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6例,男66例,女40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组34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组33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组39例;完善脑钠肽(BNP)、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 HFrEF组QRS波时限长于HFmrEF组和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rEF组和HFpE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FrEF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大于HFmrEF组和HFpEF组(P<0.001),HFmrEF组明显大于HFpEF组(P<0.001);HFrE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大于HFmrEF组和HFpEF组(P<0.001),HFmrEF组明显大于HFpEF组(P<0.001);3组间HRV时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性(r=-0.43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充血性心力衰竭(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HFpEF及HFrEF患者各40例。入组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心率(HR)及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HFpEF及HFrEF患者6个月预后,观测HFpEF患者6个月后LVEF变化。结果 HFpEF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显著小于HFrEF组(均P<0.05);HFpEF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LVEF在静息及各负荷值较HFrEF组高(P<0.05),但LVEF最大变化率与HFrEF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ER最大变化率及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HFpEF组6个月后存活患者有3例LVEF低于50%,发生率为9%。 结论 两组左房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FrEF组静息LVEF明显低于HFpEF组,但两组左室收缩功能储备基本一致,部分HFpEF患者可演变为HFrEF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射血分数(EF)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9年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96例,根据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209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组118例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169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心力衰竭病因。结果 (1)三组患者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和HFrEF组患者年龄小于HFpEF组,女性比例及高血压发生率低于HFpEF组(P0.05);HFrEF组患者肺炎及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HFmrEF和HFpEF组(P0.05)。(2)三组患者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和HFrEF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HFpEF组,HFrEF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HFmrEF组(P0.05)。(3)三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和HFrEF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HFpEF组,HFrEF组患者LVESD及LVEDD大于HFmrEF组(P0.05);HFrEF组患者右心室内径(RVD)大于HFpEF组(P0.05)。(4)三组患者心力衰竭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pEF组患者以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最为常见,占49.3%;HFmrEF组和HFrEF组患者均以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分别占44.9%、71.0%。结论 HFpEF好发于老年女性,并常合并高血压、肺炎、心房颤动,主要发病原因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HFmrEF和HFrEF好发于中年男性,主要发病原因均为扩张型心肌病,但HFmrEF患者常合并肺炎及心房颤动,HFrEF患者NT-proBNP水平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从新诊断的935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匹配的HFmrEF、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各10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分析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特点。结果:HFmrEF组年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气促、咳嗽、运动耐量下降以及肝脾肿大的发生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介于HFpEF组和HFrEF组之间。HFmrEF组左心室、左心房容积及其指数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与HFpEF组更接近,左心室舒张功能与HFpE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功能强于HFrEF组而弱于HFpEF组,左心室充盈压高于HFpEF组而与HFrEF组无显著性差异。HFmrEF组肺动脉高压患病率与HFrEF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高于HFpEF组(P=0.017)。HFmrEF组右心不同结构指标异常率为11.0%~46.0%,右心室长轴内径、主动脉瓣上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小于HFrEF组,右心室壁厚度大于HFrEF组,但均与HFpEF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FmrEF是大部分临床特征和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的心衰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位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355例,中位随访18个月,根据LVEF分为HFrEF组339例、HFmrEF组375例和HFpEF组641例,分析3组临床特点,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与HFpEF组比较,HFrEF组年龄更低[(70.0±7.5)岁vs(74.7±7.8)岁],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梗死比例更高(20.4%vs 0.3%,54.9%vs 12.6%),高血压和心房颤动比例更低(59.0%vs 86.6%,22.7%vs 83.5%,P0.05)。HFmrEF组男性、吸烟和心房颤动比例与HFrEF组相似(P0.05)。HFrEF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HFmrEF组和HFpEF组(45.1%vs 26.7%和26.4%,P=0.000),HFmrEF组发生率与HFpEF组相似(P0.05)。年龄、男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左心房内径为HFrEF组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尿酸是HFmrEF组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冠心病、谷草转氨酶、肌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为HFpEF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3种类型心力衰竭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因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将523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和HFpEF,比较其临床特征、观察预后指标差异。将274例HFpEF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228例)和65岁组(46例),分析≥65岁组HFpEF患者心衰再次住院危险因素。结果: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BMI、胆固醇、白蛋白更高,女性患者更多,心率、肌钙蛋白-I、脑钠肽(BNP)、胆红素、尿酸、水肿更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入院后30d全因死亡率更低(均P0.05)。