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药栓塞微球将栓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既能栓塞肿瘤血管、阻断癌细胞血液供应,又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局部缓慢释放药物。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是可通过离子吸附原理实现均匀加载药物并具有栓塞效果的微球,已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传递剂广泛用于治疗肝癌。本文对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HepaSphere微球栓塞治疗高流量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epaSphere微球血管内栓塞治疗高流量动静脉畸形(artefiovenous inalforma-tions,AVM)的疗效.方法 HepaSphere微球吸水后膨胀变软、直径大小可控制.13例AVM患者采用HepaSphere微球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栓塞后联合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评价疗效.结果 13例共进行28次栓塞治疗,10例单纯栓塞、3例(2例颌面部、1例肺部AVM)栓塞后手术完全切除,弥漫性AVM多次栓塞后症状均有所改善.组织学显示HepaSphere微球充填血管导致血管腔阻塞,血管壁炎性反应轻微.结论 HepaSphere微球血管内栓塞治疗高流量AVM安全有效,对弥漫性AVM需要联合多种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手术切除是治疗HCC的最佳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或存在多发病灶,所以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施行手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只有通过姑息性治疗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大量文献数据显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传统的栓塞剂如碘油、明胶海绵等的应用虽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这些栓塞剂存在易被清除、降解的局限性,从而影响栓塞效果.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栓塞剂,目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微球的性质及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单纯微球及载体微球.本研究就此两类微球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肝血管瘤不同栓塞剂的栓塞治疗结果,寻找更为理想、合理的方法。方法:对12肝血管瘤16例次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其中单纯碘化油栓塞2例次,碘化油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6例次,碘化油 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5例次,碘化油 平阳霉素栓塞3例次。随访10-3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较肯定的疗效,无并发症发生。碘化油 平阳霉素和碘化油 PVA微球两种方法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几种栓塞剂中,碘化油 平阳霉素及碘化油 PVA微球最佳。  相似文献   

5.
32 磷玻璃微球内放射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 2 磷玻璃微球内放射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 :应用3 2 磷玻璃微球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肝癌 2 1例。结果 :治疗后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和SPECT肝扫描显示肝动脉灌注3 2 磷玻璃微球后肿瘤动脉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 ,肿瘤体积缩小 ,3 2 磷玻璃微球聚集于肿瘤区内 ,治疗后 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5 .7%、6 1.9%、5 7.1% ,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3 2 磷玻璃微球内放射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1977年Linddell.首先应用可降解性淀粉微球栓塞正常大白鼠肝动脉的研究,结果导致肝动脉血流显著减少.同年Ekelund 采用明胶海绵粉对接种的大白鼠肝肿瘤进行栓塞,肿瘤显示广泛性坏死.1979年Aronsen 等首先将可降解性微球结合抗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继发性肝肿瘤.但这种微球和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载药微球(Drug-eluting beads,DEB)因其对血管的栓塞作用和释放药物的靶向性而在介入治疗领域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证明,载药微球可以延长药物的活性,提高稳定性,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使药物的释放效果更为理想。载药微球发展至今,其种类、性能正不断地丰富并优化。在肿瘤治疗中,载药微球的栓塞化疗已应用于治疗肝、肾、胃肠、乳腺等部位的肿瘤;在非肿瘤疾病的治疗中,载药微球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相信,载药微球是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利用其结合分子靶向药物可能会实现多种疾病的治疗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简称微球)靶向栓塞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的最佳条件,提高栓塞效果。方法 通过犬的脾门静脉网的靶向栓塞实验获得最佳磁场强度和最佳磁控时间;以不同粒径的微球靶向栓塞模型犬的食道/胃底曲张静脉,通过病理检查、胃镜、门脉造影评价栓塞效果,优选最佳微球粒径。结果最佳磁场强度为0.4T;最佳磁控时间为30min;最佳微球粒径是30~50μm和60~100μm。结论 以本实验所获条件进行靶向栓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TACE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术中栓塞剂的选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认为,碘油+明胶海绵/PVA颗粒(cTACE)已经应用多年,价格较便宜,栓塞效果较好,可继续使用;另有学者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栓塞材料的发展,TACE已经进入微球栓塞(microspheres TACE,mTACE)时代,新型的栓塞微球必将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化疗可使肝癌组织暴露于高浓度化疗药物,但作用时间短暂;化疗药物与血管活性剂或淀粉微球联合使用可提高药物分布的癌肝比例。肝动脉栓塞对肝癌具有肯定疗效,但栓塞后侧枝循环的建立以及肝癌的门静脉供血是其治疗作用不彻底的主要因素。以碘化油和微球微囊为药物载体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具有末梢栓塞和持久化疗的双重作用。