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标准。其病例来源为1991、1992年度我院收治的EHF患者,共92例。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1岁;临床分型属轻型3  相似文献   

2.
王改锋 《中原医刊》2003,30(8):22-23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是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重症之一 ,我院自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了EHF致ARF患者 40例 ,应用多巴胺、硝苯吡啶和速尿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40例EHF致ARF住院患者均诊断明确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0例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 7.8岁 ,Scr平均为 2 2 3 .8ummol/L ;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3 7.4岁 ,Scr平均为 2 19.7ummol/L。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出现少尿现象均排除肾前性少尿而确定为肾性少尿。治疗组患者进入少尿期即用多巴胺 2 0mg加入 10…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心律失常目前较多见,已渐引起各级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自1993年-1997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72例,经心电图(ECG)检查发现23例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EHF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23例,占32%;其中,男,13例,年龄17-71岁(平均40岁),60岁以下者19例,患者既往无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高血压、甲亢等病史。起病急,入院前未经特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硝苯吡啶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已有报导,但地奥心血康与其联用尚未见报导。我们采取地奥心血康与硝苯吡啶联用的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72例,并与单用硝苯吡啶治疗的48例对照,发现联合用药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病例选择: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为21.3kPa,舒张压为12.6kPa,诊断高血压。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地奥心血康联用硝苯吡啶,共7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0岁;对照组为单用硝苯吡啶组,共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58岁。120例患者高  相似文献   

5.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我院于1988年12月以来采用654—2、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并经EHF—IgM证实,全部病例入院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0—67岁,平均41.26±15.04岁;病程5—11日,平均6.8±1.95日;少尿期病程1—4  相似文献   

6.
<正> 1991年我院对收治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患者进行血糖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40例患者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为41岁。全部患者均无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7.
黄小丽 《四川医学》2002,23(10):1063-1063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鼠类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早期症状不典型 ,大多数患者因早期症状如同感冒而未引起重视 ,常在入院前自用药物 ,早期服用感冒药尤其是饮酒对 EHF患者的预后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将我院自 1988~ 1998年收治的 12 8例患者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 1988~ 1998年我院收治的EHF患者 ,符合 1986年全国 EHF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12 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用药组 6 5例 ,男 4 2例 ,女 2 3例 ,年龄 14~ 6 8岁 ,平均年龄 37.6岁。轻型 2 0例 ,中型 36例 ,…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6年来血液透析治疗急性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KP)24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4 例均符合1986年南京会议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标准。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6~6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阿城区肾综合症出血热(EHF)患者发病情况,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疑似病例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 IgM抗体检测.方法 收集2009-2011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标本共42份,其中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26.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年龄19-40岁.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男11例,占0.33%;女2例,占0.22%.发病时间分布春、夏季节(3月份-7月份)均有病发生.流行高峰出现在6月份,0.62占%.  相似文献   

10.
李国华  陈奇 《中原医刊》1994,21(6):34-34
流行性出血热(EHF)死亡率平均8%,1990~1992年我院收治的EHF,病死率高达10%。30例死亡病例均证实为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为探讨EHF与多器官受损或衰竭的关系,兹就30例死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以1987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经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I)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佐以证实,其中危重型24例,重型6例。1.2 性别、年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小于20岁2例,20~30岁12例,30~40岁7例,40~50岁4例,大于50岁5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于1989年9~12月对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1例作了脑电地形图(BEAM)及脑电图(EE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31例均以1988年 EHF 防治(试行)方案为诊断依据。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9~53岁。按 EHF 临床分期在发热期做2例,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1983年10月至1984年元月,通过对5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病人血清LDH、SGOT、CPK 等酶活力的动态检测发现:酶活力的动态变化同疾病发展明显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有一定价值,有利于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兹就有关资料报告于后。材料与方法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8岁,平均39.1岁;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  相似文献   

13.
硝苯吡啶系目前较强的钙阻滞剂之一,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的治疗。根据有关报道,近年来我们对15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肺水肿,在综台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吡啶救治,结果证明起效块,使用方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4年至1990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64名,均有轻重不等出血倾向,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64例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患者中,男145例,女19例。年龄18~65岁,最小15岁,最大72岁。共死亡21例,占收治病人的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12例斑疹伤寒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我院1985年1月~1986年2月共收治被诊为流行性出血热者722例,其中有12例斑疹伤寒,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29~45岁,就诊时间为病后5~18天,明确诊断时间为病后12~23天。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附合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外裴氏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 低血压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危重症候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3年5月—1995年10月,对20例EHF低血压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确诊的EHF低血压患者40例,临床诊断符合1985年8月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专题讨论会制订的标准,并经免疫荧光法测得EHF—IgM阳性而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加用纳洛酮,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62  相似文献   

17.
硝苯吡啶治疗急性肾炎高血压30例王月焕(无棣县医院儿科,251900)关键词硝苯吡啶;高血压;肾炎性高血压;治疗;儿童我院自1989年2月至今应用硝苯吡啶治疗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硝苯吡啶治疗组3...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91年以来,我们单用硝苯吡啶与联用复方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两组共72例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高血压患者72例,其中门诊60例,住院12例;男60例,女12例,年龄40~75岁,病程0.5~25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期均根据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郑州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其中Ⅰ期(18.6~21.1/12.0~12.5kPa)18例;Ⅱ期(21.3~24.5/12.7~13.8kPa)40例;Ⅲ期(24.6~29.2/14.0~15.9kPa)1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硝苯吡啶组和硝苯吡啶、复方降压片联用组。两组年龄、性别、血压、临床分期均值经其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以来,我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大流行,我们从1985年9月至1987年10月利用利尿三步曲共治疗7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少尿患者。与常规治疗组对照后,认为此法疗效较好,特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典型的EHF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疫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5年9月共收住EHF162例,其中并发肺炎患者29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EHF并发肺炎患者29例.其中男24例,女5例,男女之比4.8:1,年龄15~68岁,平均41.5岁。 1.2 诊断分型标准 本组病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出血热会议诊断分型的标准,出血热抗体测定均阳性,其中轻型3例,中型12例,重型10例,危重型4例。 1.3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有肺炎的临术表现并经X线胸部摄片诊断为肺炎,其中间质性肺炎16例,支气管肺炎13例;两侧肺炎11例,单侧肺炎1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