与HFmrEF患者相比,HFpEF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更高,心率、肌钙蛋白-I、BNP、胆红素、尿酸、白细胞、尿素氮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年龄、尿素氮、心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为HFpE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合并心房颤动多为≥65岁HFpEF患者出院1年内心衰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FpEF患者近期、远期预后较差,HFpEF有不同于HFrEF、HFmrEF的临床特征,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IC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425例。根据基线、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HFimpEF组(基线LVEF≤40%,复查LVEF>40%,n=95)、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复查LVEF为41%~49%,n=84)、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基线LVEF≤49%,复查LVEF≤40%,n=178)、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基线LVEF及复查LVEF均≥50%,n=68)。比较四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情况、全因死亡率、全因再入院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ICM合并HFimpHF患者全因死亡、全因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HFimpEF组年龄小于HFpEF组,收缩压(SBP)低于HFpEF组,舒张压(DBP)低于HFrEF组(P<0.05);HFimpEF组基线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27例心衰患者,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14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组145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137例。另纳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53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心衰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各心衰组(均P<0.05),NT-proBN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各心衰组(均P<0.05)。HFrEF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HFmrEF组与HFpEF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HFmrEF组与HFpEF组(均P<0.05);HFmrEF组与HFpEF组间25(OH)D和NT-proBN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RVOT、PAP、NT-proBNP均呈弱负相关性(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HFpEF患者,另取同期收治的149例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合并症、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主动脉内径(AAO)、主动脉根部内径(AOR)、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对室壁厚度(RWT)]、实验室指标[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肌钙蛋白T(TnT)、C反应蛋白(CRP)]。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及对症治疗,随访1年,统计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HFpEF组女性患者占值高于HFrEF组,且年龄、收缩压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高血压、贫血及心房颤动患者占值高于HFrEF组(P0.05);HFpEF组LVEF、IVST、RWT大于HFrEF组,AOR、LVEDd小于HFrEF组(P0.05);HFpEF组血浆BNP水平及血清Hb水平低于HFrEF组(P0.05);随访1年,HFpEF因心脏事件反复住院率及心源性死亡率与HFrE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FpEF患者临床特征与HFrEF虽存在明显差异,但预后与HFrEF无明显差异,其防治工作临床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差异。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力衰竭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年龄≥60岁患者385例,按LVEF分为HFrEF组96例、HFmrEF组34例和HFpEF组25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心力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检验结果和治疗情况,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综合特征的差异。结果 HFmrEF组高血压比例最高(67.7%),瓣膜疾病比例次之(29.0%)。HFmrEF组住院期间静脉用硝酸酯类(44.1%vs 25.0%和16.5%)、出院肌酐[(131.66±55.7)μmol/L vs(80.49±33.97)μmol/L和(85.50±37.81)μmol/L]明显高于HFrEF组和HFpEF组;应用螺内酯和米力农的比例低于HFrEF组,而高于HFpEF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瓣膜疾病是老年HFmrEF的主要病因;且以男性和心功能Ⅳ级居多;此类患者出院肌酐水平偏高;同时,这部分老年心衰患者的转归尚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点及复律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00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将研究对象分为无心力衰竭组、HFpEF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组。分析4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HFpEF组病人进行射频消融术,比较HFpEF组病人术前和术后6个月指标变化,观察随访期间HFpEF组病人出院情况。结果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HFpEF组女性及心功能Ⅲ级、Ⅳ级比例升高,年龄增大,体质指数(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固醇(T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大(P均<0.05);与HFrEF组比较,HFpEF组女性和心功能Ⅱ级、Ⅲ级比例升高,心功能Ⅳ级比例降低,年龄增大,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BNP、NT-proBNP、TC、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AD和LVEDD减小,LAVI和LVEF增大(P均<0.05);与HFmrEF组比较,HFpEF组女性和心功能Ⅱ级比例升高,BMI升高,心率降低,收缩压升高,BNP、NT-proBNP、TC、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AD和LVEDD减小,LAVI和LVEF增大(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HFpEF组病人收缩压降低,心率增大,HDL-C水平升高,BNP、NT-proBNP、Hcy、TC水平降低,LVEDD减小,LVEF增大(P均<0.05);随访期间HFpEF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9.74%,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18.42%,心源性死亡率为6.58%,非心源性死亡率为17.11%,脑卒中发生率为7.89%。结论心房颤动合并HFpEF多见于老年女性、心脏功能差、肥胖、高血压者,具有向心性肥厚和明显舒张功能不全特点,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心房颤动合并HFpEF病人左心功能,临床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表型,处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之间的"灰色区域",目前研究对于HFmrEF是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还是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的"过渡阶段"存在一定争议.现对HFmrEF的流行病学、机制、治疗和...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成年人群中,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约为0.9%,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50%以上~([1])。HFpEF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拟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介绍HFpEF的治疗研究进展。