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9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9例患者中,3年内共复发121例,复发率3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组(n=121)和未复发组(n=278)患者的年龄、术后孕次、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术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修订的(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内异症分期标准评分、术前用药史、痛经史、生育史、病变侧及术后抗雌激素治疗的坚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比值比(odds ratio,OR)=5.6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82-8.760]、术后r-AFS评分(OR=4.252,95%CI:2.539-11.280)、术前用药史(OR=6.798,95%CI:1.961-5.895)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孕次(OR=0.553,95%CI:0.102-0.512)、术后抗雌激素治疗(OR=0.738,95%CI:0.111-0.405)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内异症患者应注意术后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分别采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和小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高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90 d及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超高龄(≥80岁)LAA患者182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和1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90 d内,不稳定斑块(OR=2.015,95%CI1.132-3.011,P=0.024)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病1年内,糖尿病(OR=3.351,95%CI 1.724-7.816,P=0.007)、颈动脉狭窄程度(OR=2.035,95%CI 1.140-3.118,P=0.021)及斑块性质(OR=2.205,95%CI1.545-4.770,P=0.013)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超高龄LAA患者,不稳定斑块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均与远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再按是否复发分为亚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BPPV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吸烟和饮酒比例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比例较低(均P0.05)。男性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1年内复发率为20.2%,显著低于女性组31.5%(P=0.033)。年龄、家族史、糖尿病、后循环缺血和骨质疏松与男性BPPV患者复发相关(均P0.05);年龄是男性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OR=1.331,95%CI 1.015~4.072,P=0.002)。女性BPPV患者复发亚组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后循环缺血和骨质疏松比例更高(均P0.05);年龄、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均是女性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OR=2.040,95%CI 1.314~5.680,P=0.000;OR=1.375,95%CI 1.072~4.044,P=0.007;OR=1.216,95%CI 1.081~5.087,P=0.011)。结论:不同性别BPPV患者临床特征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静滴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54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压缩泵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结果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能迅速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在吸气性喉鸣消失时间、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声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好,均治愈出院。结论布地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60例癫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癫痫患者60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清乳酸水平,采用PCR联合限制性酶切法检测mtDNA突变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乳酸水平[(4.23±1.51)mmol/L]和mtDNA突变率[(41.56±11.21)%]高于对照组[(1.68±0.34)mmol/L、(2.03±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外伤史(OR=13.439,95%CI:2.966~60.890,P=0.000)、母亲妊娠年龄≥35岁(OR=3.182,95%CI:1.386~7.306,P=0.005)、有颅内感染史(OR=4.714,95%CI:1.619~13.782,P=0.003)、有热性惊厥史(OR=6.000,95%CI:1.891~19.043,P=0.001)、有癫痫家族史(OR=7.429,95%CI:3.018~18.285,P=0.000)和发生mtDNA突变(OR=35.905,95%CI:8.280~155.702,P=0.000)是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史、母亲妊娠年龄≥35岁、颅内感染史、热性惊厥史、癫痫家族史和发生mtDNA突变是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乳酸水平与mtDNA突变发生情况对癫痫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未完成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胶囊内镜小肠检查282例患者资料,统计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282例患者中,未完成检查者有45例,未完成率为16.0%(45/282)。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3.261,95%CI 1.084~9.815,P=0.035)、年龄(64.78±13.23)岁(OR=1.046,95%CI 1.007~1.086,P=0.020)、胃内时间[59.78(27.89,108.67)]min(OR=1.014,95%CI 1.005~1.024,P=0.004)、消化道出血(OR=3.017,95%CI 1.025~8.880,P=0.045)、腹部手术史(OR=4.902,95%CI 1.553~15.470,P=0.007)是检查未完成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95.20±26.16)g/L(OR=0.977,95%CI 0.957~0.998,P=0.033)、白蛋白(35.73±7.11)g/L(OR=0.871,95%CI 0.790~0.961,P=0.006)是检查未完成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胃内时间、消化道出血、腹部手术史是胶囊内镜小肠检查未完成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除评估肠道狭窄情况外,也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年龄、BPPV病程、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PPV病程(OR=2.171,95%CI为1.194~3.946,P=0.011)、复位次数≥10次(OR=3.040,95%CI为1.249~7.403,P=0.014)是影响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随着治愈后时间的推移,BPPV复发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等常规对症治疗,低剂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剂量组则给予冲击剂量(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低剂量组的85.00%(P<0.05);高剂量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血清IL-6、IFN-γ、TNF-α、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与低剂量组(15.00%)相当(P>0.05)。结论: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较于低剂量对于小儿重症MPP的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症状缓解时间的缩短、炎症反应的抑制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影响我国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状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肠道准备优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部手术及结肠镜检查史、心肺等合并症、肠道准备前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期间运动时间、排便次数、最后一次排便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道准备不足率为31.46%。与肠道准备不足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18),腹部手术史[优势比(odds ratio,OR)=2.83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12~5.423),合并脑卒中(OR=2.853,95%CI:1.534~5.183),合并慢性便秘(OR=3.464,95%CI:1.673~6.982),用药剂量不足(OR=4.934,95%CI:1.934~11.234),非少渣流质饮食(OR=2.984,95%CI:1.498~5.983),运动时间<30 min(OR=2.475,95%CI:1.253~4.886)],服药后大便次数(P<0.001)。