种疫苗,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了流动儿童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从本辖区的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30名流动儿童组成调查样本,调查其0~7岁流动儿童的年龄、性别、民族、出生地点等基本情况,建证、建卡及疫苗免疫接种等计划免疫现状,及父母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 【结果】 共调查330名流动儿童,其中男性171名(占51.8%)、女性159名(占48.2%),建证率为88.5%,“五苗”全程合格率为73.3%。在医院出生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在个体诊所或家中出生的儿童接种率,并随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升高而升高。 【结论】 应该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免疫预防知识的宣传及服务工作质量,以改变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现状。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2004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解福建省当前的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采取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001年1月~2003年9月出生的儿童,调查计划免疫接种率。结果共调查7个县4 032名适龄儿童,建证率99.45%,建卡率97.99%;卡介苗、口服脊髓类质炎疫苗全程、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全程、麻疹疫苗及“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分别为99.33%、96.16%、95.54%、95.19%和90.05%;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全程接种率为94.67%,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03%;DPT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6.44%。本地儿童接种率明显高于非本地儿童,在医院出生儿童接种率高于在家中出生儿童。造成未接种的原因主要为不知道要接种、收费太贵。结论福建省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进展顺利,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难点愈加突出,边远贫困村庄的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大连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方法]2007年10月,在大连市部分流动人口较多地区抽取部分2005~2006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86名儿童,已全部建证,建卡率为96.77%;建卡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本地儿童(89人)分别为100.00%、97.65%,流动儿童(97人)分别为93.80%、88.04%(P<0.05);"五苗"的单苗接种率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痕率,流动儿童为93.48%,本地儿童为87.06%(P<0.05)。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87%、97.18%、98.31%、99.44%和96.61%。流动儿童因缺乏信息未接种的占20.00%。[结论]调查儿童的基础免疫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均达90%以上,应进一步为外来儿童提供免疫接种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方建  徐林  刘军涛  孙灵英  董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14-4415
目的 分析江东区5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选取江东区13 133例2~5周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5种二类疫苗接种率在7.04%~88.24%之间,平均接种率为36.32%;除水痘疫苗外,其余4种疫苗的接种率流动儿童均高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5种二类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03%,本地儿童平均接种率为34.43%.结论该区流动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高于本地儿童;将更多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是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基本状况,为制订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和四川省各选择1个人口〉100万的县,对2003~2006年所有在预防接种簿(卡)登记的儿童进行普查。结果留守儿童和流出儿童分别占17.94%和6.05%,主要通过村医获得儿童父母外出信息,儿童出生后父母外出的占51.60%,外出〉10个月的占78.50%,有67.97%春节回家,35.43%的留守儿童去外出父母处,成为当地流入儿童。结论流出儿童虽比留守儿童少,但容易形成免疫空白,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难点,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信息来源村医,调动村医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春节期间对返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1997年实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前后3年5种疫苗的及时接种率这一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后的及时接种纺逐年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活疫苗和乙肝疫苗由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前的61.0%、67.1%、76.0%、71.9%和65.9%分别上升到68.1%、75.6%、85.1%、80.4%和74.1%。常住和暂住流动儿童的及时接种  相似文献   

16.
计划免疫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探讨影响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开展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状况调查、常驻儿童及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目前 ,河南省已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计划免疫服务网络 ,直接从事计划免疫服务的人数达 6 5 0 19人 ,但乡村级人员素质偏低 ,且财政经费投入每年人均仅 30 0 0元。免疫接种以村级接种为主 ,占 6 2 .7% ,门诊化接种率过低 (2 5 .3% )。冷链运转周期以双月运转为主 ,占 72 .3%。常规免疫报告失实 ,报告和调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 96 .6 %和 84 .7% ,加强免疫和乙肝疫苗接种尚存在程度不同的免疫空白点 ,乙肝疫苗不合格接种率过高 (15 .9%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常驻儿童。结论影响河南省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基层卫生组织建设 ;从事计划免疫人员状况 ;有关计划免疫服务工作实施情况 ,包括 :免疫接种方式、冷链运转周期、计划免疫保偿、常规免疫及乙肝疫苗接种等 ;流动人口管理及计划免疫社会动员与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瑞安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全市7个乡镇的2001年以后出生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调查503名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93.06%;家庭年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68.98%,5000元以下的占31.02%。流动儿童建证率为89.26%,四苗全程接种率仅为70.78%。家长对目前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提供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中。认为接种对象多、等候时间长和没地方候诊的问题占了42.75%。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制约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后要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开展流动儿童的调查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作用,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和接种率;搞好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以及争取政府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促使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科学化,使实施工作更具体、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柯城区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08年5月30日出生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五苗"规范接种率90.03%,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加强(复种)疫苗接种率。结论:加强宣传,及时发送接种通知,对接种医生加强业务学习,强化责任心,是提高有效接种率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西部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中国中西部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现况,探讨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方法。方法按照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合作项目办公室的统一要求,2004年对22个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7 459名2003年出生儿童,2005年对5个项目省10 843名2004年出生儿童、1 116名2005年出生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情况开展现场调查。结果中西部地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是:2004年出生儿童(81.55%)高于2003年出生儿童(74.01%);医院出生儿童(85.36%)高于在家出生儿童(19.00%);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儿童(88.27%)高于乡镇卫生院(71.74%)。结论中西部地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正在逐年提高,同时也揭示提高在家出生、在乡镇卫生院出生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目标人群计划免疫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乡村医生、儿童母亲及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信息传播策略、提出合适的信息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黑龙江、河北两省随机抽取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县的目标人群,共1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当地群众计划免疫知识匮乏,对麻疹、卡介苗和百白破3种疫苗可预防5种疾病的知晓率均在35%以下.乡村医生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缺乏,只有10.00%的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结论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向当地群众普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或维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