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多切面多种手法产前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 863例孕妇在16~38周行超声产前检查,以胎儿上腹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入右房切面作为标准切面,以四腔心切面为基础,胎儿胎方位为脊前位时采用降主动脉长轴切面左右偏转法、脊后位时采用左室长轴切面左右偏转法、脊左或脊右位时采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等多种手法快速获取多个标准切面,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以引产或产后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多切面多种手法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结果 在6 863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5例,与尸检结果及新生儿超声检查结果对比,确诊27例,漏诊2例,误诊1例;产前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9.9%.结论 多切面多种手法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快捷、可靠,敏感度、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高危孕妇行胎儿心脏三切面的扫查,对异常者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产后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脏四腔切面与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检出异常12例,尸解证实7例,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5例。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探测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对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霞  蔡宇超  严夏  侯杰 《河北医学》2012,18(3):330-332
目的:分析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42例高危孕妇采用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导管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主动脉长轴切面、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742例高危孕妇中检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6例,另外尚有3例产前漏诊,2例误诊,确诊率为83.87%,漏诊、误诊率为16.13%。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确诊率,可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左右室流出道、胎儿四腔心及三血管切面的四切面法观察胎儿心脏内部结构,以排查先天性心脏病。结果:经产前超声检查,2 277例胎儿心脏发育良好(余23例显示不良),其中诊断为CHD的胎儿53例,引产尸检或新生儿超声检查确诊47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88.7%;漏诊4例。产前超声检查对CHD的诊断敏感性为82.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等特点,对于早期发现CHD及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FECG)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四切面法,对6 500例孕20~41周孕妇进行产前FECG筛查,以引产后尸解或产后新生儿ECG作为对照标准。结果 6 500例胎儿中,检出胎儿心脏异常69例,包括复杂性先天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9例。结论四切面检查方法简便可靠,是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及产前筛查胎儿CHD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法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对2851例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危胎儿857例,分别用顺序分段法及四腔心切面法加两心室流出道切面法检查,以引产后尸解或生后超声心动图作为对照标准。结果:终止妊娠胎儿尸解和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节段畸形51例;顺序分段法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7例,敏感性96.4%,节段性畸形50例,敏感性98.0%;四腔心切面加两心室流出道法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2例,敏感性78.6%,节段性畸形37例,敏感性72.5%。两种方法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法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可靠的方法,已成为产前筛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5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6.4±2.5)周采用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采用Yagel五切面检测方法进行常规检查,五切面包括胎儿上腹部横切面、三血管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如发现胎儿心脏功能异常,则应立即联合其他切面进一步检查,包括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上下腔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及心底流出道切面,后以引产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尸体解剖结果及新生儿心脏手术或超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并对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计算。结果 4550例产妇中,产前多切面联合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0例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1.54%;经尸检及新生儿心脏手术结果显示,64例存在胎儿先心病,准确率为91.43%,6例误诊,误诊率为8.57%。联合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为91.43%(64/70),诊断符合率为(99.7%),特异度为(99.8%),灵敏度为(93.8%)。结论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准确性,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种超声切面观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方法 应用四腔心切面观(4CV)、四腔心切面加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观(4CV AR-SAV)、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观(4CV VOTV)、四腔心切面加三血管平面观(4CV 3W)、四腔心切面加三血管-气管平面观(4CV 3WT)筛查2500例孕周20~39周的胎儿.结果 检查出38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4CV、4CV AR-SAV、4CV VOTV、4CV 3VV、4CV 3VVT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分别为47%、60%、73%、89%.结论 4CV VOTV、4CV 3VVT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的敏感性高.4CV VOTV 3VVT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检查切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筛查指南”提出的4个切面扫查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 500例妊娠18~40周单胎孕妇进行4个切面扫查法及单纯四腔心切面扫查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4个切面扫查法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7例,诊断敏感性73.9%;四腔心切面扫查法发现先天性心脏病9例,诊断敏感性39.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 < 0.05)?结论:4个切面扫查法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时比四腔心切面扫查法更有效,是产前胎儿心脏筛查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0.
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诊断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及漏诊情况,对我院目前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妊娠20~24周在我院行产科系统超声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胎儿9 685例,随访胎儿预后.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胎儿心脏的超声诊断是在以上切面的基础上更多切面的检查.计算不同切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685例胎儿中,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46例,漏诊5例.四腔心切面诊断的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99.98%.四腔心切面结合流出道切面的敏感性为86.27%,特异性为99.98%.结论:四腔心结合流出道切面对心脏畸形的宫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目前的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和诊断模式可较全面地了解胎儿心脏结构,发现异常率高.临床上切实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声束平面头侧偏斜法"在孕中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孕中期来我院进行胎儿系统筛查的孕妇运用"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声束平面头侧偏斜法"进行心脏扫查时回顾性分析,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2.
