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五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法、结核分枝杆菌RNA荧光定量PCR法、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4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120例肺结核患者及7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TB-RNAPCR、TB-DNA PCR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检测374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68%、13.37%、20.05%、19.25%、22.73%,其中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P0.05),TB-RNA PCR阳性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χ2=4.75,P0.05),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χ2=9.28,P0.05)。五种方法检测120例肺结核患者及7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20.83%、35.00%、50.83%、47.50%、54.17%,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98.57%、100.00%、98.57%。结论 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相比,具有敏感、快速、可定量的特点,可以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罗氏法及涂片法共同检测236例痰标本。结果:痰标本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236份临床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罗氏培养和Phab法检查结果分别有64份(27.1%)、78份(33.1%)和114份(48.3%)阳性;比较Phab与涂片和培养的阳性检测率,Phab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06,P<0.01),Phab检出率高于罗氏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78,P<0.01)。结论:FASTPlaque TB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惠琼  李明武  汪亚玲  刘才 《西部医学》2013,25(9):1384-1385
目的探讨胃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对成人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患者的胃液进行涂片、T睁DNA及结核茵培养;痰液进行涂片、TB-DNA及结核茵培养,同时行酶联斑点实验、结核抗体及PPD,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痰结核茵涂片\培养及TB-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胃液结核茵涂片、培养及TB-DNA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T—SPOT.TB、痰TB-DNA、PPD、TKDOT/TKCK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显示出高度敏感性。结论成人胃液检查抗酸杆菌作为肺结核诊断价值有限。而痰细菌学检查仍是确诊肺结核的特异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罗氏法及涂片法共同检测236例痰标本.结果痰标本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236份临床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罗氏培养和Phab法检查结果分别有64份(27.1%)、78份(33.1%)和114份(48.3%)阳性;比较Phab与涂片和培养的阳性检测率,Phab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06,P<0.01),Phab检出率高于罗氏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78,P<0.01).结论FASTPlaque TB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四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检测(P<0.05~P<0.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这也是结核病程缓慢变化、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结核病患者是减少传播机会、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环节。因此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在控制和消灭结核病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痰涂片镜检、痰结核菌培养法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等特点,是结核病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对于涂阴、培阴、无痰及L型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则难以诊断。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法区分BCG接种、既往感染和正在感染,而且其灵敏性和特异性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诊断技术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目前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可无培养依赖性特征。DNA探针技术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及进行菌种鉴定与分类。DNA序列测定不但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准确病原学依据而且作为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重要手段。基因芯片法(GCT)具有高效率、微型化、自动化、成本低、防污染等特点。总之将这些诊断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在临床工作中将各种诊断技术有机的结合,综合分析,合理的为临床服务;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以使结核病能够得到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结核病疫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FG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了正常人和各类肺部疾病患者共313例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并与痰液涂片法、结核菌培养法和PCR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80.77%.非结核性肺病患者阳性率为7.64%,正常人阳性率为3.08%。结论: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肺结核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操作简便、快速,与涂片法、培养法和PCR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4例活动性肺结核和 2 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分别作痰抗酸染色涂片、改良罗氏培养、BACTEC 960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结果 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改良罗氏培养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6873 ,P <0 .0 5 ) ,也高于抗酸染色涂片和BACTEC 960培养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L型培养阳性率为60 .48% ,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χ2 =19.85 65 ,P <0 .0 0 1)。病程越长 ,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率越高 ,但仅病程 >1年者与 <1个月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复治病例L型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治病例 (χ2 =4.0 5 78,P <0 .0 5 )。有空洞患者L型培养阳性率为 71.19% ,显著高于无空洞患者 (χ2 =5 .3 941,P <0 .0 5 )。耐药和耐多药患者L型培养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敏感患者 (P <0 .0 5 )。化疗开始时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者 ,化疗 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显著低于L型阴性者 (χ2 =3 .913 8,P <0 .0 5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 ,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X线表现特点为干酪样病变和空洞多。结核分枝杆菌L型耐药率高 ,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进行 FQ-PCR 检测,并与痰涂片检查法、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Q-PCR 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检查法阳性率、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61.1%(88/144)、51.4%(74/144)、55.6%(80/144),以 FQ-PCR 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最高,FQ-PCR 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FQ-PCR 技术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快速、准确,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eene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进行FQ-PCR检测,并与痰涂片检查法、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检查法阳性率、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61.1%(88/144)、51.4%(74/144)、55.6%(80/144),以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最高,FQ-PCR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FQ-PCR技术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快速、准确.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住院的儿童结核及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儿90例,包括结核病47例(A组)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儿43例(B组),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T-SPOT-TB与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抗体、PPD试验,比较其检测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CRP)测定,分析CRP在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97.7%(42/43),PPD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为48.9%(23/47),特异度为67.4%(29/43),与PPD试验相比,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比 PPD试验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11.07,P<0.05)。