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砷酸-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亚砷酸 -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 ,探讨其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亚砷酸注射液 2 0mg与适量碘油混合制成亚砷酸 -碘油乳剂 ,对 2 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如果治疗或随访中病变明显进展 (病灶增大或AFP升高 ) ,则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 ,观察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 :单纯应用亚砷酸 -碘油乳剂治疗 1~ 3次 ,2 9例患者中PR 6例 ,NC 18例 ,PD 5例 ,客观有效率为 2 0 7% ,获益率为 82 8% ;AFP平均由( 1110 9 3 6± 2 92 0 82 )IU/mL降至( 10 0 0 1 61± 2 880 67)IU/mL ,P >0 0 5。11例患者在治疗中加用蒽环类药物 ,8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AFP平均由( 13 90 1 11± 4862 2 6)IU/mL降至 ( 5470 63± 2 5 97 79)IU/mL ,P <0 0 5。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等 ,全组未见不可逆毒副反应。结论 :亚砷酸 -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小 ,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联合应用渴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亚砷酸-碘油乳剂(亚砷酸注射液20mg与碘油5·0~30mL)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经病理、AFP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HCC29例,如果治疗中病变明显进展(病灶增大超过25%或AFP升高),则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单纯应用亚砷酸-碘油乳剂治疗1~3次,29例中PR6例,NC18例,PD5例,客观有效率为20·7%,获益率为82·8%;AFP平均由(11109·36±2920·82)IU/mL降至(10001·61±2880·67)IU/mL,t=1·262,P>0·05。11例患者在治疗中加用蒽环类药物,8例病灶中6例缩小超过25%,其中2例超过50%,AFP平均由(13901·11±4862·26)IU/mL降至(5470·63±2597·79)IU/mL(t=2·634,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等,全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外生型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例外生型肝癌接受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治疗后评价肿瘤反应及毒副反应。结果所有7例患者共顺利完成10次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初次术后3个月后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PR 4例,SD 1例,有效率为85.7%,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外生型肝癌患者耐受性良好,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以作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两组介入治疗:对照组:碘油+化疗药(5-FU+EPI+DDP);治疗组:碘油+化疗药(5-FU+EPI+DDP)+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每4周一次,连用3次。结果:不论是对照组还是治疗组,毒副反应不大,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治疗后两组均能使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AFP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的有效率(82.76%)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今又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共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1 ~ 4次。灌注药物:拓僖10 ~ 30 mg、吡喃阿霉素(THP)30 ~ 40 mg、卡铂100 ~ 200 mg,与超液化碘油5 ~ 18 ml混合交替注入,最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价。结果 CR 6.7 %,PR 52.5 %,NC 31.7 %,PD 9.2 %,近期有效率(CR+PR)为59.2 %;AFP下降50 %以上占63.6 %,其中12例AFP一度降至正常;有轻中度毒副反应。结论 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63例原发性肝癌被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97例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3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8、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37.88%、15.15%和82.47%、35.05%、7.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毒副反应较大,且出现4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与TACE相似,但其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晚期肝肿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晚期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肝晚期肿瘤,用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治疗,部分直接灌注化疗,首次治疗后初步评估早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31例中,4例肺癌肝转移,8例胰腺癌肝转移,7例结肠癌肝转移,12例巨块型肝癌。首次治疗后,腹痛症状及食欲情况明显好转,而且其毒副作用不明显。结论: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灌注治疗肝肿瘤,是安全的,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未见不可耐受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本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20例,使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7-8mg/m^2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天,连用14天,间歇2周为1周期,至少使用2周期。结果全组2例PR,5例MR,8例SD,客观有效率10%。临床受益疗效:疼痛缓解阳性率为50%;70%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行为状态阳性率为60%;体重变化阳性率为40%。治疗后血清AFP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CD8以及CD4/CD8值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治疗方案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结论三氧化二砷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安全、毒性低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选择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20例原发性肝癌碘油化疗栓塞术中,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治疗后评价疗效及副作用。[结果]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0%,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等特点,对肝功能损害患者尤其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肝癌介入治疗(TACE或RFA)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同时了解血浆VEGF水平与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16例患者中,13例行TACE治疗,3例行RFA治疗。术前1d,术后1、3、7、14、28d留取血样标本,分离血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VEGF水平;分析血浆VEGF水平与肝生化、甲胎蛋白及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血浆VEGF水平在TACE治疗前1d,治疗后1、3、7、14、28d的均值分别为284.97&#177;73.60、534.38&#177;130.17、398.13&#177;92.42、363.33&#177;64.42、434.68&#177;77.67和374.77&#177;140.46,术后1d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7d较第1天明显下降,至术后14d略有升高;血浆VEGF水平在RFA治疗前1d、治疗后1、3、7、14、28d的均值分别为239.83&#177;7.19、233.88&#177;65.44、220.30&#177;23.13、186.06&#177;13.11、172.73&#177;27.41和143.83&#177;33.63,呈下降趋势。血浆中VEGF在合并门脉癌栓、动门脉瘘及远处转移患者中呈较高水平;与病灶位置、肿瘤染色情况、肿瘤有无包膜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与AFP、GPT、AST、TB、ALB、PLT无明显相关性(P〉0.05)。13例TACE治疗患者中疗效较好8例,疗效较差5例,两组间血浆VEGF水平术前及术后28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ACE治疗前后血浆VEGF变化率(术后28d/术前&#215;100%)与术后病灶区碘油存积情况有明显相关性(r=-0.644,P=0.017)。结论血浆VEGF是一项独立于AFP的早期、敏感、有效的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捷徐晓辉  时淑珍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778-1778,1797
