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x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应对学生、家长、老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睡眠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中生早餐食用频次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引导高中生养成每天吃早餐习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某区选取1所高中,对其中3个年级的学生3 2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危险行为对早餐食用频次的影响。  结果  高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有2 064名(62.9%),不吃或有时吃早餐的有1 219名(3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网络成瘾的高中生不健康早餐食用报告(不吃或有时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0,53.97,8.10,23.79,7.89,16.31,3.93,17.96,P值均<0.05),男生(36.1%)高于女生(33.3%),饮用能量饮料学生(41.2%)高于不饮用学生(31.7%),吸烟学生(40.9%)高于不吸烟学生(34.4%),饮酒学生(40.3%)高于不饮酒学生(33.3%),赌博学生(39.7%)高于不赌博学生(34.3%),网络成瘾学生(40.0%)高于不成瘾学生(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量饮料饮用(OR=1.32,95%CI=1.12~1.55)、饮酒(OR=1.24,95%CI=1.02~1.51)、网络成瘾(OR=1.42,95%CI=1.19~1.68)与高中生不健康早餐食用频次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  社会、家庭、学校应加强引导高中生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避免不吃早餐与危险行为聚集出现。  相似文献   

5.
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调研资料中9~18岁中小学生11 913名,调查项目包括形态指标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睡眠、饮食、体育锻炼及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10 h的超重或肥胖检出率(36.7%)高于睡眠不足8h的学生(31.3%)(P<0.01).女生不吃早餐的群体(36.4%)高于天天都吃早餐的群体(17.6%)(P<0.05).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38.2%)高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30.8%)(P<0.01).初中每天玩游戏和计算机时间≥2h的学生(28.1%)高于<1h的学生(2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6,95%CI=1.05~ 1.27)、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22,95%CI=1.05~1.43)的学生群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高.女生中吃早餐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下降(OR=0.33,95%CI=0.16~0.67).城区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36,95%CI=1.07~ 1.74)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郊区每天睡眠时间≥10 h(OR=2.0,95%CI=1.23 ~ 3.25)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小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计算机≥2h(OR=1.45,95%CI=1.01~2.08)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结论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与睡眠、饮食习惯、锻炼意愿和静态生活方式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了解高中生早餐摄入情况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中生营养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河北2个省份的1 138名一~三年级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2.20%,女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59.14%)高于男生(4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0,P<0.01).仅有5.27%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4大类食物.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早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Z--20.002,P<0.01).早餐摄入量最高的是谷物类(73.64%).吃早餐时间、地点、选择标准、饱腹程度均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中生的早餐就餐率不高、营养质量较差,学习效率与早餐质量存在关联.应多渠道加强相关的营养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吴学华  杨静  陈文  林琳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370-1372
了解实习护生食用早餐频率与积极心理资本关系,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四川、云南、广东、江苏、吉林、湖北6省15所学校2 854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每周食用早餐7,5~6,3~4,1~2和0次的比例分别为60.93%,20.95%,11.63%,5.40%和1.09%,其积极心理资本得分依次为(4.88±0.79) (4.64±0.71) (4.57±0.75) (4.36±0.73)和(4.21±0.69)分,每天食用早餐的实习护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高于每周食用早餐5~6,3~4,1~2,0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35,P<0.05).实习护生食用早餐频率对积极心理资本有预测作用,食用早餐频率提高一个单位,积极心理资本得分增加8%.结论 每天吃早餐的实习护生比例较低.实习护生每天吃早餐对积极心理资本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了解2014年天津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天津市13~22岁汉族学生5 808名,采用统一方法进行健康检查,使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及等级评价水平.结果 天津市13 ~ 22岁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分达标率为81.0%,女生(83.4%)高于男生(78.5%)(x2=22.399,P<0.01),城市学生(82.9%)高于乡村学生(79.0%)(x2=14.058,P<0.0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体质健康综合评分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程度划分,女生综合评分成绩优于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良好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及格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上升速度最快.结论 天津市13~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更为突出.应及时开展干预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年人饮食行为与心血管病患病的关系,为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市小汤山医院体检的20632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4688人患有心血管病,患病率为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学历、吸烟、饮酒、压力、身体活动、睡眠、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后,缺席早餐(与每天都吃早餐相比,早餐食用频率每周1~3次者OR=1.323,95%CI:1.130~1.549;不吃早餐者OR=1.418,95%CI:1.164~1.728)、多喝牛奶(与每周<1次喝牛奶相比,喝牛奶频率每周>7次OR=1.223,95%CI:1.046~1.431)、饭菜偏咸(OR=1.162,95%CI:1.065~1.267)和吃饭速度较快(OR=1.255,95%CI:1.089~1.447)人群的心血管病患病风险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成年人饮食行为(包括早餐食用频率、喝牛奶频率、饭菜咸度和吃饭速度)可影响心血管病患病情况,应实施综合性防控策略降低心血管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贫困地区2所重点监测学校中的5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65.92%,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34%。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中学生(χ~2=20.538,P0.001),女生高于男生(χ~2=6.302,P=0.012)。营养充足的早餐食用率为23.06%,有14.63%的学生能够每天食用营养充足的早餐,中学生食用营养充足早餐的比例高于小学生(χ~2=11.703,P=0.001)。早餐中馒头、粥、面条等谷类主食的食用率为84.68%,肉、蛋类的食用率为40.97%,奶、豆类的食用率为31.40%,水果、蔬菜的食用率为26.33%。并非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更容易产生饥饿感(χ~2=13.566,P=0.001)。4.30%的学生贫血,13.43%的学生超重,15.15%的学生肥胖,2.07%的学生轻度消瘦,1.20%的学生中或重度消瘦。结论 吉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率较低,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营养教育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