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闫永彬  丁樱 《中医杂志》2011,52(10):889-890
基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证经验,以中医的认知模式,论证了"伏风暗瘀阻络"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核心病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是目前发现能有效解决疑难疾病的一种新的理论.本文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妇科"胞络"的特点,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机是各种因素导致胞络空虚,邪滞成毒,或胞络虚时毒邪趁机入侵,损伤胞络,络息成积而为积聚癥瘕.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导思想,在阳痿发生前以"房事有度、舒畅情志、调摄饮食"做到早期预防;阳痿发生后,根据疾病的不同病机,从肾、肝、脾进行辨证论治;疾病初愈后,以"康复指导"与"心理疏导"达到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络病学说角度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重温络病学说的相关文献,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与络病学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提出络脉病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根据病程可分为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息成积三个阶段;运用络病学说,紧扣血瘀络阻的病机,以通络为基本治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属于络病范畴,以络病学说为指导开展治疗,拓展了对该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络息成积是各类癥积关键病机的代名词,而子宫肌瘤作为妇科癥积的典型代表,同样适用于从络息成积角度探讨。子宫肌瘤的病位主在胞宫之络,“瘀血留滞为标,正气不足为本”为其病机之要,“易滞易瘀,积而成形”的病理特点与络病特征相似。鉴于此,治疗子宫肌瘤秉承“络以通为用”的根本治则,依据病程进展辅以“活血祛瘀”及“扶正补虚”法。本文基于“络息成积”探讨通络法防治子宫肌瘤的机制,以期丰富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和临床诊疗的认识,为中医药防治子宫肌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药灌肠法辨治溃疡性结肠炎(UC)。UC的发生与饮食、情志、外邪、禀赋等密切相关,其基本的病机在于脾虚湿蕴、痰瘀毒滞、肠络受损,灌肠方以祛湿热、调气血、通肠络为基础,兼以扶正,并根据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热毒滞络、络脉绌急或损伤、络息成积、络虚不荣等络脉不同的病理状态随症加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哲  舒兰 《中医药导报》2011,17(10):94-96
阐述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外治法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朴炳奎辨证治疗肺癌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朴炳奎主任医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学术思想,即络病的病机特点贯穿肺癌病变的始终,肺癌的病因病机可以总结为正气内虚、毒伤肺络、痰瘀内蕴、络息成积,当以扶正培本、解毒散结,兼以祛痰化瘀、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朴炳奎主任医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学术思想,即络病的病机特点贯穿肺癌病变的始终,肺癌的病因病机可以总结为正气内虚、毒伤肺络、痰瘀内蕴、络息成积,当以扶正培本、解毒散结,兼以祛痰化瘀、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丛葳 《光明中医》2016,(23):3395-3396
基于"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研究,以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糖尿病防治应用。提出应依照"治未病"基本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辨证论治,以适应自然,调和阴阳;调摄精神,怡情养性;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原则,将"治未病"理论贯穿糖尿病防治始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医学对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这一病名的认识以及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以及中药外治等方面阐述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这一疾病的未来治疗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叶天士分消走泄法的治湿之义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总结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体会。指出湿热体质因素贯穿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始终,在治疗过程中,以明辨湿热体质为本,并结合外感、内伤等病因病机因素,遵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分治法治疗原则,应用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温胆汤加减临证施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丁强 《中医药导报》2011,17(10):8-10
王志英教授从医30余载,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治中颇有见解,尤其善于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王志英教授治疗哮喘分为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阶段,其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这两个阶段,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治未病"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以预防为主的理论思想,"治未病"体系日趋成熟,其具体运用包括三因制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顺应自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浅析"治未病"思想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未发期、转变期、肾功能进展期、病后初愈等不同时期的应用,探讨"治未病"理念在紫癜性肾炎分期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发挥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柴苗苗  费元敏  张忠南  尹静 《新中医》2024,56(6):162-165
基于络病理论,认为心力衰竭属心络病范畴,提出心络气虚阳微为心力衰竭的病机基础,络脉瘀 阻为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核心,络息成积是心力衰竭的最终病理变化。基于“络以通为用”的原则,结合心力 衰竭气、血、水三分病变的特点,提出分别侧重治以温阳、化瘀、利水之法,认为以益气温阳、补虚养络为 主,以活血化瘀、利水通络为辅,通补兼施,标本兼治,使心络通,气血行,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有关治未病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蕴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盛防逆""已愈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以期为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天津中医药》2015,32(10):603-605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以盆腔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其诊疗思路和方法。依照"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将"治未病"理论贯穿始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符合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诸多论述反映了肝脾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肝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调和肝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治则。肝脾相关理论已在亚健康状态、脾胃疾病、高血压病、中风、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系统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西医治疗病情容易反复,而中医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上有独特优势。本文系统概述近年来关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从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内治及外治法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