结论:老年患者的既往患病史及用药剂量、饮食种类、运动时间与肠道准备情况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患者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随访颈部动脉夹层(CAD)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从多个层面分析CAD管腔不全再通的影响因素。 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壁内血肿型CAD的患者105例(126支病变血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第3、6、12个月行CDFI随访检查,依据CDF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完全再通与不全再通2组,分析患者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动脉狭窄程度、药物治疗等因素对CAD再通性的影响。 结果126支夹层血管中,不全再通组共54支(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OR=3.594,95%CI:1.430~9.033,P=0.007)、有高血压病史(OR=3.037,95%CI:1.079~8.544,P=0.035)、就诊距发病时间>30 d(OR=3.135,95%CI:1.122~8.759,P=0.029)、血管闭塞(OR=7.381,95%CI:2.620~20.795,P=0.000)均是CAD不全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AD的发病原因、壁内血肿累及范围、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方式等不是影响CAD管腔再通的因素(P均>0.05)。 结论应用CDFI诊断并及时随访CAD患者,并结合年龄、高血压病史、治疗时机、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评估CAD患者的预后再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下肢静脉溃疡(VLU)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方法以英文关键词"varicose ulcer/venous ulcer""non-healing/delayed healing/poor healing""factor/risk factor/influencefactor"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linicaltrials.gov,ProQuest,Open Grey。以"下肢静脉溃疡/静脉性溃疡、延迟愈合/难愈、危险因素/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894例患者,失访520例,累计病例组914例,对照组2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5%CI(1.01,1.03),P<0.01]、踝关节活动度[OR=4.77,95%CI(1.79,12.73),P<0.01]、溃疡大小[OR=1.27,95%CI(1.10,1.47),P<0.01]、溃疡持续时间[OR=1.08,95%CI(1.01,1.16),P=0.03]、DVT史[OR=2.21,95%CI(1.06,4.63),P=0.03]、踝肱指数<0.8[OR=8.71,95%CI(4.22,17.99),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OR=1.37,95%CI(1.08,1.73),P<0.01]7个危险因素与VLU愈合延迟有关联,而BMI[OR=0.98,95%CI(0.83,1.16),P=0.82]、>50%伤口床覆盖纤维蛋白[OR=1.88,95%CI(0.99,3.57),P=0.06]、糖尿病[OR=1.10,95%CI(0.70,1.75),P=0.67]、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史[OR=1.73,95%CI(0.50,6.00),P=0.39]与VLU愈合延迟无关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年龄、踝关节活动障碍、溃疡大小、溃疡持续时间、DVT史、踝肱指数<0.8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VLU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识别VLU愈合延迟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缩短VLU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 387名,应用统一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并测定肺功能,记录COPD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387名中配合调查者1 920名,资料完整可用于分析者1 873名,其中175例诊断为COPD,COPD患病率为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174,95%CI:0.107~0.284,P=0.000)、年龄(OR=0.505,95%CI:0.430~0.593,P=0.000)、体质量指数(OR=0.696,95%CI:0.513~0.944,P=0.020)、受教育程度(OR=0.388,95%CI:0.184~0.820,P=0.013)、经济收入(OR=2.082,95%CI:1.418~3.058,P=0.000)、儿时咳嗽史(OR=0.766,95%CI:0.608~0.967,P=0.025)、厨房通风(OR=1.480,95%CI:1.085~2.018,P=0.013)、吸烟(OR=0.82,95%CI:0.687~0.979,P=0.028)、被动吸烟(OR=0.213,95%CI:0.143~0.373,P=0.000)与COPD发病相关。结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较高,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COPD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迅速、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发生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计算机检索由建库至2019年11月的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按拟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取中国人群TKA后发生PJI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相关危险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吸烟、术后放置引流)的合并优势比(OR)值和95%CI,分析各危险因素与TKA后发生PJI的关联强度。 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95%CI)由高到低依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OR=4.84,95%CI:1.87~12.49)、激素治疗史(OR=4.75,95%CI:2.84~7.93)、糖尿病(OR=2.57,95%CI:2.00~3.30)、手术时间(OR=2.19,95%CI:1.57~3.04)、术后放置引流(OR=2.09,95%CI:1.44~3.04)、吸烟(OR=1.76,95%CI:1.26~2.44)、术中出血量(OR=1.34,95%CI:1.06~1.70)。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放置引流、吸烟、术中出血量均为TKA后PJI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与TKA后发生PJI的关系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2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抗病毒、脱水及脑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规范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及神经系统症候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总伤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并丙种球蛋白,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及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不同用法对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采用常规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期间收治的24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与非HT组(NHT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治疗时间(OT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38例,占15.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0.737,95%CI:0.765~1.048)、溶栓前NIHSS评分(OR=0.590,95%CI:0.428~0.814)、OTT(OR=0.351,95%CI:0.530~1.185)、血尿酸(OR=0.954,95%CI:0.928~0.980)、溶栓前收缩压(OR=0.819,95%CI:0.737~0.910)、脑白质疏松(OR=0.459,95%CI:0.865~0.912)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溶栓前收缩压、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应谨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搜集300例BPPV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后电话随访一年,将完成随访228例患者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0例和未复发组168例,并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伴发基础疾病和生活相关因素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过度劳累(P<0.01),年龄≥45岁(P<0.01)、经常出差(P<0.01)、长期使用电脑(P=0.003)、有睡眠障碍(P=0.002)、口服钙片(P=0.002)及伴发后循环缺血(P=0.025)和高脂血症(P=0.004)与BPPV复发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10.20,P<0.01)、过度劳累(OR=2.612,P=0.006)、经常出差(OR=5.257,P=0.006)、长期使用电脑(OR=3.870,P=0.003)、有睡眠障碍(OR=2.612,P=0.039)、伴发后循环缺血(OR=3.411,P=0.043)或伴发高脂血症(OR=2.299,P=0.047)是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45岁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最大。 结论 年龄是BPPV患者复发的最大危险因素;而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过度劳累、睡眠障碍、长期使用电脑以及经常出差也是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