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吴心池  方铭 《山东医药》2012,52(33):72-73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2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IGT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活方式干预组定期接受健康教育指导,遵循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药物干预组给予50 mg阿卡波糖,进餐时嚼服,每天3次.定期随访观察,共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健康人群指标相比较.结果 IGT患者与健康人群仅血清CRP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干预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CRP水平亦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卡波糖能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利于IGT状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体重和血脂谱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5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对照组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谱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2 hPG和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胰岛素日用量减少(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12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MI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使用预混胰岛素相比,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患者体重和血脂谱的额外收益,且餐后血糖控制和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服二甲双胍(metformin)治疗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加用西格列汀(sitaglipt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中关村医院内分泌科单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65~78(68.0±8.0)岁。随机分成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acarbose)组,每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西格列汀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阿卡波糖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变化,并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和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并且西格列汀组较阿卡波糖组2hPG和HbA1c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低血糖发生,阿卡波糖组4例发生腹胀,排气增加,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T2DM患者187例,对照组93例采取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30R)治疗,研究组9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卡波糖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 36%较对照组77. 42%高(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较对照组低(P 0. 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 38%与对照组4. 30%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 T2DM患者采取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30R)+阿卡波糖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其空腹及餐后血糖,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维吾尔族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沙格列汀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单用二甲双胍12 w,血糖不达标的维族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82例和阿卡波糖组78例,进行12 w的随访,对比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脂联素(APN)、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 w后,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FBG、2 h PG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沙格列汀组均较阿卡波糖组下降幅度大(P<0.05),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5),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沙格列汀组HOMA-IR、APN的改善优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维吾尔族新诊断的老年T2DM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组、多中心临床研究.237例单纯饮食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11.0%]的T2DM患者,随机给予那格列奈(120 mg,3次/d,119例)或阿卡波糖(100 mg,3次/d,118例)治疗12周.结果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及体重均显著降低(P<0.01);HbA1c与皋线相比的变化,那格列奈组为(-0.90±0.98)%,阿卡波糖组为(-0.83±0.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与基线相比的变化,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G2h与基线相比的变化,那格列条组与阿卡波糖组分别为(-1.45±2.74)mmol/L、(-2.20±2.21)mmol/L(P=0.0017),体重与基线相比,那格列奈组与阿卡波糖组分别为(-0.66±1.79)kg、(-2.06±2.00)kg,P=0.0000.两组可能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例数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那格列奈(120 mg,3次/d)在单纯饮食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100 mg,3次/d)降低HbA1c疗效相当,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和非诺贝特对糖耐量低减( IGT)合并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80例入选者平均年龄(53±12)岁,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28例)、非诺贝特(30例)和对照组(22例),为期3个月.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血脂,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和胰岛细胞分泌指数(HOMA-β). 结果 阿卡波糖组治疗后FPG、2 hPG和HOMF-IR显著下降(均P<0.01),△I30/△G30和HOMA-β显著改善(分别P<0.01,P<0.05);非诺贝特组治疗后TG、总胆固醇(TC)和HOMI-IR显著下降(均P<0.01),△I30/△G30显著改善(P<0.05);阿卡波糖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分泌功能作用优于非诺贝特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改变.△I30/△G30改善与FPG、2 hPG和TG下降显著相关(r=0.5812,0.6327,0.3872,P<0.01);HOMI-IR改善与2 hPG、TG、TC下降呈显著相关(r=0.813、0.467、0.290,P<0.01).老年组HOMA-IR、△I30/△G30和HOMA-β低于非老年组(P<0.01),阿卡波糖短期干预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老年组优于非老年组(P<0.0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阿卡波糖短期干预治疗和非诺贝特短期调脂治疗均能改善IGT合并高TG血症患者早相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但阿卡波糖优于非诺贝特,可能减轻糖毒性较减轻脂毒性更有利于IGT合并高TG血症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健康指导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8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两组(n=43).两组均予以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卡波糖,观察组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重和体重指数(BM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 w、4 w后对照组体重和BM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予以健康指导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延长血糖达标时间,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用胰岛素治疗能维持体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改善血糖波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联合阿卡波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4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周前后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变化.结果 (1)加用阿卡波糖后明显减少血糖波动,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M值、日内血糖极差、高血糖时间(%)、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餐后血糖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总时间等波动指标均下降(均P<0.05);(2)阿卡波糖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有效避免夜间低血糖;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管理和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持续服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BMI、FPG、2 hPFG、HbA1c、TG、TC、LDL-C、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FBG、2 hPFG、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5),TG、TC、LDL-C、UA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HDL-C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FPG、2 hPFG、TC、LDL-C、HDL-C、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均可降低BMI、FPG、2 hPFG、HbAlc的水平,但两组HbAlc无明显差异。此外,阿卡波糖还可以降低TG、TC、LDL-C、UA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可知,阿卡波糖可以明显改善血脂及尿酸的代谢,早期预防T2DM慢性并发症及延缓心脑血管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和48例健康者的血浆CD62P、CD63阳性表达率.结果显示,T2DM组治疗前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T2DM患者活化血小板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强化血糖控制、改善代谢紊乱有助于拮抗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者20例(BDR组)、T2DM无视网膜病变者22例(NDR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眼底、检测sCD1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BDR组、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BP、FPG、2hPG、HbA1c、HOMA-IR、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与NDR组相比较:病程、血清SBP、FPG、2hPG、HbA1c、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BMI、DBP、Cr、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26例,原有糖尿病组22例,新诊断组采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既往组由原来应用阿卡波糖改为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两组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新诊断组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既往组的FPG、2 h PG及Hb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那格列奈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每日一次地特胰岛素(Det)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93例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Met+ Acarbose);B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Det (Met+ Acarbose+ Det),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BMI、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24周后,B组FPG、2hPG、HbA1 c、BMI较基线及A组降低(P<0.05),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 结论 Det联合低剂量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血糖,优于单纯口服给药,并能控制体重,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显著降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菌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G+b、G-b、c/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G+c、G-c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是老年T2DM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血糖、血脂指标,调节肠道菌群,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8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 P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和2h 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A1c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肥胖T2DM患者,在注射预混Ins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情况下,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BP、FPG、HbA_1c、TC、TG、HDL-C、LDL-C、UA、C-P、UAER变化情况,计算HOMA-IR、HOMA-β.结果 治疗后BMI、FPG、HOMA-IR低于治疗前,而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不仅成功控制血糖,且明显改善IR,治疗中无明显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卡波糖胶囊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lc水平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81.25%),显著偏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胶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