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走罐对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10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走罐法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背部膀胱经游走罐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同时结合背部膀胱经走罐,每周1次;对照组43例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天,治疗4周一疗程;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背部膀胱经游走罐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张海山  吴艳荣 《光明中医》2013,28(4):766-767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走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温针灸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口服维胺脂胶囊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6%,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加走罐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列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施以穴位针刺和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走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克敏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走罐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取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肠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竹罐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膝骨关节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予以温针灸结合竹罐治疗,58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观察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为81.03%(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WOMAC总积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Lequesne-Mery及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竹罐治疗膝骨关节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喻国华  刘建国  邹来勇 《新中医》2008,40(11):31-32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以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7天总有效率,治疗组69.2%,对照组4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88.5%,对照组47.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7天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8例,施以温针灸法;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结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生化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子宫三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子宫三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低于观察组(9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给予温针灸结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子宫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用痛经宝颗粒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乌蛇土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乌蛇土鳖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WOMAC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乌蛇土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收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6.3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GF水平对比低于对照组,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灼痛、食欲不振及嗳气反酸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但发挥了祖国医药的功效,而且还突出了温针灸温经通络的作用。针药并用,疗效叠加。通过改善了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水平,提高了治疗疗效,减轻了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用平衡针灸法治疗,对照组用温针及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ESCV、CASCS、SF-6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4.7%,对照组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将8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疗效、血压变化以及伴随症状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 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可有效辅助控制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针刺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头痛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减少、ROM评分下降,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 mg,每天3次。两组均1个月经周期治疗5 d,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临床痊愈率、总疗效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6.96%和11.76%、97.83%和79.41%,均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少复发,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组予针药并举,即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联合温针灸;冶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及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复发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手法按摩较单独使用温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疗效、生存质量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推拿按摩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针灸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评定患者疼痛程度(VAS)及生存质量(QOL),对患者中医症候进行积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VA、LVA和BA的Vs、Vm值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疼痛能提高患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及生活质量,较单一推拿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穴位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和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走罐的方法,同时配合口服克敏能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克敏能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E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igE含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走罐联合抗组胺药物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