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祛风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裂隙隔膜分子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及病理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两次尾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阿霉素),制备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阿霉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激素组、补肾活血祛风方组和激素+补肾活血祛风方组.另设空白组.在造模成功后各干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第28天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水平、PCR检测Nephrin mRNA表达水平、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升高、TC、TG升高(P<0.05);Alb、Nephrin蛋白及其mRNA表达降低(P<0.05);病理可见肾小球肿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肿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与模型组比较,激素+补肾活血祛风方组24 h尿蛋白降低最明显(P<0.05),Nephrin mRNA表达升高最明显(P<0.05);补肾活血袪风方组及激素+补肾活血祛风方组TC、TG降低(P<0.05),激素组TC、TG升高(P<0.05);各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激素+补肾活血祛风方组病理病变最轻.结论:补肾活血祛风方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升高Nephrin表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且与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疾病进展过程中尿液糖胺聚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制作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第1、2、3、4、6周分别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定尿糖胺聚糖和尿蛋白含量.43 d后结束实验取血及肾脏,检测血生化,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第2、3、4、6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阿霉素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进行性明显上升趋势;造模43 d后模型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肾组织病理所见,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见中度至重度的系膜细胞增殖及基质增生.从第3周开始阿霉素肾病大鼠尿糖胺聚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关系.第6周尿糖胺聚糖浓度与血清白蛋白浓度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浓度正相关.结论 阿霉素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糖胺聚糖浓度升高,并与24 h尿蛋白排泄、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脾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剂量的VitD3组: 0.125 μg组,0.25 μg组和1 μg组,每组30只;灌胃给药,3次/周,共2周后对照组给予赋形剂;各组随机抽取20只大鼠,于第15 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随机选择其中10只于6 h后切取脾,其余10只观察注射LPS后96 h大鼠的病死率,同时留取未注射LPS大鼠的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 CD25 Treg数量变化,RT-PCR检测脾Foxp3 mRNA表达.结果:1,25(OH)2D3明显上调大鼠脾CD4 CD25 Treg的数量及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1,25(OH)2D3能保护大鼠抵抗LPS的攻击.结论:1,25(OH)2D3对大鼠脾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及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有显著影响.1,25(OH)2D3保护大鼠抵抗LPS攻击可能与其促进CD4 CD25 Treg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阿霉素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及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肾病模型组(12只)和普罗布考干预模型组(12只),采用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m blot技术检测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结果 肾病模型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普罗布考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肾病模型组(P<0.05).肾病模型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肾小球nephrin、podocin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普罗布考干预组高于肾病模型组(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能通过减轻足细胞损伤实现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模型大鼠肾脏podocin mRNA的表达特点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podocin的作用以及ATRA治疗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2天干预组每天给予20 mg/kg ATRA灌胃,每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RT-PCR检测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干预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pdocin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podocin mRNA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②阿霉素诱导的大鼠于注射阿霉素后24 h尿蛋白开始逐渐升高,第28天达高峰,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尿蛋白明显减少,第28天时降低约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podocin m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ATRA可减少肾病大鼠尿蛋白量,同时减少肾皮质podoc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化合物Ib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综合征病理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AN)模型,将70只大鼠分为阿霉素肾病组、化合物Ib(5 mg/kg,10 mg/kg,20 mg/kg)组和坎地沙坦酯治疗组,检测大鼠给予药物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总胆固醇等血生化指标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化合物Ib(5 mg/kg,10 mg/kg,20 mg/kg)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增加血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含量。结论化合物Ib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效应,减轻肾损伤,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其中模型组、干预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阿霉素后第2天干预组每天给予20 mg/kg ATRA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各予等量花生油灌胃,每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白蛋白及ALT,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结果ATRA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血白蛋白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大鼠电镜下足突融合现象较模型组为轻。结论ATRA能够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络方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胸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 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通络方剂干预组。后两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络方剂干预组再分为2组:分别于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当天及普通饲养12周后0.4g.kg-1.d-1)灌胃给药,即预防性给药组(TL-1)和治疗性给药组(TL-2)。灌胃时间均为12周。实验周期6个月,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和模型组:4、8、12、16、20、24周;通络方剂组:12和24周)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CD4+CD25+Treg数量及其占CD4+T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胸腺形态,免疫组化检测Foxp3蛋白表达。结果随糖尿病病程发展,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胸腺逐渐萎缩,Treg占CD4+T细胞比例逐渐减少,Foxp3表达减少。两组通络方剂组较糖尿病组Treg比例升高(P<0.01),胸腺指数升高(P<0.05),Foxp3有表达。结论通络方剂可显著提高Treg比例,提高胸腺指数,提高Foxp3表达,可能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胸腺Treg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阿霉素(6.5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造模1周后,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贝那普利组大鼠给予每日10 mg/kg贝那普利;低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4.29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21.45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42.90 g/kg苓桂术甘汤。6组大鼠均连续给药3周后,留取尿液,检测大鼠尿量及24 h尿蛋白,同时检测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中TC、TG、BUN、Cr含量,升高血清ALB含量,且中剂量效果最佳。结论:苓桂术甘汤能够缓解肾病综合征大鼠水肿,降低血脂,并有效恢复其肾功能,促进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为扩大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AN)大鼠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膜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清洁级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AN模型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的方法,建立大鼠AN模型,空白对照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分为病理组(B组)、祛风通络方组(C组)、强的松组(D组)和贝那普利组(E组)。邻苯三酚红/钼酸盐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取肾皮质经聚乙烯亚胺(PEI)染色检测大鼠肾小球滤过膜上AS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ephrin蛋白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于实验第21天时尿蛋白排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造模成功;药物干预后,各药物组大鼠尿蛋白排泄均显著下降,与病理组比较(P<0.01);②祛风通络方组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滤过膜上阴离子位点、Nephr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能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症状,上调肾小球滤过膜上AS及Nephri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4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为“胃家实”,即阳明胃肠中存在有形邪气(燥屎),而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不符合“胃家实”标准,将此4证并列于阳明热证之中,进而归属于阳明病,不符合《伤寒论》本意。  相似文献   

13.
