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其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结果 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是椎骨、骨盆和肋骨。全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6.4%,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PS评分、骨转移数目、骨转移后是否化疗、血清AKP水平、血清CA242水平与预后相关 (P<0.05),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均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血清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PS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时临床分期、骨转移时血清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PS评分可能对肺癌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  结果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冯振兴  庞青松  姬凯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56-1659
  目的  探讨术后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公布的新版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81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其预后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9%、19.0%, 中位生存期2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P=0.046)、T分期(P=0.006)、N分期(P < 0.001)、辅助化疗周期数(P=0.03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肺腺鳞癌整体预后差。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显著提高肺腺鳞癌患者生存时间。肿瘤的T分期越高其生存率越低,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生存率较高。Ⅲ期肺腺鳞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应至少行4个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5.
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7.6%、8.6%、1.9%,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9~10.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以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可能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 SREs)的发生,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18例NSCLC骨转移患者SREs的发生率,并分析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18例患者中,44例(37.3%)在初诊为骨转移时即发生SREs,11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11.11~14.8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PS评分、诊断骨转移时是否发生SREs、是否给予靶向治疗与预后有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PS评分、是否给予靶向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发生SREs的NSCLC骨转移患者中,对腺癌、单发骨转移灶、PS评分为0~1分的患者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有可能使这部分患者生存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initially diagnosed stage Ⅳ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IDBCB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6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IDBC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分析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3岁。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34.3个月,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2.2%。首发转移模式仅为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41.7个月,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20.4%。在单因素分析中,分子亚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骨转移数目(number of bone metastasis,NBM)、初始转移模式、药物治疗模式及局部治疗与预后相关;74例IDBCBM患者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首发骨转移模式,NBM,药物治疗模式,Ki-67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 < 0.05)。  结论  Ki-67的高表达、单一的药物治疗模式、NBM较多、骨合并内脏转移均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但局部的手术和放疗是否获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 < 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  结论  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0例NSCLC骨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年的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13例)与死亡组(77例),现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全身化疗、骨转移灶放疗、双膦酸盐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原发灶数目、原发灶直径、骨转移灶数目、合并其他脏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ECOG PS评分、骨转移灶数目、其他脏器转移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灶数目、原发灶直径、血清ALP水平、血清CEA水平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类型、ECOG PS评分、骨转移灶数目、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NSCLC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BAC)及具有其特征的混合型腺癌”(2004年分型)的不利预后因素, 并经2011年肺腺癌新病理分型验证, 确定此类肿瘤的重要预后因素、阐明两种分型在评估临床预后的连贯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93例BAC及具其特征的混合型腺癌患者资料, 并将其中符合新分型的原位腺癌、微浸润癌与其他类型区别而单独分组, 记录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家族史、吸烟史、TNM分期、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治疗方法等因素; 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全部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0.6%、45.6%, 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 确诊时临床分期(P < 0.001)、出现临床症状(P= 0.018)、原发病灶大小(P=0.039)、病理类型(P=0.028)及治疗方法选择(P=0.035)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仅确诊时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其中符合新分型中的原位腺癌及微浸润癌患者预后最佳。  结论  BAC及具有其特征的混合型腺癌较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确诊时的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在评估临床预后方面, 新肺腺癌分型与2004年分型具有连贯性, 且更细化、更利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不同转移部位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影响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晚期SCLC 266例和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晚期NSCLC 275例,总计541例患者病例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结果  在SCLC中,与多器官转移者相比,单器官转移者的预后更好(P=0.000 4);在NSCLC中,单器官与多器官转移者之间未见到明显的生存差异(P=0.451)。