结核病患儿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为87.2%,显著高于结核抗体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1.03、16.41,P<0.05)。 CRP测定结核病组的平均值为(33.09±19.96),非结核病组的平均值为(26.79±18.13),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诊断儿童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在儿童结核早期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核病中C反应蛋白可升高,但是单纯的C反应蛋白测定在鉴别结核病与非结核性疾病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基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改良罗氏培养加比例法药敏试验对疑似结核病患者的150份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0份痰液标本的涂阳率为60.0%(90/150),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62.7%(94/150),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为60.0%(90/150),比例法药敏试验异烟肼的耐药率为43.9%(36/82),异烟肼的kat G/inh A基因总突变率为35.1%(33/94);以改良罗氏培养加比例法药敏试验为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异烟肼耐药性和敏感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7.7%、86.1%和100.0%。结论 DNA微阵列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大部分疑似结核病临床标本的kat G和inh A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耐药性的检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也可用于临床诊断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磊  薛剑  杜君晓  王瑜玲  王伟 《重庆医学》2015,(11):1484-1486
目的:评价4种诊断方法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未感染HIV的TB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A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RA阳性明显高于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IGRA阴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是诊断HIV感染合并TB的敏感方法,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对肺结核诊断和耐利福平肺结核筛查的效果,为筛选最佳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三亚市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2015年5月—2016年12月243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痰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分析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比例法药敏为标准,分析Gene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涂片镜检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Mtb/RIF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28.9%,GeneXpertMtb/RIF检测与涂片镜检一致率为83.5%。痰培养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56.6%,GeneXpert检测与痰培养的一致率为91.8%。利福平耐药大多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GeneXpert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与比例法药敏一致率为98.1%, 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8.9%,并且可检测出利福平耐药基因位点。结论 GeneXpert Mtb/RIF 检测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筛查,在痰涂片和痰培养上补充GeneXpertMtb/RIF检测可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尽早发现耐多药病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在肺结核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2月住院疑诊肺结核的患儿67例,均行PPD试验、红细胞沉降率、胸部CT、TSPOT.TB、支气管镜检(包括灌洗液作结核杆菌培养、荧光定量PCR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经检查临床确诊肺结核49例,慢性或迁延性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支气管异物1例,淋巴瘤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炎性浸润型18例(36.7%),干酪坏死型5例(10.2%),肉芽增殖型11例(22.5%),瘢痕狭窄型15例(30.6%)。单项检测结核菌培养和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相比较,一致性差(Kappa值分别为0.09和0.29),T-SPOT.TB和FQ-PCR单项检测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54和0.46)。联合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测(FQ-PCR+结核菌培养+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55);T-SPOT.TB联合FQ-PCR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4),T-SPOT.TB与纤支镜联合检测,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85)。结论 T-SPOT.TB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为诊断肺结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痰涂片及荧光定量PCR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更快速、准确的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结果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是63.7%(571/897),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的43.4%(389/897)。2种方法检测对照组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103/103)。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线性探针技术在海南省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性检测中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结核菌涂片、罗氏培养法、比例法药敏及线性探针技术对海南省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及耐药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线性探针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58.7%)明显高于结核菌涂片(40.2%)和罗氏培养(53.8%),线性探针法与两种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比例法药敏为金标准,线性探针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异烟肼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特异性为89.27%、94.95%和91.45%,敏感性为94.38%、75.00%和75.68%,阴性预测值为94.62%、80.34%和5.60%,阳性预测值为85.71%、93.32%和84.85%,符合率为90.05%、85.34%和85.34%,线性探针技术与比例法药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较好一致性,检测异烟肼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之间一致性一般,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方法之间一致性一般;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是 rpoB H531L,占57.14%,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是katG S315T1,占91.89%,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rpoB S531L+KatG S315T1,占56.06%。结论 线性探针技术可快速准确地从海南省疑似肺结核临床标本鉴定出结核分枝杆菌及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并可直接快速检测临床标本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对70例肺结核和20例其它肺部疾病患者行痰及血标本PCR检测、痰培养和涂片镜检结核菌。结果表明肺结核组痰PCR阳性率为64.3%,血PCR阳性率为11.4%,培养阳性率为30.0%,涂片阳性率为24.3%。其它肺部疾病PCR阳性率为10%,血PCR为0,涂片阳性率为0,培养阳性率为0,表明痰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且快速,与临床符合率较高,不失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172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肺结核组96例(其中确诊组18例,临床诊断组78例),肺炎组7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ELISPOT、胸部CT检查,部分患者行TB-DNA、TB-Ab、痰涂片检查,分析和比较ELISPOT的诊断价值。结果96例肺结核患者中92例ELISPOT阳性,76例肺炎患者中67例ELISPOT阴性,其灵敏度95.83%,特异度88.16%,阳性似然比7.44,阴性似然比0.05,阳性预测值91.09%,阴性预测值94.37%,约登指数0.84,Kappa值0.85。肺结核组与肺炎组患者的ELISPO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检查结果显示,确诊组阳性率为94.44%,临床诊断组阳性率为9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灵敏度均高于TB-DNA、TB-Ab、痰涂片、胸部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特异度与TB-DNA、TB-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胸部CT,低于痰涂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成为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有效工具,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目的 比较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结核菌素(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意义。(2)方法 检测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在各类结核病人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与痰涂片查结核菌、PPD皮试的一致性。(3)结果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94.0%,与痰涂片阳性和PPD皮试阳性的一致率分别为67.4%和64.8%。(4)结论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与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一样,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