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类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清中的NO含量及NOS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因子NO含量及TNOS/iNOS活性的变化,分析这几种因素在脑血管狭窄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化分析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组织型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血清NO及TNOS和iNOS的检测发现,混合组(P=0.000)和MCA组(P=0.001)血清总的NO含量显著增高;颅内组(P=0.004)和MCA组(P=0.002)血清iNOS活性显著增加;颅内组血清TNOS活性显著减弱(P=0.032),混合组(P=0.011)和MCA组(P=0.018)TNOS活性显著增加。结论多种相关因子的参与是目标人群某些类型脑血管狭窄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寻找脑血管狭窄的多因素多环节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病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cprotein,CRP)水平及其与胆固醇、尿酸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狭窄住院病人106名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诊断的脑血管狭窄患者和42名通过颅脑血管颅脑多普勒检查的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RP的水平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脑血管狭窄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70%组:16.22±10.45vs4.21±3.01mg/L狭窄〉70%组:21.36±11.45vs54.21±3.01mg/L,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和脑血管狭窄(〉70%)有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水平的升高,对严重脑血管狭窄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及直径,并统计CTA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120例患者共检测可疑脑血管485支,CTA检查脑血管狭窄位置及数量总符合率为96.72%;CTA诊断脑血管狭窄准确率为95.26%,其中诊断轻度狭窄准确率为82.61%,中度狭窄准确率为95.71%,重度狭窄准确率为100.0%,误诊率为4.74%(23/485);DSA和CTA检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准确判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直径及狭窄程度,且费用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糖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AD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估,提取其外周血DNA运用多重突变扩增系统检测ApoE基因型,同时对ApoE基因型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ApoE基因型中,无ApoEε2ε2,ApoEε2ε3有6例(5.66%),ApoEε2ε4有4例(3.77%),ApoEε3ε3有34例(32.08%),ApoEε3ε4有42例(39.62%),ApoEε4ε4有20例(18.87%)。在血清生化指标相关分析中,携带ApoEε4组中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不携带ApoEε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38)。而两组的血清总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携带ApoEε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不携带ApoEε4,而总甘油三酯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脑血管狭窄筛查模型。 方法 在体检者中选取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1 118例脑血管狭窄阴性者,在体检者中经MRA检查高度怀疑有脑血管狭窄并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将1 118例脑血管狭窄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将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通过描述脑血管狭窄部位的分布特点,进而使用经济廉价的常规检查指标在男女中构建脑血管狭窄Logistic筛查模型,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结果 1 329例脑血管狭窄者中,男性有985例,女性有344例。调整年龄后的脑血管狭窄Logistic筛查模型中,男性共纳入8个变量:年龄、谷草转氨酶、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值、高血压、吸烟和饮酒,女性共纳入5个变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值和高血压。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高血压和中性粒细胞值为男女共同纳入的变量。AUC男女分别为0.927和0.888,经十折交叉验证后AUC男女分别为0.928和0.885。 结论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筛查能力,可用来识别脑血管狭窄高风险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分析这几种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按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颅内狭窄组(26例),颅外狭窄组(30例),颅内、外混合狭窄组(27例)及单纯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组(25例),另外包括对照人群3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6和TNF-α的含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血清中3种因子的检测发现,颅内狭窄组、颅外狭窄组、混合狭窄组和MCA狭窄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在各狭窄组间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颅内狭窄组的IL-6含量低于其他狭窄组(P<0.05).对TNF-α的检测发现,只有颅内狭窄组和MCA狭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颅外狭窄组和混合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FN-γ、IL-6和TNF-α可能参与某些类型脑动脉狭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抗原含量与有无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F、TFPI抗原含量.结果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内动脉狭窄组TFPI抗原含量比无狭窄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FPI抗原含量与有无颈动脉狭窄有关,说明TFPI抗原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抗原含量与有无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F、TFPI抗原含量.结果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内动脉狭窄组TFPI抗原含量比无狭窄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FPI抗原含量与有无颈动脉狭窄有关,说明TFPI抗原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61-116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与TCD所测血流速度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CD及DSA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并综合分析其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血中血糖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血管狭窄的诱因。TCD对MCA血管病变检测的Kappa值最高。在血管完全闭塞前,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均逐渐加快。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平均血流速度也显著加快,而且轻度、中度与重度狭窄各组间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流速度与相应血管的狭窄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TCD所测的血流速度与血管狭窄程度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为诊断血管狭窄程度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分析这几种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按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颅内狭窄组(26例),颅外狭窄组(30例),颅内、外混合狭窄组(27例)及单纯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组(25例),另外包括对照人群3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6和TNF-α的含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血清中3种因子的检测发现,颅内狭窄组、颅外狭窄组、混合狭窄组和MCA狭窄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在各狭窄组间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颅内狭窄组的IL-6含量低于其他狭窄组(P<0.05)。对TNF-α的检测发现,只有颅内狭窄组和MCA狭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颅外狭窄组和混合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FN-γ、IL-6和TNF-α可能参与某些类型脑动脉狭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烟雾病(MMD)及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D)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MMD及ICAD患者各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行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对比两组HR-MRI检查中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向心)、管壁信号强度(是否均匀)及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率,并分析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诊断MMD与ICAD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狭窄段血管壁外径(3.04±0.28)mm及外缘面积(7.18±1.45)mm~2较对照组(1.76±0.42)mm、(2.72±1.61)mm~2大(P均0.05);观察组管腔偏心性狭窄44例(88.00%),向心性狭窄6例(12.00%),对照组管腔偏心性狭窄27例(54.00%),向心性狭窄23例(46.00%),观察组管壁信号不均匀率84.00%高于对照组48.00%,而对照组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率86.00%高于观察组5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狭窄段管壁外径及外缘面积诊断ICAD的灵敏度90.48%、准确度86.00%明显高于MMD 72.50%、68.00%(P0.05)。