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荷胰腺癌裸鼠肿瘤细胞及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1)5-Fu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实验和体外抑瘤实验:测定浸出液药物的浓度,计算释放量;检测其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作用:(2)将荷胰腺癌细胞株Pc3裸鼠60只,随机分成静脉对照组(A组)、5-Fu静注组(B组)、基质植入组(C组)、大剂量5-Fu缓释剂植入组(D组)和小剂量5-FU缓释利植入组(E组):治疗前及治疗后l4d测肿瘤大小。治疗2周后观察肿瘤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l)。(3)手术探查不能切除之胰腺癌69例随机分成3组:将5-FU缓释剂瘤内植入治疗组(治疗组)、术后行5-FU静脉化疗组(化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4天采血,测定各组血清中NK细胞,T细胞亚群和CEA,CA50,CA19-9,CA125,CA242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1)5mg 5-FU缓释剂第1天释放量最大,为0.85mg,第3天为0.45mg,其后在0.25mg水平维持稳定的缓慢释放;释放时间长达l4d以上。(2)5-Fu缓释剂第1天的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达60.27%,第3天为34.25%,以后稳定在25.00%左右。5-Fu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bcl-2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Bax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肿瘤细胞的A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D组和E组肿瘤组织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术后治疗组CD4 /CD8 和NK细胞水平高于化疗组,而血清中E述5种肿瘤标记物低于对照组和化疗组。结论 5-Fu缓释剂能在2周内在体外较稳定地持续释放,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有持续抑制作用。该剂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荷胰腺癌瘤裸鼠瘤体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该剂植入患者胰腺癌实体内,能明显降低5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同时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5-Fu缓释剂可望成为治疗不能切除之胰腺癌的较好的制剂。  相似文献   

2.
内皮抑素基因对ACHN 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已构建的带有内皮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导入裸鼠ACHN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细胞中,研究内皮抑素基因对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ACHN细胞浓度1×107个/L,经裸鼠右侧背部皮下注射0.2 ml,共注射24只裸鼠.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治疗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复合物100 μl(内含30 μl梭华-SofastTM和30 μg pSecES质粒);对照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复合物100 μl(内含30 μl梭华-SofastTM和30 μg pcDNA3.1质粒);空白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各组每只裸鼠间隔3 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细胞增殖状态,按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SAB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凋亡检测用TUNEL法.结果 内皮抑素真核表达质粒能显著抑制裸鼠ACHN RCC肿瘤体积增长,pSecES治疗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与空白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34.48%,与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40.68%.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pSecES治疗组肿瘤组织的AI/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F=189.2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肿瘤体积与细胞增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 =-0.041 2,P>0.05),肿瘤体积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 =-0.734 6,P<0.01).结论 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可使裸鼠ACHN RCC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数量减少,在总体上表现为肿瘤的生长变慢、体积变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为AdKDR-CDglyTK)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2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组方法: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与前药5-FC与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与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采用瘤体内多点注射,5-FC与GCV给药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等指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组的肿瘤组织行RTPCR的检测,以了解有无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表达.结果 第Ⅰ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第Ⅱ、Ⅲ、Ⅳ组肿瘤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别.第Ⅰ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34.20±4.60)%,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结论 AdKDR-CDglyTK联合前药5-FC及GCV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诱导裸鼠体内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转录因子E2F-1对裸鼠人胃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含有转录因子E2F-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2F-1)对裸鼠人胃癌细胞移植瘤E2F-1基因的表达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癌MCC-803细胞裸鼠移植肿瘤模型,随机分为pLXSN-E2F-1组、pLXSN组、生理盐水组.隔天向各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0.2 ml,共7次,同时测量各组肿瘤体积.15 d后处死裸鼠,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瘤中E2F-1基因的表达,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和pLXSN组比较.pLXSN-E2F-1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病理学观察确认所取组织为恶性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pLXSN-E2F-1组的肿瘤细胞细胞质内有较多棕褐色颗粒沉着,pLXSN组和生理盐水组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均未见或偶见棕褐色颗粒沉着;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 均显示pLXSN-E2F-1组E2F-1表达较pLXSN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上调(P<0.05);pLXSN-E2F-1组的凋亡指数(15.4±4.1)%,显著高于pLXSN组(8.3±2.2)%和生理盐水组(8.1±2.3)%(P<0.05).