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理过程复杂,然可以中医病机理论"虚气流滞"概之,乃消渴病阴虚燥热日久,阴伤气耗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久病入络致瘀血阻滞,气血失调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壅滞蓄积成毒,损伤脏腑经脉所致,概以"虚气"在先为本,"流滞"在后为标。基于"虚气流滞"的病机认识,临床以"补虚通滞"为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根据其不同病变特点和不同阶段,将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合理运用益气、养阴、温阳、补血、理气、活血、化痰、利湿等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治以滋补肝肾、润燥明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化瘀止血、化痰散结;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治以滋阴补肾或健脾益气为主,终末期治以温阳益气、通腑泄浊为主;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不同病机治以滋阴活血,补气活血或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共使补中有通、寓通于补,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桥本甲状腺炎(HT)中医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火痰瘀为标,其因虚而滞,因滞更虚的动态病机特点,可以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学说概之。中医学认为,细胞自噬为气化的微观表现,具有清除病邪,维持内环境稳态之功。自噬水平不足可导致受损细胞器等废物无力清除、异常蓄积,或可看作虚气留滞病机的微观体现。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确立“补虚化滞”治法,以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功能为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发生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内质网应激等机制相关。VECs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自噬是亚细胞水平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介导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降解调控细胞内基本代谢,维持机体内稳态。VECs自噬不足可致VECs的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增强,从而促进AS。中医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乃本虚标实之证,“虚气留滞”是关键病机。虚气不荣,以虚为本;留滞难通,以滞为标。营卫不和、脉道失稳为病之先因,肾气不足、化充乏源为病之主因,脏腑气血相失、气血津液停滞积为病之内因,病理产物滞留血脉、损伤脉管为病之表因。自噬乃气之微观表现,同具有祛病邪、维稳态之功。VECs自噬不足致虚气留滞,气虚渐、滞留重,亦致自噬之效不及,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调控VECs自噬是防治AS的主要途径,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控之优势。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荣体之虚,通脉之滞”为法,选方遣药调控VECs自噬、对抗AS,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498-25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周海娟  周学林  邱晓堂 《陕西中医》2020,(11):1651-1653
周学林教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整理周教授医案,发现糖尿病周围病变以阳虚寒凝型者多见。周教授认为该病证系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肌肤、筋肉、脉络以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治之宜补虚泻实、化瘀通络,在“以通为补”“以通为助”的治疗原则上拟定“温经通络饮”,临床用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6.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特点,切合疾病螺旋进展、动态演变的模式。并据此形成“扶正护脑以补虚、解毒通络而通滞”的治法,为进一步探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9.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是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热毒阻络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大法。临床研究证实,本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心肌底物代谢发生重构,脂肪酸、葡萄糖等能量底物的选择与利用出现转移,持续的底物代谢紊乱将恶化能量供应、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底物代谢重构实际上是脏腑功能下降与病理产物积聚之间的层次递进、相兼为患、双向因果,“虚气留滞”是核心病机的概括。“虚气”(心气虚损、能量不足)是发病之本,作为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留滞”(痰瘀水邪、脂毒性产物与乳酸等)是发病之标,是病情恶化进展的进一步表现;“虚气”与“留滞”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反复叠加构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概括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扶正补虚、疏通祛邪作为治疗原则,初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为主,酌情兼用疏通祛邪(活血)之法;中期和晚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温阳)与疏通祛邪(活血、化瘀、利水)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促进脂肪酸、葡萄糖等底物的有效利用,减少底物代谢重构衍生的毒性产物堆积,标本兼顾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及治则治法。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地改善营养不良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脏腑正气亏虚,风邪内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浊毒内蕴为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以“虚、风、湿、痰、瘀、浊毒”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虚气留滞”理论是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高度概括。“心、肝、脾、肺、肾”五脏亏虚为发病的基础,由脏腑“虚气”而导致的风邪、痰湿、浊毒以及瘀血等病邪“留滞”是发病的诱因,因虚而生滞,因滞而虚甚。临床治疗应“补虚”与“祛滞”并举,通过“补肺益气,兼顾脾肾、益气健脾,养心舒肝、温肾暖脾,滋阴填精”以“补虚”,“祛风解表,搜风通络、祛湿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以“祛滞”,以期改善营养不良。文章着重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依据祝谌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 ,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作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 ,瘀血长久闭阻眼目脉络 ;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探析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治疗。中医认为,DKD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以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在肾,而以“肾络”为要,“肾虚络瘀”为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末。在治疗上,辛润通络法旨在借助辛味药物的温行、走窜、濡润等特性以发挥辛畅气机、辛温助阳、蒸化津液、活血通络、辛润以补等作用,切合DKD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脏腑阴阳气血之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痰瘀积聚肾络,络气阻遏,络脉瘀滞,蕴邪成毒,毒损肾络^[1]。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45  
通过对90例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和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证候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病证逐渐由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患者全身兼瘀血表现亦随之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五脏虚损相关程度依次为:肾、肝、心、脾、肺。认为肝肾虚损、阴损及阳、目窍失养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病机;心脾亏虚、因虚致瘀、目络阻滞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其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直至不可逆性损伤,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主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相关,而中医理论中"虚气留滞"可概括其病机。"虚气留滞"是指元气亏虚,气血相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而导致气滞、痰阻、血瘀、毒损的病理过程。本文认为CK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病机是虚气为本、留滞为标,虚气与留滞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疾病,进而据此提出"补虚消滞"的治疗原则,可为临床施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和虚劳干血的病机演变过程的分析,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阐述了虚劳干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指导,确立扶正祛邪,通络缓急的治疗法则。针对正虚络损、干血内阻病机特点,提出补虚首重脾肾,治络重视虫类和辛味药物的应用,攻补兼施,重药缓行的理念,方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陈杰 《江苏中医药》2017,49(3):28-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王旭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致病之本,脉络瘀阻为致病之标,虚瘀错杂,互为因果。提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标本同治,内外法并用,多途径综合治疗。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后期多气阴亏虚而痰浊瘀血内生。本虚标实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即气阴两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具有养阴功效的古方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而形成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补充人体气阴之虚,也可祛除瘀血等实邪。文章通过益气养阴通络方论述运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否可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以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代谢紊乱与微血管损害在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有密切联系,治疗方法局限,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日久耗气伤阴,肝肾亏虚,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为本病病因病机。本虚为肝肾气阴亏虚,标实为燥热内盛、瘀血阻络。根据其临床表现,辨为肝肾亏虚,脉络瘀阻证,治疗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