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接活跌打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为治疗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接活跌打膏外敷治疗)、对照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进行治疗,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12周随访,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优良率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及肿胀,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越性。方法:将2002年9月-2005年1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进行比较。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稳定性骨折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3.
王梅  高志朝 《中医正骨》2012,24(5):17-1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84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药夹板外固定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4、6、8、12周后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2个月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中药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中药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优于西药,同时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冯恩辉  魏力  王海洲  何倩伟  陈海云 《新中医》2016,48(10):112-114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器在预防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桡骨复位丢失的作用。方法:将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配合持续牵引器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试验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掌倾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器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鲜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对照组90例,单纯手法复位不使用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任何药物。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44%,对照组优良率85.5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不超腕关节外固定,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小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国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A组)并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B组)比较分析结果:平均10个月(4-18个月)回访,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0例)在维持骨折对位、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 (28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A组)93%,(B组)76%,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快特点,是绝大多数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三味骨伤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味骨伤胶囊口服。2组均观察3个月,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程度变化,治疗3个月后腕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腕关节掌屈角、背伸角、尺偏角、桡偏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旋前角、旋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三味骨伤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缓解疼痛、肿胀程度及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纸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优越性.方法:6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纸夹板组20例,木夹板组20例,石膏组20例.经复位、固定后,分别在4周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比较又侧肢体的甲襞微循环、第二掌骨骨密度,并以比正常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纸夹板在疗效、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患肢甲襞微循环和第二掌骨骨密度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纸夹板能有效地保证固定的稳定,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符合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海洲  冯恩辉  陈平 《新中医》2015,47(1):116-11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对位的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比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间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试验组桡骨高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相当(P>0.05)。治疗后3月,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试验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后,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三期辨证施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愈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7%,且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腕关节功能对比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6.
徐德利 《河南中医》2016,(7):1260-126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服,汤剂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1.51±14.82)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0.98±10.36)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为63.33%,两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汤剂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2组均行中医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对照组加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小夹板拆除、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夹板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为97. 1%,对照组为88. 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稳定骨折,迅速缓解患肢肿胀和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结果:复位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将1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DEF组)和夹板固定组(SEF组);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经平均13.7个月的随访,对两组进行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并对得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支架固定组复位得分、功能得分均高于夹板固定组,其中复位评分DEF组优良率为82.3%,SEF组为4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评分DEF组优良率为88.7%,SEF组为5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在维持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小夹板外固定,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的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4组,均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分别采用单纯石膏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再对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以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先石膏后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有利于维持骨折位置、肿胀消退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