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对于HFpEF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症、危险因素等,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急性脑卒中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31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217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77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46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9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史、认知功能评分量表以及本次脑卒中责任病灶部位等,比较3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FrEF组入院收缩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HFmrEF组和HFpEF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糖尿病、心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HFmrEF组和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FpEF组左心室肥厚比例高于HFrEF组和HFmrEF组(P0.01)。认知障碍的总体发生率为54.8%,其中HFrEF组为66.2%,HFmrEF组为50.0%,HFpEF组为4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收缩压以及糖尿病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2.757,P=0.017;OR=0.971,P=0.001;OR=2.293,P=0.031)。结论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急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糖尿病病史以及收缩压降低,要重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种不同类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常见心血管及非心血管慢性病负担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CHF患者4650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1627例(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723例(LVEF 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2300例(LVEF≥50%),对比3组合并18种常见心血管及非心血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疾病数目及组合情况。结果 老年CHF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数目(1.12±0.73)种,合并非心血管疾病(2.90±1.32)种,HFpEF组合并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及所有慢性病数目分别为(1.17±0.70)种,(3.06±1.37)种,(4.23±1.67)种,HFpEF组合并5种及6种疾病高于HFrEF组和HFmEF组(P<0.05)。血脂异常&贫血&慢性肾脏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贫血分别是最常见的三元非心血管疾病多病组合和四元所有慢性病多病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肺部超声在不同心衰(HF)类型中应用的差异,并分析肺部超声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急性HF患者,射血分数(EF)保留型HF组(HFpEF)48例;EF减低型HF组(HFrEF)76例。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以及心肺超声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肺水B线在两种HF类型中分别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E/e’和左室EF(LVEF)的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HFpEF组和HFrEF组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HFpEF组的LVEF、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HFrEF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下腔静脉直径均明显小于HFrEF组。两组患者的左房前后径、E/A、肺动脉压(PAP)、E/e’和B线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HFpEF组中B线与E/e’的相关性优于NT-proBNP(r=0.886,r=0.755),而在 HFrEF组中肺水B线与NT-proBNP的相关性优于E/e’(r=0.829,r=0.737)。结论 无论HFpEF,还是HFrEF,B线与NT-proBNP、E/e’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SB)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12家医院因CHF住院患者3 674例,剔除缺失数据患者,共2 692例患者进入研究,分析TSB水平与心功能级别、年龄、性别、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CHF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TSB水平升高(P0.01),与心功能Ⅱ级组相比,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的TSB水平增高(P0.01),与心功能Ⅲ级组相比,心功能Ⅳ级组的TSB水平增高(P0.01)。不同射血分数CHF患者TSB水平有差异,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的TSB水平高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P0.01),HFmrEF与HFrEF组TSB水平相近(P0.05)。男性的TSB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CHF患者的TSB水平各不相同,以青年组的TSB水平最高(P0.01),中年组、年轻老年组、老年组之间TSB水平相近(P0.05)。CHF患者TSB水平与LVEDd和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TSB水平越高;青年患者TSB水平最高;男性的TSB水平明显高于女性;TSB水平与LVEDd和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心力衰竭类型对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肾脏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肾功能不全[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60 ml·min-1·(1.73 m2)-1]合并心力衰竭随访时间≥ 2年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组(LVEF < 40%)、射血分数轻度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组(40% ≤ LVEF < 50%)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组(LVEF ≥ 5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心力衰竭(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HF(HFrEF,LVEF4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HF(HFpEF,LVEF50%),还有学者将LVEF=40%~50%称之为射血分数边缘的HF(HFbEF)。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HFrEF,此类患者可能有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或是其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超声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3月~2016年5月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86例,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组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一般资料采集、实验室检测及超声检查。结果 1HFp EF组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HFrEF组(P0.05)、总胆固醇水平高于HFrEF组(P0.05)。2HFp EF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小于HFrEF组(P均0.05),室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HFrEF组(P均0.05)。3HFp EF组血浆NT-pro BNP水平与HYHA分级、LVEDD、LA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307、0.253(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7(P0.05)。结论 NT-pro BNP及超声指标与HFp E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应用能够为HFp EF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