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中药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用祛痰化瘀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及祛痰化瘀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每日1次,每次60 min。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同时记录两个组别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均改善,治疗组心绞痛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均改善,治疗组TNF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祛痰化瘀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血清TNF水平。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53-1256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Ang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前后根据CRF表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ngⅡ的含量。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AngⅡ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ng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抑制血浆中AngⅡ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味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化瘀汤。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76.67%、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70.00%均高于对照组的36.67%、33.33%(均P0.01)。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情况和发作频率均有好转,硝酸甘油用量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加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且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好转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体外反搏术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AngⅡ、VCAM-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前后根据CRF表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ngⅡ、VCAM-1的含量。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AngⅡ、VCAM-1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ngⅡ、VCAM-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抑制血浆中AngⅡ、V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03-2105
目的:对体外反搏及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系统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方法:将160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38例、中药治疗组43例、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39例,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体外反搏治疗组、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76.8%,75.0%,82.9%,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74.4%,72.5%,82.9%,对照组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体外反搏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及体外反搏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增加了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疗程4周。疗程结束评定中医症候、心电图及心绞痛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理气化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5.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5.6%和44.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5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疗效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心电图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理气化瘀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栓素A_2(TXA_2)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CRF表评定2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ngⅡ及TXA_2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积分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在心绞痛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AngⅡ、TXA_2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AngⅡ、TXA_2含量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抑制AngⅡ、TXA_2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  相似文献   

11.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李飞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30-31,33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祛痰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自拟化瘀祛痰汤,适时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均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均较好,心绞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瘀祛痰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异,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且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血瘀型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抗血小板、调脂、扩冠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祛痰之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导联心电图ST段下移总和(ΣST)、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ΣST及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化瘀祛痰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稳定型心绞痛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观察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心绞痛积分。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降浊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降浊汤,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液中MMP-1、MMP-2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的症状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MP-1、MMP-2改善显著(P<0.05)。结论:益气降浊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心室重构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主症状评分、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vs 72.73%)(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Q五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辅以益气补肾活血方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胸痛、胸闷症状,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30 d为1个疗程,分别对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均优于对照组的76.32%和 52.63%(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从脾论治"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由国内6家中医院招募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和"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健脾和血祛痰方或者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比较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4%,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7%,高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Ⅱ级患者和既往高血脂病史患者两个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躯体受限维度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积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中医证候计分表总分、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与试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肢体沉重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对脘痞症状改善显著高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脾论治"法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在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薛婧 《国医论坛》2013,28(2):26-2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四项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SOD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心电图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缓解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征象,减少患者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