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病人 女,22岁.妊娠28周产下双胞胎男婴后自觉气憋,间断腹痛、腹胀2个月.胸部CT示心包内可见气液平面(图1).行钡剂灌肠造影示结肠疝入心包腔内,疝囊颈部肠管互相靠拢,呈“紧腰样”征(图2).诊断为“心包膈疝”.  相似文献   

2.
1岁5个月女性患婴。咳嗽伴喘息1天。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肺大疱。术中见病变右肺中叶囊泡样病变,楔形切除病变,病理示符合肺母细胞瘤(Ⅰ-Ⅱ型)。术后转入肿瘤科进一步化疗。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具有侵略性的儿童原发性恶性胸腔内肿瘤,按病理类型分为Ⅰ型(囊性)、Ⅱ型(囊实性)和Ⅲ型(实性)。其中,Ⅰ型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可以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RLPD)液保存供肺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完成肺移植131例,其中单肺移植81例,双肺移植50例.供者129例,其中2例供者的左、右肺分别移植给4例受者.供肺获取时先用RLPD液顺行灌注4L,再逆行灌注1L,随后将供肺保存于3L低温RLPD液中.根据供肺冷缺血时间长短及供肺质量决定是否行二次灌注.手术期间严密监测受者动脉血液气体、平均肺动脉压(mPAP)、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肺功能、血液气体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肺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供肺冷缺血时间为(193±21) min(65~630) min.术后早期肺水肿与供肺冷缺血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GD)的发生有关(P<0.05,P<0.01).供肺开放双肺通气及术后2h所有受者动脉血液气体、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mPAP、气道阻力和双肺通气气道内吸气峰压明显下降.术后早期(1个月内)死亡率为18.3%(24/131),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感染11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7例,心功能衰竭3例,支气管吻合口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肺梗死1例.肺移植术后3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RLPD液能有效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提高供肺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诊断胸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343例经EBUS-TBNA术检查患者资料,男219例,女124例;年龄(59.4±13.6)岁.其中影像学可疑或已明确肺癌,并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08例;不伴有肺内占位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94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41例.结果 患者胸部病变短径(1.94±1.01) cm,穿刺胸部病变(1.77±0.86)个/例,穿刺(4.71±2.69)次,每处病变平均穿刺2.66次.本组EBUS-TBNA诊断纵隔和(或)肺门良、恶性病变总的敏感性95.6%(238/249例)、特异性100%( 94/94例)、阳性预测值100%(238/238例)、阴性预测值89.5%(94/105例)、准确性96.8%(332/343例).208例明确或可疑肺癌患者中151例经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为结核,2例为Ⅱ期结节病;51例EBUS-TBNA阴性患者中37例接受进一步手术,32例证实为真阴性.EBUS-TBNA对本组188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96.8%(151/156例)、特异性100.0%(32/32例)、准确性97.3%(183/188例),阳性预测值100.0%(151/151例)、阴性预测值86.5%(32/37例).94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患者中22例恶性病变,73例良性病变中有23例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中有13例接受进一步手术,6例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本组纵隔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88.0%(22/25例)、特异性100%(73/73例)、阴性预测值95.9%(70/73例)准确性97.9%(92/94例).EBUSTBNA对本组纵隔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0%(22/25例)和95.9%(70/73例).41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中恶性33例;8例EBUS-TBNA阴性,其中4例经进一步手术证实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的敏感性89.2%(33/37例)、准确性90.2%(37/41例).全组病例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术对于肺癌的病理分期可靠,诊断邻近大气道的肺门或纵隔占位等胸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例1 男,33岁.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带管30天后,用力咳嗽时胸腔引流管内仍有少量气泡溢出,将胸腔引流管拔除.拔管后第2天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内仍有少量气体.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轻度紫绀,胸廓对称,双侧胸上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示:双侧胸腔积气.血气分析:pH7.4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4mmHg(1kPa=7.5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8.5mmHg.入院诊断:双侧自发性气胸.行胸骨正中开胸胸腔清理、胸膜固定术.术中见双肺布满大小不等的气囊腔,囊壁菲薄.肉眼几乎见不到正常肺组织.结扎破裂的气囊腔,在肺边缘处切取少量肺组织送病理检查.胸腔内均匀撒布滑石粉,常规置上、下两根胸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管无漏气,于术后6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病理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LAM).  相似文献   