尹虹  张玲子  徐蒙 《当代医学》2009,15(22):32-33
目的探讨胎儿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进行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双室双流出道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的扫查。对产前征诊断的8例胎儿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大动脉转位胎儿6例经尸体解剖证实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肺动脉狭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肺动脉狭窄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进行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及3血管切面的扫查。对产前诊断的8例胎儿肺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胎儿肺动脉狭窄均经尸体解剖证实为肺动脉重度狭窄,其中7例为肺动脉瓣狭窄.1例为肺动脉下隔膜型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肺动脉瓣狭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宏伟 《中外医疗》2012,31(8):177-178
目的探究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孕16~30周的常规产前体检的孕妇自愿的基础上对109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以胎儿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三血管/三血管-气管切面为标准切面。显示异常情况即加做详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1098例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5例,发病率1.37%。经产后和尸检证实,结果相符,漏诊1例,漏诊率0.9%。诊断准确率为93.33%;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有效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对优生优育及确定围产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胎儿五横切面检查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并分娩的11541例孕妇。采用五切面检查方法进行常规检查,若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联合其他切面进一步检查,包括腹部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以引产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尸体解剖结果、新生儿心脏手术结果或超声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联合多切面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09例孕妇中,共有7例引产儿/新生儿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不一致。未检出的10313例孕妇中,13例产后检查诊断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五横切面检查法诊断准确性为99.81%。五横切面检查法诊断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99.92%,阳性预测值为92.66%,阴性预测值为99.87%。结论胎儿五横切面检查法应用于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较高,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13-114
目的评价四腔心和流出道切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方法1500例胎儿用心脏四腔切面筛查的方法进行检测,以引产后尸解或出生后作为对照标准。结果1500例胎儿,终止妊娠胎儿尸解和出生后证实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例(占1.0%),四腔心切面筛查有先天性心脏畸形13例(占0.87%),占终止妊娠胎儿尸解和出生后证实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6.8%,2例假阳性(占13.3%)。结论四腔心切面在产前超声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大于孕18周的孕妇进行胎儿系统筛查。观察胎儿腹围大血管位置平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二维声像图,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单心室、单心房并共同动脉干3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右心发育不良2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乐四联征1例;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很高的价值,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Hou DM  Qin P  Zhou BL  C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54-235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3种筛查方法在发现和诊断胎儿先心病中的作用及意义,寻找超声筛查先心病的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筛检试验的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具有先心病高危因素的所有孕妇及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的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3种筛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分析3种检查方法阳性结果的图像特点,以胎儿心脏病理诊断或生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以上3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1310例,共筛查胎儿心脏异常52例.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的敏感度为:61.5%、88.5%、96.1%.结论 超声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扫查在各类胎儿常见先心病产前筛查与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流出道切面筛查先心病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建议推荐为胎儿先心病筛查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在中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9050例孕妇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先采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进行产前筛检,对可疑的患者再联合顺序节段分析法进行筛检,对诊断结果与随访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检出60例CHD患儿,其中复杂性CHD32例,检出节段畸形72处。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联合检测出CHD及复杂性CHD分别为57例、32例,对CHD及节段畸形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5.0%、93.1%,敏感性均较单独四腔心头侧偏转法高,漏诊人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与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较为一致(P>0.05)。结论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简单、快速、可靠,是行之有效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爽  杨晓英 《吉林医学》2007,28(1):47-49
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内膜垫缺损(ECD)的超声特征,分析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其产前超声诊断率。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行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平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室流出道、主动脉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三血管切面扫查,再延降主动脉上行检测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对产前诊断的11例心内膜垫缺损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及相关超声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11例,均经引产后解剖证实或出生后超声证实。其中完全型ECD8例,部分型ECD3例。早期误诊1例,后于妊娠中期纠正诊断。结论:本资料结果显示,心内膜垫缺损产前有特征性的超声诊断声像,并依此征象可将其检出。ECD多合并严重的大血管畸形和心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所以大血管畸形、心外畸形、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胎儿ECD的产前诊断中仍然存在误诊、诊断时间过晚等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