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2F-1瘤内注射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 7细胞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BALB/C nu/nu裸鼠MCF 7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As2O3行腹腔内注射,与5 氟脲尿嘧啶(5 FU)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移植瘤的瘤重及瘤重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Fa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及骨髓涂片检查。结果 5 FU(8mg/kg)组,As2O3 (4mg/kg)组,As2O3(8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8.33%,51.42%和62.43%;As2O3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 FU,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两种浓度As2O3组MCF 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5 FU组。各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存在G2/M期阻滞,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移植瘤组织中bcl 2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Fa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血常规及骨髓涂片计数显示As2O3实验组未见造血系统功能受抑,与5 FU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2O3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导移植瘤MCF 7细胞凋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下调bcl 2基因表达,上调Fa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蟾毒灵治疗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蟾毒灵(0.5、1.0、1.5 mg/kg)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NS)(0.2 mL/只)、5-FU(25 mg/kg)做阴性(NS组)和阳性对照(5-FU组),测量移植瘤的体积,观察蟾毒灵对移植瘤的肿瘤抑制率、裸鼠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TUNEL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蟾毒灵各剂量组和5-FU组裸鼠原位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NS组(P<0.05);蟾毒灵各组移植瘤的凋亡指数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蟾毒灵能够抑制裸鼠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基因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右旋柠烯乳剂 (D limonene)对人胰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胰腺癌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移植后第 5天开始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 (剂量为每天 0 .3ml/只 ,对照组 )、5 氟尿嘧啶腹腔注射 (剂量为每天 3 0mg/kg ,5 FU组 )、D limonene灌胃 (剂量为每天 15ml/kg ,D limonene组 )、D limonene灌胃 5 FU腹腔注射 (剂量同前 ,联用组 ) ,共用 7周。移植后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 ,检测胰腺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并观察荷瘤鼠腹膜、肝、其他脏器肿瘤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 对照组、5 FU组、D limonene组、联用组的原位肿瘤瘤重分别为 2 .73± 0 .2 3、2 .5 5± 0 .2 8、1.49± 0 .0 9、1.48± 0 .2 1;抑瘤率分别为 0、7%、45 %、46% ;AI分别为 (3 .49± 0 .3 3 ) %、(7.13± 1.17) %、(2 0 .5 0± 2 .3 9) %、(19.97± 3 .44 ) % ;MVD分别为 2 2 .3 0± 2 .76、19.88± 3 .75、8.5 1± 5 .47、9.12± 5 .71;VEGF分别为 48.3 5± 6.12、47.44± 5 .2 7、3 3 .68± 8.65、3 4.2 6± 7.2 4;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10 0 .0 %、62 .5 %、3 0 .0 %、2 2 .2 %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裸鼠胃癌瘤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 (rhES)对胃癌裸鼠瘤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12只胃癌荷瘤裸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瘤周注射生理盐水 0 .1ml ,实验组瘤周注射rhES 2mg/kg ,1次 /d ,连用 10d。自用药开始 ,每 5d测量肿瘤体积 ,直至用药结束后 5d ,检测肿瘤组织VEGF ,bFGF ,PDGF ,VEGF c ,VEGFR 3 ,FVIIIAg ,PCNA和bcl 2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 ;计算抑瘤率 ,肿瘤缩小率 ;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AI ,肿瘤体积及微血管密度以及实验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用药前实验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实验组肿瘤体积迅速减小 ;用药后 5d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 (P =0 .0 0 0 1)。实验组肿瘤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缩小 (P =0 .0 0 15 )。抑瘤率为91.2 % ,肿瘤缩小率为 5 3 .5 %。实验组VEGF ,bFGF ,VEGF c ,VEGFR 3 ,bcl 2及PDGF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AI高于对照组相 (P =0 .0 0 0 0 ) ;MVD低于对照组相 (P =0 .0 0 2 2 ) ;HE染色坏死区多于对照组。结论 rhES可减少肿瘤血管生成 ,增加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瘤内注射治疗SCID鼠食管癌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瘤内注射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缓释剂所产生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CI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瘤内注射5-Fu-NPs(包括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瘤内注射无载药NPs组、瘤内注射5-Fu组及腹腔内注射5-Fu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荷瘤鼠给药前、后血象及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结果瘤内注射5-Fu-NPs缓释剂组小鼠(20mg/kg体重,q3d×3)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5-Fu腹腔注射给药组,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瘤内注射5-Fu-NPs缓释剂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局部和全身单纯5-Fu给药,它具有较重要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5-氟尿嘧啶(5-Fu)、健择对胰腺癌的作用.方法 将人胰腺癌肿瘤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肿瘤模型.干预组腹腔注射鼠抗人EGFR单克隆抗体(MMAb-2)、5-Fu、健择及其配伍联合用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处死裸鼠,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MMAb-2单独应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MMAb-2联合应用5-Fu、健择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MMAb-2组裸鼠体质量及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 抗EGFR抗体单独应用有确切的抗肿瘤疗效;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增效;对裸鼠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1.
