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采用VikingIV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者,颤抖值均超出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者,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相似文献   

2.
单纤维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36例,采用viking IV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 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l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颤抖值均超出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 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单纤维肌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功能及神经再生病理生理变化,1997/1999选择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32例,进行了优势侧胫前肌单纤肌电图(SFEMG)研究,其结果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肌无力明显。其电生理改变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退行性轴索退行性变的生理病理过程。提示SFEMG具有评价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的异常范围,确定糖尿病控制程度,以及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孟凡华 《中国康复》2008,23(1):30-3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5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腘窝引出H反射。结果: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PN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功能及神经再生病理生理变化,1997/1999选择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32例,进行了优势侧胫前肌单纤肌电图(SFEMG)研究,其结果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肌无力明显。其电生理改变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退行性轴索退行性变的生理病理过程。提示SFEMG具有评价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异常范围,确定糖尿病控制程度,以及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自主收缩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重复电刺激(RNS)检测结果敏感性不同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67例MG患者,每例患者均在同一天的同一时段依次进行有侧伸指总肌的低频RNS和自主收缩SFEMG检查。结果67例MG患者SFEMG的异常率(92.5%)明显高于RNS的异常率(50.7%)(P〈0.01)。RNS波幅递减值与SFEMG中的平均颤抖(Jitter)值、异常电位对和阻滞电位对百分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NS检测示波幅明显递减的34例患者中,有2例在SFEMG中未发现阻滞电位,这2例患者的波幅递减值最高达62%;而RNS检测示无波幅递减的33例患者中,传导阻滞电位对百分比最高达58%。结论在诊断MG时,同一肌肉的SFEMG检查较RNS的诊断敏感性高。RNS检测中波幅递减幅度与SFEMG中的阻滞电位对百分比并非完全对应。SFEMG检查较RNS敏感性高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RNS检测记录的是肌肉表面肌纤维运动单位电位幅度的总和,而SFEMG记录的是肌纤维单个运动终板传递时间的延长或阻滞;(2)RNS和自主收缩SFEMG所检测的可能是不同类型的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单纤维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36例,采用VikingⅣ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 (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0。结果 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库抖值均超出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 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N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相似文献   

9.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晖  黄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652-652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00例糖尿病患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为127例,经肌电图检查增至184例,确诊率由63.5%上升到92.0%;在无症状的73例中经肌电诊断异常为57例,异常率为78.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4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NCV,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DM组NCV明显低于对照组,DM组中NCV与空腹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与年龄、病程相关,且有周围神经症状者更为明显。结论: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F波,探讨其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意义。方法:检测68例糖尿病患者和41例健康人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参数包括F波最短潜伏期(Flmi),潜伏期离散度(Fchd)、F波传导速度(Fwcv)、F比值(Fratio)。结果:病例组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其Flmi、Fchd、Fwcv及Fratio与健康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F波各参数异常率普遍较高(32.1%~66.0%),总阳性率为79.2%;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15例,其中Fchd增加4例、Flmi延长2例、FWCV减慢2例。结论:F波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5例确诊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定量温度觉阈值(QTT)、交感皮肤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其中QTT检测指标包括冷觉阈值(CST)、热觉阈值(WS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待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QTT、SSR及NCV异常率分别为84.71%、56.47%和31.76%,经统计学比较,发现入选患者QTT异常率显著高于SSR及NCV异常率(均P<0.05)。无DPN症状组和有DPN症状组其QTT异常率(分别为78.85%和93.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R异常率(分别为48.08%和69.70%)、NCV异常率(分别为19.23%和51.5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QTT异常率(分别为77.77%和89.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R异常率(分别为44.44%和65.31%)、NCV异常率(分别为19.44%和40.8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SSR及NCV检测比较,QTT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率最高,其异常率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性,SSR及NCV异常率与临床症状、病程均具有相关性;联合采用QTT、SSR及NCV检测DPN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背景:F波最短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变的检测。