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56例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对照组术中予以丙泊酚持续泵入,观察组予以1%~2%七氟醚持续吸入麻醉、丙泊酚低浓度持续泵入,观察对比2组术中维持麻醉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2组手术2 h(t_1)、术毕(t_2)、术后24 h(t_3)时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前(P均0. 05),但观察组t_1~t_3时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t_1~t_2时Sjv(O2)值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均0. 05);观察组t_1~t_2时Sjv(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为(6. 25±0. 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 38±0. 75)分(P 0. 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抑制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中的炎性反应,并可保障局部脑组织供氧,继而有助于发挥积极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急性颅内出血患者血清炎性指标、GCS评分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术中采取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与丙泊酚静脉泵注麻醉,观察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颅内压、GC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第14天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毕(t_1)、手术结束后12 h(t_2)、手术结束后24 h(t_3)血清S-100β、NSE、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_0)(P均0.05),但观察组上述各时间点S-100β、NSE、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t_1、t_2、t_3时点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t_0时点(P均0.05),且观察组t_3时点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急性颅内出血患者在开颅手术过程中的炎性因子释放,有效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分别和瑞芬太尼合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瑞芬组)和B组(丙泊酚十瑞芬组),两组均背景输注瑞芬太尼。A组用面罩法吸入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B组静注丙泊酚诱导维持麻醉,术中根据生命体征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榆注速度及七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病人的体动反应以及苏醒时间和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sp0:及HR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麻醉后MAP、HR值均较麻醉前减低,但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苏醒时间B组比A组延长。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可安全的应用于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S组,常规诱导麻醉,气管插管,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 min(T2)、去气腹后10 min(T3)不同时点患者的眼内压(IO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与T0时相比,T1、T2时IOP均有所上升。与S组比较,P组IOP上升的幅度更大。结论吸入七氟醚可抑制气管插管和腹腔镜手术气腹后引起的患者IOP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醚与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100例,分别行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前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完毕苏醒后,2组患者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下降,而FEV1/FVC无明显变化,七氟醚组患者苏醒后FVC相比丙泊酚组明显降低,其他各项指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会使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而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身体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H组)。R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H组0.8%~2.0%异氟醚,比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手术结束,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H组(P0.05),瑞芬太尼组(R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组(H组)。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不同麻醉方案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和经济效益。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66例)、丙泊酚组(67例)和联合组(67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案。比较3组患者麻醉和苏醒质量、麻醉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术前、术后3d检测免疫反应指标。结果七氟醚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短于联合组,丙泊酚组高于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七氟醚组、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显著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显著高于七氟醚组,但追加麻醉费用低于七氟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 d CD4、CD8、CD4/CD8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3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及麻醉恢复质量相近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案中,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变化及复苏质量。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ASAI-II级5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I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琥珀胆碱。麻醉维持,R组采用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6~8g/mL,丙泊酚3g/mL,A组异氟醚持续吸入浓度2%~3%,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min、气腹后5min、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麻醉复苏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的MAP、HR、Glu改变与诱导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I组各观测点MAP、HR、Glu值高于诱导前(P0.05);并且与同时点的瑞芬太尼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复苏快,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患儿8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吸入七氟醚,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心率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躁动发生率为9.3%,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23.3%;组间对比(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防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全身麻醉的140例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2组均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吸入2%~3%七氟醚,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MAC值维持在1.0~1.3,维持BIS值在40~60。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给予肌肉松弛药物,同时在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泵注,拔除气管导管后停药;对照组不给予瑞芬太尼泵注。结果拔管前及拔管后1 min2组HR、SBP以及DBP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后3,5,10min,瑞芬太尼组HR、SBP以及DBP与拔管后1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HR、SBP以及DBP与拔管后1 min及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前、拔管后1 min 2组HR、SBP以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前2组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后各时间点,瑞芬太尼组血糖变化不明显,对照组血糖均较拔管前及瑞芬太尼组明显升高(P均0.05);2组拔管后各时间点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拔管前(P均0.05),但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拔管期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利于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能保证患者围拔管期更平稳地渡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婴幼儿门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I-Ⅱ级的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氯胺酮6-8mg/kg肌注,术中氯胺酮1-1.2mg/(kg.h)麻醉维持;B组:给予七氟醚8%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u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瑞芬太尼0.10~0.25ug/(kg.min),七氟醚1~1.5MAC(2%~5%)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结果:A组诱导后患儿心率增快(P<0.01)、血压上升(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术后B组患儿自主睁眼时间显著早于A组(P<0.01),而发生躁动病例多于A组.