肝脏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介入治疗+肝动脉碘油栓塞术及药物治疗,但常规药物化疗疗效差,患者生存期短。我们收集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32例,单药亚砷酸(As2O3)治疗后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 9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碘油在肿瘤中沉积分布的特点,可将肿瘤形态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多灶型及稀少型。结果 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显示,疗效达PR30例(30/93),占32.2%。肝癌治疗后CT表现与预后有关系,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以上生存病例在完全型和部分型分别为38例(82.6%)、25例(54.3%)、3例(6.5%)和15例(58.8%)、9例(34.6%)、0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是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分布特点与病人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对IL-2/sIL-2R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125I-RIA以及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43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清PGE2水平和IL-2/sIL-2R,术中抽取肿瘤回流静脉血用于检测PGE2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存在较高的PGE2(78.81±32.15)pg/mL,与肿瘤回流静脉血中的PGE2(131.07±36.41)pg/mL呈显著相关,r=-0.315。P<0.01,术后其PGF2显著下降;手术前后其IL-2/sIL-2R处于相对较低水平.IL-2与PGE2呈相关关系,而与sIL-2R无明显相关。术后IL-2有所上升(153.83±53.39)pg/mL,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230.29±53.39)pg/mL,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PGE2,是由肺部肿瘤引起的,对IL-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碘油乳剂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彩超及CT证实的患者38例,其中随机选取15例进行单纯碘油栓塞(对照组),23例用药物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组)。结果:6个月后行CT复查,药物碘油乳剂组病灶明显缩小,有效率为95.65%,单纯碘油组肿瘤变化不明显,有效率为33.33%。结论:药物碘油乳剂在介入治疗肝血管瘤中起着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联合碘油栓塞或加用明胶海绵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共行 280次介入治疗.结果 全组1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0.0%(72/120),部分缓解31.7%(38/120),稳定8.3%(10 /120),12个月以上生存率达63.3%(76/120).结论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合并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晚期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2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1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腹腔动脉,并超选至肝肿瘤的供血血管后灌注药物,L-OHP 130mg/m^2,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500~750mg/m^2,并以丝裂霉素(MMC)6~8mg/m^2+超液化碘油10~30ml乳化后进行血管栓塞。对于转移性肝癌在介入化疗后第2天起并给予FUDR350~500mg/m^2、四氢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连用3天,间隔4~6周重复给药1次。疗效和毒副反应按WHO实体瘤近期疗效和抗癌药毒性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全组32例均可进行评价。CR2例,PR13例,PD1例,SD16例,有效率(CR+PR)为46.9%,其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率为40.0%,转移性肝癌的有效率为58.3%。毒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一过性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并不高,程度也不重;未见心脏、肾脏损害。结论:采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肝介入疗法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患者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甲种胎儿球蛋白(AFP)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8例HCC和76例癌旁组织FHIT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FP高、中和低表达的肿瘤组织中FHIT阳性率分别为100%(36/36)、67.0%(20/30)和45.2%(19/42);肿瘤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AFP表达有显著正相关,P&lt;0.01。术后生存1年的32例,FHIT阳性表达16例(16/32);108例肿瘤组织中FHIT低表达33例、中表达20例和高表达55例,对应预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3.7879&#177;7.4320、30&#177;19.8202和40.60&#177;21.3729,三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肿瘤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预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lt;0.05。108例肿瘤组织中AFP低表达42例、中表达30例和高表达36例,对应预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7.3095&#177;14.7259、36.0333&#177;20.3376和41.1111&#177;21.0886,肿瘤组织AFP的表达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癌组织中FHIT与AFP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  相似文献   

18.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分析了118例转移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或并栓塞治疗224人次的经验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碎屑栓塞72例,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栓塞32例,单纯灌注化疗14例。结果显示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栓塞者疗效最佳,单纯灌注化疗效果较差。肝内单发转移和多血病变姑息效果最好。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25.0%及3.0%。作者认为,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是姑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鸦胆子油介入治疗联合内服肝积方和化疗药物灌注栓塞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0例)与西药对照组(37例)。均采用肝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毒副反应,治疗前后CD3^+/HLA-DR^+、CD62P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中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HLA-D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表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CD62P)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中药治疗组患者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8.2%,西药对照组分别为42.4%和16.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减轻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当改善远期生存。鸦胆子油乳介入联合内服肝积方治疗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 GEMOX)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2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GEMOX方案进行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30 min内静脉滴注,d1,8;奥沙利铂100 mg·m-2,3h静脉滴注,d1,21 d为1周期.以WHO标准评价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4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其中SD 15例,PD 9例;肿瘤进展时间为4.4~22.6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4个月.15例患者化疗后临床症状和Karnofsky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变化.其中6例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毒性.结论 GEMOX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可有效改善疾病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