以"扶阴"为切入点,查阅古今文献,分析并总结两方"扶阴"的异同,再进一步具体到最能体现"扶阴"思想应用的妇人病上,总结并验证两方治疗妇人病的异同之处。"扶阴"是小柴胡汤和黄芩汤临床治疗疾病的关键,小柴胡汤是扶阴之不足,黄芩汤是扶阴以制阳;在治疗妇人病上更是如此,小柴胡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阴血虚引起,黄芩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阳热盛实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通乳方与瓜蒌牛蒡汤治疗乳痈初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乳痈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乳方加减口服,对照组予瓜蒌牛蒡汤加减口服.2组均于初诊当日,第4、7天评判症状体征积分、肿块积分,初诊当日、第7天检测血常规、CRP数值.结果 2组症状体征、肿块积分的改善趋势均不同(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乳方治疗乳痈初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肿块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血常规及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 以清肺饮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传统汤剂、3家市售配方颗粒汤剂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 建立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的种类、共有峰峰面积总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主成分分析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标定了28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9号峰葛根素、13号峰大豆苷、26号峰甘草酸铵,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比较,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汤剂、A、B、C厂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比值分别为 1.00、1.02、0.67、0.59,A厂配方颗粒各成分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最接近传统汤剂,B、C厂配方颗粒各成分含量的总和均低于传统汤剂;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别较大,配方颗粒汤剂中的葛根素、大豆苷、甘草酸铵的含量与传统汤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厂家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相似度均大于0.95,相似度较高,A厂的相似度略高于B厂和C厂;在PCA中,A厂配方颗粒汤剂更接近传统汤剂,与共有峰峰面积比较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指纹图谱体现了清肺饮传统汤剂的特点,有效地比较了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之间差异,可以促进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同时也为国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统一化管理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外科名方,由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七味药组成,原为阳虚寒凝、血滞痰阻而设,其所体现的治法为温阳通滞法。王洪绪及其后学以此方治疗一切阴凝,如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1]。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列举如下。1慢性支气管哮喘某男,68岁。哮喘反复发作二十余年,近一周因感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与现代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二者即存在着联系,也存在着不同。古代药物通常不需要先进行浸泡,而现代药物煎煮前需要浸泡一段时间;古代在水量的控制上有严格的标准,而现代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古代煎煮药物所用器具以砂锅为主,而现代则在古代的基础上发明了中药煎煮机等。如今的中药煎煮方法,在沿用了古代先进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有效结合了现代知识进行了改革,对后人研究和制定管理规范提供了依据,能进一步实现合理用药,使药效得到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分煎与合煎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清  陈玉兴  简雪芹 《广东医学》1999,20(11):829-830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分煎与合煎在等量下是否有等效关系。方法 对比研究小青龙汤他煎、合煎在等剂量下的平喘、止咳、抗炎作用,观察两者量效关系。结果 小青龙汤分煎与合煎对所选指标均有一定的作用。两者等剂量组比较,除在二氧化硫刺激咳实验中,分煎止咳为优于合煎外。其余数值虽有所差别,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小青龙汤分煎在等剂量与与合煎效应相等,甚至优于合煎。  相似文献   

20.
张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3,3(5):656-656,654
目的:探讨肝经循行部位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不同疾病的疗法。方法:3例不同疾病的患者均服龙胆泻肝汤中药。结果:均痊愈。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经所过之处属肝胆实火,下焦湿热的疾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