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胃宁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前期病变,研制有效治疗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痞闷不舒或嘈杂等。该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气阴两虚兼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所以我们在胃炎Ⅱ号的基础上重新组成了胃宁,黄炜铭号来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张琪教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尿血证的经验方。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尿血证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多数患者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较为突出,其经验方益气养阴汤在临床应用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善胃方对气阴两虚型胃癌前期病变EGF及EGFR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治疗效果 ,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予善胃方 ;对照组30例 ,予猴头菌片 ,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55.67% ,P<0.01;2)病理改变 :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 ,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 ;而对照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改善不明显 ,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EGF、EGFR表达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并通过适当降低EGF及EGFR表达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医学对糖尿病高血脂的认识以及目前的科研进展.自拟丹泽七地方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42例,体现了中药在这方面独特的优势.通过丹泽七地方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本证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多肝脾肾不足,气阴两虚,标实主要表现为痰浊血瘀.气阴两虚,血瘀痰浊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症其并发症的主要病机.丹泽七地方具有活血益气、化瘀降浊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兼血瘀痰浊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降脂化瘀,从而才能达到更好地改善微循环,并有利于降低血糖和预防及战轻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 3例临床病例,根据《2 0 0 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 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 <0 . 0 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总结沈舒文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认为胃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毒瘀交阻,病性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因脾胃气阴两虚,标实则有气滞、食积、痰湿、瘀毒之别.治疗上重视辨证施治,善转滞为通,复中焦气机;常以健脾益胃、解毒化瘀、补气养阴为大法,临证时随症加减,每获良效;同时重视心理调节,防治癌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周亚男  徐燕  严世芸 《中医杂志》2014,(20):1723-1725
介绍严世芸应用合方治疗心律失常经验,认为此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心气虚、心阳亏虚、心阴不足、气阴两虚、肾阴阳两虚、脾虚气陷等,标实主要为血瘀、痰湿、水饮。基于"气血观",常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作为治疗此病的基本处方,根据辨证灵活合用经典古方,确立了以病机为核心的"活法合方"。  相似文献   

9.
结合文献及临床研究,分析胃癌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机是胃腑气阴两伤,邪毒稽留,血络瘀滞;治疗方面要紧扣本虚标实病性,谨遵扶正祛邪纲领分期施治;同时要结合胃腑通降之性,运用润降益胃解毒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或失明,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疗法存在不良反应多、适应证严格等诸多不足,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有助于医者从多角度论治疾病。本文以络病学说为基础,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变化,并借此拓展临床治疗思路。“虚气”是病机之本,发病之因,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和阴阳两虚。“留滞”为病机之标,“虚气”之果,且“留滞”之瘀血、痰湿等病理代谢产物与现代医学的病理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虚气”与“留滞”相互影响,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中应以“补虚通滞”为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健脾补中、调肝通络、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治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在糖尿病迁延较久而并发出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临床症状所见,DPN病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当责之于痰湿瘀血。纵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对DPN的中医病机规律认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阳虚寒凝5种。  相似文献   

12.
胃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病理学概念,是指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癌前病变主要是指中、重度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目前,中医对PLGC的病机多样性的辨证已渐趋一致,认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为病之根本,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热毒等,其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相关联.但另一方面,仍缺少对PLGC中医证候、治疗方法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未得到临床长期的追踪和微观检验的肯定.故促进PLGC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推动PLGC中医辨证标准化、规范化,找出疗效确切、便于推广的中医治疗方药,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后期多气阴亏虚而痰浊瘀血内生。本虚标实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即气阴两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具有养阴功效的古方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而形成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补充人体气阴之虚,也可祛除瘀血等实邪。文章通过益气养阴通络方论述运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否可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以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病机特点是火旺而气阴两虚,其病变涉及肝、肾、心、胃、肺等多个脏腑,强调滋阴降火、养阴益气,应是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良村教授认为正虚邪积为胃癌的根本病机,辨证首责之于脾胃,按人体正气盛衰将胃积分为脾胃气虚、胃热瘀毒、气阴两虚三型,治疗按此三阶段扶正祛邪,用药特点以益气养阴为本,甘凉平补,意在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是发病根本,病变初期以阴虚为主,迁延日久阴伤及气,终致气阴两虚,贯穿始终,其它变证均由气阴两虚所致,只有气阴两虚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才能有所缓解。瘀血为病机要点,整个治疗过程均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湿热是病情反复加重主因,"湿热不去,蛋白不消"、"瘀血不去,肾气不复"。  相似文献   

18.
吴良村治疗胃癌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村教授认为正虚邪积为胃癌的根本病机,辨证首责之于脾胃,按人体正气盛衰将胃积分为脾胃气虚、胃热瘀毒、气阴两虚三型,治疗按此三阶段扶正祛邪,用药特点以益气养阴为本,甘凉平补,意在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19.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慢性肾炎多从脾肾阳虚论治。近年来笔者发现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气阴两虚证的病机复杂,病变常涉及多个脏腑。故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收到满意的疗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