结论 MMD及ICAD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各具特点,其中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狭窄类型、管腔信号强度及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可作为鉴别诊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到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对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检出率。结果经颅超声检测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经颅超声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准确率更高,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载脂蛋白E(ApoE)检测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以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此期间的健康体检正常人群(n=120)作为对照人群(正常组)。比较上述两组血清LP-PLA2、hs-CRP、ApoE的水平,并对单独或联合检测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患者LP-PLA2、hs-CRP、Apo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联合检测LP-PLA2、hs-CRP、Apo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最高(P<0.05),且此时ROC曲线面积最大。联合检测LP-PLA2、hs-CRP、ApoE能明显提高脑梗死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并增强其诊断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OD、APOE对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意义。方法对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22例、中等面积梗死20例、小面积梗死28例)和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中SOD、ApoE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OD、APO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中SOD、ApoE水平与中等、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等面积脑梗死组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OD、ApoE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新的观察指标,其浓度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郄晓红  张建玲  许波  王海音 《医学争鸣》2005,26(23):2172-2174
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患者分为两组,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14例,闭塞性脑血病组68例,分别用2MHz和4 MHz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内和颈部血管血流速度,进行脑血管造影(CVA)检查.结果: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690条,TCD检出狭窄血管69条,621条正常,其中60条与CVA所见一致,CVA发现狭窄血管80条,统计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8.5%.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147条,TCD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DSA结果一致.结论:TCD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的分布及其对该病潜伏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额颞叶脑梗死患者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将Hachinski指数 ≥ 7且MMSE ≤ 24者入组为VD组(79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80例。收集VD患者首次脑梗死至首诊为VD的时间间隔,作为潜伏期;MMSE得分作为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同时采集血液,使用PCR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VD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2组间潜伏期和MMSE得分差异。 结果 V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30.38%(48/158)]与ε4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2%(25/160)和28.75%(23/80) (P=0.002和0.028),ε3等位基因频率[60.76%(96/158)]与ε3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50%(124/160)和61.25%(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47),2组间ε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 ε4基因型患者在脑梗死后发生VD的潜伏期[(13.44±6.00)个月]显著短于ε2基因型[(22.43±9.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各基因型间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 ε4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后VD组的易感基因且能缩短VD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共纳入16例脑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随机纳入到预适应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卒中二级预防治疗;预适应组同时辅助短暂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疗程半年.观察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症状改善率、mRS评分以及颈动脉超声和TCD的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脑梗死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及饮食因素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受试者进行血脂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并进行饮食因素调查,分析血脂异常与饮食因素及ApoE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6种基因型,ε4等位基因与TC、LDL-C正相关,ε2则为负相关;其TC、TG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嗜油食(嗜甜食(嗜吸烟(嗜饮酒(P(0.05),其中嗜素食、嗜槟榔者TC、T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族脑梗死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显著相关,不同的饮食方式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的转归和预后。方法 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对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 ,依据TCD血管狭窄诊断标准 ,筛选有MCA狭窄的脑梗死患者 60例。间隔 6个月后复查TCD ,记录 6个月内任何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根据前后 2次检查狭窄MCA血流速度的变化 ,判断狭窄MCA的转归。结果 首次检查时有 73条MCA狭窄 ;间隔 6个月TCD复查时 ,73条狭窄的MCA有 1 5条 ( 1 5 / 73 ,2 1 %)狭窄好转或恢复正常 ,4 6条 ( 4 6/ 73 ,63 %)狭窄稳定 ,1 2条 ( 1 2 / 73 ,1 6%)狭窄进展或闭塞。 6个月内1 0例患者 ( 1 0 / 60 ,1 7%)有脑血管事件再发 ,在 1 0例再发患者的 1 0条症状性MCA中 ,7条狭窄进展 ,3条狭窄稳定 ,狭窄进展组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几率高于狭窄稳定组 (t =1 7 91 ,P <0 0 1 )。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CI =0 2 96,P <0 0 1 )。 结论 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狭窄MCA的转归和预后 ,并可预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MCA狭窄进展有关 ,狭窄程度越高 ,再发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位置分布及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75名行颈动脉B超、ApoE基因检测、血脂检测及头颅核磁共振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颈动脉B超检查分为对照组88例、稳定斑块组7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116例,将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1) 人群中ε2基因频率为10.7%,ε3为78.2%,ε4为11.1%。(2)不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ε3/ε3基因型相比,ε3/ε4(OR=3.115,95% CI:1.314~7.388)更易导致不稳定斑块。(3)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斑块位置无明显关系(χ2=3.190,P=0.527)。(4)在已发生CAS患者中,与非ε2携带者比较,ε2携带者(χ2=4.285,P=0.038)不易发生脑梗死。(5)在CAS患者中,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因素后,ε2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23, OR=0.352,95% CI:0.144~0.865)。  结论  基因型ε3/ε4可能是导致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分布位置无关。ε2等位基因是已发生CAS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