在SCLC单器官转移者中,脑转移的预后相对最好,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差,肝转移的预后最差,三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4.5、11.5和10.3个月;在NSCLC单器官转移者中,肺内转移的预后最佳,肝和肾上腺转移者的预后较差,三者的MST分别为未达到、7.6和7.3个月。在SCLC多器官转移者中,有骨(P=0.046)、肝(P=0.019)转移者预后较差;而有无脑(P=0.995)、肺(P=0.847)、肾上腺(P=0.255)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影响;在NSCLC多器官转移的患者中,有脑(P=0.054)、肾上腺转移(P=0.006)的患者预后较差;有肺(P=0.008)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有无骨(P=0.091)、肝(P=0.300)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影响。  结论  不同转移部位对SCLC和NSCLC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风险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和结果队列(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诊断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患者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预测准确性的内部评价,同时采用2016年诊断的患者进行预测评分的外部验证。结果研究共选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 092例,5年生存率为10.6%。年龄较高、黑种人、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低、T分期较高、N分期、高癌胚抗原水平以及骨、脑、肝和肺转移是死亡的风险因素,而女性、已婚状态、有保险、非右半结肠和原发部位手术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验证性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具有较高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适应性。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预后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生存概率,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的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5例初治M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1~132)个月,分子分型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4~132)、32(7~122)、29(1~85)和24(1~98)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内脏转移、首发转移部位数目均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 < 0.05)。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及内脏转移是影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三阴型乳腺癌及内脏转移是影响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对判断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及清扫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629例患者中58例(9.2%)有第253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癌结节、脉管癌栓和术前CA19-9水平与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分层分析显示,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对pN1、pN2a和pN2b期患者预后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Ⅲ期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倾向匹配后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1.474,95%CI:1.072~2.498;P=0.037)。  结论  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第253组淋巴结状态对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存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7~2007年问诊治的15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癌脑转移患者l、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7%、21.5%和3.8%,中位生存期1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行为状态评分、脑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转移、治疗方法和血清CEA水平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行为状态评分和有无颅外转移3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治疗方法、行为状态评分和有无颅外转移可作为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俊毅  李蕾  李欣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183-1187
  目的  探讨NPRA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0例NSCLC标本(其中35例具有配对的淋巴结转移标本)中NPRA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另选30例新鲜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用于NPRAP的mRNA和蛋白检测。  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 NPRAP的mRNA和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 且NPRAP的高表达与肺癌的高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  结论  NPRAP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NPRAP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1例肺癌ALNM的患者资料。采用列联表分析原发灶、颈部和锁骨上区淋巴结、纵隔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位置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以及不同时期发现ALNM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行Log-rank检验,进一步进行Cox回归分析。  结果  肺癌伴ALNM发生率为0.63%;常见于腺癌患者,以周围型病灶多见,常累及胸膜并伴胸水,或发生胸壁转移。原发灶、颈部和锁骨上区淋巴结、纵隔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位置存在相关性。肺癌伴ALNM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02个月,2年生存率为62.64%。首诊伴ALNM患者生存情况差于首诊无腋窝淋巴结患者,且为独立预后因子(P=0.003,RR=2.18,95%CI:1.330~3.572)。  结论  肺癌伴ALNM发生率低,其可能的转移途径为胸壁、淋巴引流及血行转移,首诊发现ALNM的患者生存情况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 延长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出现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本文旨在总结分析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特点, 以期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转移性骨肿瘤408例, 总结其病史、原发肿瘤来源、好发部位及转移时间等临床特点。  结果  408例转移性骨肿瘤中, 发病年龄最早的是乳腺癌(57.68岁), 最晚是前列腺癌(72.33岁); 原发肿瘤来源依次为肺癌55.88%(228/408)、乳腺癌8.58%(35/408)、食管癌4.66%(19/408)、肾癌4.41%(18/408)、来源不明4.41%(18/408)、肝癌2.94%(12/408)等; 脊柱受累占74.02%(302/408), 肋骨61.27%(250/408), 骨盆38.24%(156/408), 股骨23.53%(96/408), 胸骨15.44%(63/408);平均转移时间为11.41个月, 最短和最长的分别为胰腺癌(3.0个月)和乳腺癌(55.46个月); 276例骨转移患者在初诊时既已发现骨转移; 228例肺癌骨转移中, 腺癌占39.91%(91/228), 鳞癌占24.56%(56/228), 小细胞癌占5.26%(12/228), 腺鳞癌占3.07%(7/228), 大细胞癌占0.88%(2/228), 病理类型不明为26.32%(60/228);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8.45个月, 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1.27%、27.70%和10.29%。  结论  转移性骨肿瘤好发于41岁以上患者; 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肾癌最常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常见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股骨、胸骨, 脊柱中胸椎最常见; 男性骨转移以肺癌、肾癌及肝癌为主, 女性以肺癌、乳腺癌癌和食管癌为主; 肺癌骨转移中腺癌最多见; 积极综合治疗, 可改善骨转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