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方法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2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颈强消失、脑脊液压力恢复、发热消失、呕吐消失、昏迷恢复、脑脊液蛋白含量恢复、脑脊液细胞含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临床指标、症状明显改善,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为早期康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护理时加入细节护理管理的具体应用与影响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至该院进行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患者,以数字随机法抽取出50例作为研究组,另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护理情况及压疮发生风险。结果:①两组护理失误发生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χ2=11.633);②两组压疮发生风险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χ2=10.893)。结论:节护理运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护理能有效减少基本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发生情况,改善患者压疮发生,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敏洁 《甘肃医药》2014,(10):759-760
目的:分析对比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复发性PTN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服用加巴喷丁治疗.结果:①两组经相应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LSI-B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LSI-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 (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PTN,均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加巴喷西的药物安全性显著高于卡马西平,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江燕珺 《当代医学》2014,(13):126-127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采取单一治疗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6±7.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2±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28例急性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奥曲肽治疗,首剂量为0.1 mg静脉推注,然后以25 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3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首剂量为40 mg静脉推注,隔12h后改为静脉滴注40 mg,持续滴注3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19例,良23例,可16例,差4例,及格率93.55%;对照组的优10例,良12例,可24例,差16例,及格率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为19.3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进行评估,观察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中、重度脑积水患者226例,分为改良脑室引流组(治疗组)127例和常规脑室引流组(对照组)99例,全部病例均行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局麻下改良脑室外引流,对照组按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行脑室注射抗结核药物,引流两周后行24h夹闭导管试验,按拔管指征评估拔管可能性,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127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76例,提前拔管19例,延迟拔管32例,导管放置时间(27.6±17.3)d,3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74.8%(95/127),颅内感染发生率2.3%;对照组99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56例,提前拔管29例,延迟拔管14例,导管放置时间(18.9±15.2)d,7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69.7%(69/99),颅内感染发生率7.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P >0.05),两组脑室外引流导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 <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应早期行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V-P分流手术.改良脑室外引流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妥善评估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药学干预的模式,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 遴选8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学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NIS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表明依据患者病情实施临床药学干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发挥药学专业特长,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何菊美 《广东医学》2016,(Z2):212-21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24 h尿蛋白含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对比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8周后,两组24 h尿蛋白含量和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含量和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24 h尿蛋白含量和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云峰  王维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12-114+139
目的对循证药学在药剂不良反应方面的临床影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收治时间2015年2月~2016年1月,对照组依据常规的药学信息咨询予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循证药学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循证药学干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药学在药剂不良反应方面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王凤  陶朝荣 《吉林医学》2014,(34):7569-757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及脑脊液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特征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脑神经麻痹,29例)和Ⅱ组(无脑神经麻痹,2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特征。结果:Ⅰ组CT扫描异常率为96.6%,略高于Ⅱ组的9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脑脊液中Ig G、Ig M、Alb含量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常伴有脑神经损害,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该疾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特征,及早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许涵  梁维 《医学综述》2013,19(18):3419-3421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西安市第九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给予依那普利10 ~2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 mg/d,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用药可以起到保护肾功能和改善糖代谢的双重作用,效果满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单用万古霉素比较,评价蒲公英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MRCNS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蒲公英加万古霉素)和对照组(单用万古霉素),二组均不另用其它抗生素。观察用药后病人体征,记录实际用药天数,计算各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7.1%)和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和93.9%)(P〈0.01,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97.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4.8%)(P〈0.01);治疗组实际用药天数(10.8天)低于对照组(11.9天)(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蒲公英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MRCNS感染显著优于单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时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 VAS 评分较本组入组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73例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止痛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并记录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2组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T2、T3、T4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疼痛的产生,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口服清胃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胃黏膜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治疗组脾胃湿热证积分为(5.28±1.97)分,低于对照组的(8.95±3.26)分(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96.77%、100.00%、97.14%,对照组分别为78.13%、83.33%、82.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为57.14%,对照组为60.00%,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56.26%(P〈0.05)。结论: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好,并能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措施对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瘤科晚期卵巢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年龄、体重、肿瘤分期均无明显差别( 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人性化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满意度、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SAS及SDS评分、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后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伤口拆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T改善比较2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2.31%,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