与手术、免疫等治疗的联合运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利用微球在靶病灶内释放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靶肿瘤内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化疗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降低;且微球可较完全栓塞肿瘤毛细血管网,闭塞肿瘤邻近血管,致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本文对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明胶海绵颗粒及Embosphere微球栓塞肝癌破裂出血靶血管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对422例破裂出血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出血靶动脉栓塞止血,其中198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明胶海绵组),224例采用Embosphere栓塞微球栓塞(微球组),术后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和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22例均有效止血。明胶海绵组中,34例栓塞术后24~36h有复发出血,122例肝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31例转氨酶升至1000U/L以上),198例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微球组中,术后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明胶海绵栓塞剂比较,Embosphere栓塞微球颗粒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再通出血概率低,对术后肝功能的损害甚微,有利于围术期患者的良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KMG)微球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8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再做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端支气管动脉。结果所有28例患者均获显著疗效。其中即刻止血23例(82.1%),1~3d内咯血停止5例(17.9%),有效率100%。随访1年,复发3例(10.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行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2例,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预防护理。 结果 患者术后发生肝区疼痛137例,发热51例,便秘74例,恶心呕吐114例,溶瘤综合征2例。1例溶瘤综合征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71例经处理均顺利恢复出院。 结论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后常见不良反应有肝区疼痛、发热、便秘、恶心呕吐等。应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观察和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徐阿祥,王晓雄采用喜树碱微球经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14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4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85岁.膀胱镜下见肿瘤均为瘤块样,未见瘤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4种主流载药微球在肝细胞肝癌(HCC)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方法对国内外有关4种主流载药微球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载药微球具有药物装载速率高、可持续释放药物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栓塞后不良反应,接受载药微球-TACE治疗的患者比接受传统TACE治疗的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略高,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但两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并不明显。结论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载药微球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略高于传统TACE,但是前者的有效性是否优于后者国内外仍存在较大争议,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海藻酸钠微球与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在我院通过两种不同介入模式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海藻酸钠微球栓塞组及碘化油栓塞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介入术后4周左右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以及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或MRI显示,海藻酸钠微球组总有效率(CR+PR)为50%,获益率(CR+PR+NC)为90%;碘化油组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39.1%,获益率(CR+PR+NC)为82.6%;通过术后影像表现,两组患者肿瘤的大小有变化的有19人,其中KMG组10例(50%),对照组9例(3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结束后,海藻酸钠微球组患者术后9个月及12个月生存期分别为100%和95%,对照组为100%和91.3%,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组介入术后复查AFP及肿瘤大小的测定,以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均优于单纯碘化油栓塞剂的治疗效果,海藻酸钠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安全、有效的一种介入治疗手段,所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及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肝癌已经在临床广泛采用并显示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是除经肝动脉放疗栓塞外肝癌内放射治疗的另一重要途径,其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放疗栓塞中核素泄露带来的异位放射并发症。本文就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注射治疗肝癌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明胶海绵颗粒与海藻酸钠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栓塞剂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39)采用海藻酸钠微球+碘化油,对照组(n=36)采用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比较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变化值及1、2、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变化值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治疗前后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海藻酸钠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有望作为明胶海绵颗粒的替代品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方抗癌缓释性药物微球栓塞剂并初步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乙基纤维素包裹氟脲嘧啶,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顺铂(DDP),40%碘化油制成微球,compound medicine microsphere(CMMS),测定微球缓释率,临床应用10例。结论 复方抗癌药物微球,通过栓塞和释放抗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且副作用小,是较为理想的化学性栓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