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门诊婴幼儿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斜疝手术的效果比较。方法:择期行高位结扎术小儿患者40例,年龄3—7岁,随机双盲分为2组,每组20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与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组(P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与P组相比,S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P〈0.05),但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斜疝手术均安全、有效,是可行的,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较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诱导、苏醒时间优势明显,但需适度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55例颅脑外伤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7)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n=78)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皮质醇、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去骨瓣即刻(t_2)、麻醉维持时(t_3)、手术结束即刻(t_4)、拔管即刻(t_5)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脑水肿、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t_0~t_5 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t_1~t_4 DBP、SBP、HR均低于t_0(P均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类似,但后者对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抑制更加有效,且术中脑水肿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对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20例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吸入麻醉组(吸入组)和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各10例,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组)或丙泊酚(静脉组)联合芬太尼诱导,七氟醚(吸入组)或丙泊酚(静脉组)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后(T1)、注射芬太尼后(T2)、气管插管后(T3)、手术开始前(T4)、术中30min(T5)、60min(T6)、术毕(T7)等时间点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率(CBF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观察两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吸入组的Vm、Vs及Vd一直维持在较高于T0的水平,而静脉组则从意识消失后的T1开始一直显著低于T0值(P〈0.05、P〈0.01);T3-T7等时点吸入组的Vm和Vs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P〈0.01),Vd亦在T5、T6高于静脉组(P〈0.05)。结论:在同等麻醉深度条件下,丙泊酚静脉麻醉能显著降低脑血流,但对脑血管张力无影响;七氟醚吸入麻醉能维持脑血流稳定,并轻微降低脑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ASA分级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深BIS组(D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浅BIS组(L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从切皮至术毕通过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七氟醚调节BIS值在目标值范围。记录麻醉开始(t0)、术毕(t1)、拔管(t2)、拔管后5 min(t3)的HR、MAP;记录麻醉开始、术中和拔管后5 min的BIS值;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麻醉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 2组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和t3时的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时间均明显短于D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全麻后苏醒质量,更适用于老年胃肠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次应用右美托咪定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全麻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应用阿曲库铵并连接呼吸机,而后给予七氟醚并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照组患者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至气管导管拔除,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苏醒期呛咳反应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5 min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及拔管后5 min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苏醒期呛咳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在手术结束10 min前停用瑞芬太尼并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很好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表现及麻醉安全性,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Sev)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酶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CVR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ev预处理组(S组),每组30例。S组在麻醉诱导后吸入1.0%的Sev,30 min后洗脱,至体外循环(CPB)开始时使呼气末Sev浓度均0.1%。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IS值保持在40~50。C组不吸入Sev,其余用药同S组。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时(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及术后24 h(t3)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IL-6、IL-8、TNF-α、c Tn I、CK、CK-MB水平。结果 t2和t3时,2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t0和t1时明显升高(P均0.05),t3时较t2时明显降低(P均0.05),S组t2和t3时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t0时2组血清c Tn I、CK和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t1~t3时明显升高(P均0.05),S组t1~t3时血清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明显减轻CVR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和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TIVA组,n=45)和七氟烷组(SEVO组,n=45)。TIVA组采取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麻醉诱导,术中采取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纯静脉维持麻醉;SEVO组采用七氟烷、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诱导,术中采取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测定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t_0),手术结束即刻(t_1),术后24 h(t_2)、48 h(t_3)、72 h(t_4)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NK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手术结束后,除CD8~+以外,2组所有的免疫监测指标都相比t_0时刻明显下降(P均0.05)。SEVO组CD3~+、CD4~+、NK细胞和CD4~+/CD8~+比值都明显低于TIVA组(P均0.05),但2组B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保护效果优于七氟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七氟醚吸入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MAP、HR、SPO2波动小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联合舒芬太尼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且镇痛和镇痛效果、术后意识恢复上有一定的优势,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1~6岁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均少于氯胺酮组。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