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婷婷 《新中医》2018,50(10):197-200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均予醋酸泼尼松片、呋喃硫胺片、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盐酸金霉素眼膏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针刺护理、健康护理等多种措施。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H-B)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H-B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用15天;治疗组加用牵正胶囊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面部残疾指数(PDI)、躯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快、较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系统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40%,高于对照组的15%。两组治疗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改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治疗后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治疗;对照予常规电针治疗,7天1个疗程,分别在第2、第4个疗程结束后,通过记录2组中医症候评分、总有效率、治愈率、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医症候积分比较: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和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2组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73.3%,对照组痊愈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use-Brackmann(H-B)比较: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H-B评分均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运动传导比较:2个疗程后,2组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均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与常规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效,但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治疗4个疗程后,较常规电针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面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运用三部推拿疗法与针刺(电针)疗法,并对其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型)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展开观察和疗效评价。方法:纳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患者76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予营养神经药物口服;治疗前3次(第1周),两组均予患侧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第4次(第2周)起均予患侧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每次针刺(电针)治疗前予三部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针刺(电针)前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共治疗9次(3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次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9次后,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次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部推拿结合针刺(电针)疗法和传统推拿结合针刺(电针)疗法均可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患者恢复面神经功能,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前者较后者在病程上具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针灸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7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A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B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C组采用分期电针治疗,D组采用分期经筋排刺治疗,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并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5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分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垂放血治疗。观察2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及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上,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的疗效比单纯电针分期治疗效果明显,可更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马钱子外敷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60例在针刺基础上联合马钱子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症状(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鼓腮受限、示齿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面部残疾程度[面部残疾指数(FDI),包括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及面神经功能(H-B)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面神经麻痹症状各项积分和FDI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FDIP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6.7%(4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马钱子外敷较单纯针刺治疗能更显著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面部麻痹症状和麻痹程度,能够有效促进疾病的预后转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蒙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医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比较两组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降低显著且所需痊愈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疗效为80%,治疗组总疗效为9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改善面部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贺氏火针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85例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3、4周H-B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2、3、4周H-B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2、3、4周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较本组治疗前缩短(P0.05),波幅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波幅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走罐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患者于发病7天内均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期间均予口服弥可保及维生素B1.两组均于发病后1周始行患侧面部针刺治疗.但治疗组配合走罐及耳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H-B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值均<0.05).结论:针刺、走罐配合耳针及单纯针刺均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但针刺、走罐配合耳针疗效要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和改良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各时间点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上一时间点有所降低,相邻两时间点之间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面神经功能的评分方面,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及8周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电针与化风丹的联合应用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火灸牵正联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特发性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研究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牵正联合口服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症状评分表、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价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口角歪斜、面部表情、鼻唇沟变浅、眼裂闭合、额纹消失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裂闭合等中医症状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面神经总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Sunnybrook面神经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火灸牵正联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均伴有耳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急性期加针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穴治疗;对照组30例急性期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2组均予地仓、颊车、攒竹等穴针刺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耳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及治疗1、2、3周时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3 d后,耳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7 d后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3周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2、3周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取穴针刺疗法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优势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耳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轻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H-B)功能值、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问卷量表(FDI)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激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减轻面部神经残疾及活动损伤程度,并不会因刺激程度加重而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密波对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电针密波针刺面部腧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均为4周28天,观察两组疗前和疗后面瘫的恢复情况以及对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采用Housc-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面瘫治疗效果,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来评定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面瘫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面肌痉挛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40%。结论:电针密波治疗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