6.
病儿,女,16岁。5年前曾行腰椎(L2、3)囊肿摘除术。刺激性干咳1年。曾以“支气管炎”予抗生素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查体,一般情况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部X线平片示左肺中野多个大小不等囊腔影,最大8  相似文献   

7.
巨大纵隔脂肪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54岁。活动后气促5个月。加重1个月。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前胸部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低,心音遥远。胸部CT示前纵隔巨大肿瘤(图1)。肺功能检查:潮气量(VT)0.27L,实测值占预计值的63.76%.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0)1.45L,实测值占预计值的41.01%,最大通气量(MVV)59.57L/min,  相似文献   

8.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9.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10.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11.
对4例颈胸部淋巴管畸形患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冲洗硬化治疗,抽吸囊腔内液体20~40 mL(平均28.25 mL),治疗1~2次囊腔引流液<1 mL,且超声检查或CT造影示囊腔大部分关闭,未见对比填充剂即拔管。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窒息及出血等症状。住院时间11~23(17.25±6.65)d。出院后1个月复诊,囊腔缩小,无复发现象。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囊腔变化、加强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重视呼吸管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窒息的预防护理和硬化治疗用药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在儿童肺部畸形疾病中发病率较低,占出生活胎的1/72 000~1/35 000,随着产检超声等筛查手段的提高呈现增加态势^([1,2])。先天性心包缺如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脏疾病,大多数是在其他手术及尸检中偶然发现。CPAM合并先天性心包缺如更为罕见,婴儿病例更是鲜有报告。  相似文献   

13.
<正>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指在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的异常液体存留形在的囊腔。囊壁为腹膜、网膜或为先天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壁内无上皮细胞衬托,有别于先天性囊肿。常继发于胰腺炎。胰瘘(Pancreatic fictula,PF)是胰管的异常通道及与其邻近器官或腹壁外相通的病理通道,前者称内瘘。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例极为罕见的胰腺囊肿胸腔瘘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饱胀感15 d,加重伴发热9d"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腹部平坦,未见胃型及蠕动波,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常规WBC:12.34×109/L,N:0.75.彩超检查显示右上腹部囊性肿物.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上腹部可见1个12.5 cm×13.5 cm×15.0 cm囊袋样影像,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下方,囊内可见宽大液气平面,并可见黏膜征象,立位时可见气、液、钡分层征象(图1).诊断为十二指肠水平段巨大憩室合并感染.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在横结肠系膜处可见1个肿物,大小为12.0 cm×12.0 cm×11.0 cm,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将肿物切开予以减压,吸出含有食物残渣及血性浑浊液体200 ml.暴露整个"憩室"囊壁,基底部较宽,有1个小孔,直径约为1.0 cm,与肠腔相通,囊壁水肿,质地硬(图2).术中诊断: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9岁.中下腹剧烈疼痛10b人院.疼痛呈阵发性,向右下肢放射.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肠鸣音活跃.直肠指检:骨盆右前壁似可扪及肿块.腹部CT:小肠扩张见多数液气平面,盆部右侧闭孔外缘区见一囊状液体密度肿块影(图1).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该囊性肿块通过闭孔与腹腔内萎陷肠管相通(图2).诊断:肠梗阻,闭孔疝.急诊手术见:距回盲部约25 cm处有回肠嵌顿于右侧闭孔内,将嵌顿肠管复位后发现长约5 cm肠段已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  相似文献   

16.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17.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18.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19.
以胸腔包裹性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68岁.胸痛、胸闷、气促8个月.既往健康.查体: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正常.X线胸片示左胸腔包裹性积液,左肺受压不张.胸部CT示左胸腔内积液厚壁包裹(图1);MRI检查示左侧胸腔缩小,左肺体积变小,左肺门下移,可见长T1、T2信号20 cm×15 cm×10 cm(图2).胸腔穿刺液常规为血色胸水,浑浊,比重1.025,李凡他试验(+),细胞满视野,白细胞500×106 /L,多核43%,单核57%,乳酸脱氢酶2488 U/L;胸水脱落细胞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术前诊断:左胸腔包裹性积液,疑诊胸膜间皮瘤.  相似文献   

20.
病人男,55岁.内蒙古籍.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发热40天.咳痰约150~300 ml/天,黄色稀胶冻样,有明显腥臭味.无咯血及胸痛胸部X线片示左肺巨大囊肿性占位性病变,中心液化坏死(图1).胸部CT示左肺上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3).诊断:左肺包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