然而,F波的其他参数的意义和诊断评估价值较少见报道,其对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评估敏感性如何?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评估意义设计:以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和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对象:糖尿病组为1999-01/2000-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和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男64例,女42例,平均(55&;#177;1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2&;#177;4.8)年。正常对照组为75例健康志愿者,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4&;#177;12)岁。两组间年龄、腿长匹配(P&;gt;0.05)。干预:以Nicolet-viking Ⅳ肌电图仪,对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胫神经进行F波测定;同时记录M波。主要观察指标:①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F波最短潜伏期(Fmin)、时限(Fdur)、波幅(Famp)和面积(Farea);M波负峰波幅(Manrp)和面积(Marea)的差异。②有无神经病变及不同病变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胫神经F波分布情况。结果:①对照组Fmin上限(Y)与腿长(X)的函数关系为Y=12.3+48.8X^2。②无神经病变患者组(n=30)Fthur,增宽8例(异常率27%)、Fmin延长4例(13%)、F/Marea增大2例。③与对照组比较,有神经病变患者组(n=76)Fmin延长,F/Manip及F/Marea增大(P均&;lt;0.01)。④轻型DPN亚组与重型比较,Fdur异常率显著高(96%和21%,P&;lt;0.01);Fniin异常率低(51%和76%,P&;lt;0.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①F波(尤其是Fdur)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近、远端神经均可受累.近端损害可早于远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3例DPN病人和32例正常人的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时限、波幅。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53例,其中轻型36例,F波时限异常33例、最短潜伏期延长21例,重型17例,F波时限异常4例、最短潜伏期延长12例。结论:F波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126例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 (NCV)测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诊断的价值及DPN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2 6例糖尿病患者NCV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NCV的异常率为 63 5 %,全组有 10 7%为单侧异常。临床症状、体征与NCV测定结果的符合率 5 2 4%和 66 7%,无症状、体征的患者中分别有 5 4 2 %、3 9 4%的NCV异常。结论 :DPN病情隐匿 ,NCV检测为此病的诊断提供直接的客观证据。DPN发病有不对称性 ,必要时双侧同时检测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f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评估价值及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并与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者48例占46.2%,MCV异常者79例占76.O%,SCV异常者96例占92.4%。与正常值相比[潜伏期:腓总神经为(3.77&;#177;0.98)ms,胫神经为(5.0&;#177;0.5)ms,腓肠神经为(3.07&;#177;0.28)ms;MCV:腓总神经为(47.3&;#177;3.9)m/s,胫神经为(42.9&;#177;4.9)m/s,SCV:腓肠神经为(33.9&;#177;3.25)m/s],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腓总神经为(5.27&;#177;1.33)ms,胫神经为(6.14&;#177;1.25)ms,腓肠神经为(4.98&;#177;0.67)ms],MCV和SCV明显减慢[腓总神经MCV为(36.43&;#177;7.28)m/s,胫神经MCV为(36.07&;#177;8.82)m/s,腓肠神经SCV为(22.87&;#177;4.12)m/s],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31~7.513.P&;lt;0.01)。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周围神经MCV和SCV异常率越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值负相关(r=-0.802.P&;lt;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异常明显于运动神经,且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血糖控制越不理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eriphera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越慢,神经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17.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新  刘好文 《临床荟萃》2005,20(19):1132-113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糖尿病病史、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电生理的异常.随着肌电图的发展,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确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发现了很多“亚临床DPN”(指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通过电生理检测或神经活检证实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其预后有了很大改观.现就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结果 共检查36例患者216条神经,其中MCV检测108条神经,MCV减慢32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8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条,异常率40.7%;SCV检测108条神经,SCV减慢42条,未引出电位7条,SCV减慢伴波幅下降6条,异常率50.9%:SSR检测36例72侧肢体,其中有4例上、下肢均未引出SSR,22例38肢SSR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异常率63.8%,10例无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中有3例SSR异常,异常率30%。结论 NCV及SSR检测为DPN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早期病变,尤其是为亚临床病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4例MG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分析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诊断不同MGFA分型MG患者的阳性率,比较神经传导速度(NCV)、单纤维肌电图(SFEMG)、重复神经刺激(RNS)三类检查项目对MG诊断的阳性率以及不同神经异常检测结果对MG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诊断Ⅲa、Ⅲb、Ⅳa、Ⅳb型MG阳性率均高于诊断Ⅰ型MG阳性率(P0.05);SFEMG、RNS诊断MG阳性率均高于NCV诊断MG阳性率(P0.05);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诊断面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异常阳性率高于诊断副神经、腋神经异常阳性率(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于不同MGFA分型MG患者有诊断价值,SFEMG、RNS对MG诊断阳性率较NCV更高,MG患者面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异常检测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为127例,经肌电图检查增至184例,确诊率由63.5%上升到92.0%;在无症状的73例中经肌电诊断异常为57例,异常率为78.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