Ki-67及bcl-2基因产物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基因Ki67和bcl2产物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关系,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3例肾癌与10例正常肾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切片对照,进行与产物表达的统计研究。结果bcl2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与正常肾组织(4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随恶性程度增加,其表达强度也增加。Ki67与bcl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241)。结论检测肾癌组织中Ki67产物表达可以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bcl2可能参与了肾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但与癌细胞恶性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舒尼替尼对抑制人肾癌细胞系786-0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无增效作用.方法:将32只人肾细胞癌裸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以0.9%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舒尼替尼组以舒尼替尼40 mg/kg腹腔注射,姜黄素组以姜黄素100 mg/kg腹腔注射,研究组以舒尼替尼联合姜黄素腹腔注射.结果:研究组较其他3组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远期效果高于舒尼替尼组(P<0.05);研究组比舒尼替尼组抗血管增殖作用更加明显(P<0.01);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舒尼替尼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舒尼替尼或姜黄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 观察生长抑素二型受体(SSTR2)基因体内转染后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对5-氟尿嘧啶(5-FU)的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形成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模后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I组为对照组;II组为腹腔注射5-FU治疗组;III组为瘤内注射pCMV-6C-SSTR2-脂质体转染SSTR2基因治疗组;IV组为基因治疗+5-FU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速度,测量瘤体大小及重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转染效率;用凋亡原位检测方法(Tunel)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体内转染后SSTR2可重新表达。5-FU和SSTR2基因联合治疗(IV)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单独基因治疗(III)组及单独5-FU治疗(II)组和空白对照(I)组( P <0.01);最终肿瘤大小,重量也显著小于其他3组(均 P <0.01),而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 P <0.01)。结论 :SSTR2重新表达后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联合5-FU 和SSTR2基因治疗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SW199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肿瘤接种成功第2周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溶媒(含1‰二甲亚砜)1 mL、龙葵碱10 mg/kg,隔天给药1次,共给药2周。每次给药结束用游标卡尺记录肿瘤大小。给药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测量瘤体重量并计算抑瘤率,留取新鲜肿瘤组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和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实验组的肿瘤组织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实验组90% vs 对照组46%,P<0.01),Bax(实验组38% vs 对照组70%,P<0.01)和Caspase-3(实验组 22% vs 对照组74%,P<0.0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龙葵碱在裸鼠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细 胞SW1990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龙葵碱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3TSR对胰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人胰腺腺癌细胞株MIAPa Ca-2,建立类似于临床的胰腺癌原位转移裸鼠模型.分别自腹腔注射3TSR、键择(Gemcitabine,Gem)和3TSR+Gem,注射3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观察肿瘤细胞肝、腹膜转移及腹水情况. 结果 体内实验时3TSR组、Gem组和3TSR+Gem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抑瘤率分别为71.9%,80.1%和85.8%,但该3组间平均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TSR组、Gem组和3TSR+Gem组肝转移率分别为66.7%,22.2%,44.4%和11.1%;腹膜转移率分别为100%,66.7%,66.7%和22.2%;腹水发生率分别为77.8%,55.6%,22.2%和11.1%.与对照组相比,3TSR组胰腺癌肝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而腹膜转移及腹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SR联合Gem后,胰腺癌的腹膜、肝转移及腹水形成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 结论 3TSR对体内胰腺癌生长和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传统化疗药物Gem联用后对胰腺癌肝和腹膜转移均起到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腹水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B cell lymphoma-2)和促凋亡基因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肝外胆管癌中bcl-2和Bax的表达产物,以13例慢性胆管炎做对照.结果:肝外胆管癌中bcl-2的阳性率为58.54%,高于慢性胆管炎组织的0(P<0.01);而Bax在肝外胆管癌中的阳性率为56.10%,低于慢性胆管炎组织的92.31%(P<0.05).高中分化癌组和无转移组中bcl-2与Bax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和转移组(P<0.05).结论:bcl-2和Bax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和5-FU治疗组(5-FU组)。各组均行胃左动脉置管,AP组和5-FU组以大剂量雨蛙素(每小时腹腔注射50 μg/kg,连续6 h)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FU组在第一次腹腔注射雨蛙素1 h后立即区域动脉灌注5-FU(40 mg/kg)治疗,C组和AP组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3 h取标本并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浓度,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胰腺标本送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TUNEL法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AP组比较,5-FU组血淀粉酶浓度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胰腺组织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