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剑琼  吴芳芳 《安徽医学》2019,40(6):627-631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左室三维斑点追踪参数变化,分析整体面积应变(GAS)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增高的相关性,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判断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和肿瘤科住院的79例无心脏疾病症状和体征,且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6个周期AC化疗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并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4个阶段的24 h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轴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数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应变参数判断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同时测量血清Hs-c Tn T浓度,分析Hs-c Tn T与GAS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各阶段Hs-c Tn T浓度较化疗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所有测值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时GAS和GLS测值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的GAS和GLS测值分别比较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第6周期时GCS测值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的GCS测值比较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周期中GRS测值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后常规参数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化疗前并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化疗阶段GAS与Hs-c Tn T浓度呈负相关(化疗第2周期r=-0. 250,P=0. 023,化疗第4周期r=-0. 274,P=0. 012,化疗第6周期r=-0. 338,P=0. 00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中,GAS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 815),以GAS的绝对值小于31. 5%,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敏感度为81. 9%,特异度为80. 3%。结论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尤其是整体面积应变,可以较好地辅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左室收缩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早期损害的价值。 方法 选取32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以表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分别以化疗前一周内(A组)、第3个周期结束后1周内(B组)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一周内(C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收缩末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峰值 (Em、Am)、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采集左室心尖四腔、长轴、二腔切面及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部短轴切面动态图像,采用2D-STI软件获得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同一检查者间与不同检查者间测量GLS的误差通过应用Bland-Altman法来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组各阶段同化疗前基础状态比较分析如下:(1)三组间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Dd、LVDs、IVSd、LVPW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C组的Em/Am、e’、Em/e’明显减低,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组的GLS均较A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C二组间比较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GCS明显减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GCS虽也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GRS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蒽环类药物化疗可引起心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早期变化。因此,整体纵向应变(GLS)可作为早期监测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室亚临床心功能损害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左室心肌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常规二维超声、3D-STI检查,分析观察组化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期容积(LVESV)、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LVEDV、LVESV、GAS、GCS、GRS、GLS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的评估效能。结果 观察组化疗中期GAS、GLS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中期,当GAS、GLS截断值分别为31.0%、18.0%时,其诊断左室心肌功能损害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70、0.865,敏感度分别为93.9%、89.2%,特异度分别为95.0%、75.0%。结论 3D-STI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检测,GAS、GLS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中期药物心肌毒性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乳腺癌病人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药物后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早期左心室功能 改变,并探讨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参数对检测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2016-03 ~ 2018-03 期间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女性乳腺癌病人 30 例,均接受 6 周期的 TAC 联合化疗方案。分别检测病人接受 3 DST 后的化疗前基础状态、化疗 3 周期、化疗 6 周期后的左室壁整体收缩期应变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 GLS) 、径 向应变( GRS) 、圆周应变( GCS) 及面积应变( GAS) ,同时应用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室舒张末容积( LV- EDV) ,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每搏输出量( SV)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E/A 值。结果: ( 1)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 3 周期及 6 周期后病人左室 EDV、ESV、LVEF、SV 及 E/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2) 化疗 3 周期完成后左室 GLS 较化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周期化疗完成后左室 GLS、GAS 均较化疗前显著减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具有剂量累积性,且早期损害不易显现。三维超声斑点追 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所引起的心肌损害,为临床及时调整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检测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计算心肌综合指数(MCI),研究其监测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早期心肌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拟行6周期乳癌术后蒽环类化疗的患者51例,在进行化疗前及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后的 1 ~2 d内,分别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应用后者获得左室整体面积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及左心室扭转,计算左心室MCI,比较各组间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左室三维应变参数、扭转及MCI对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征集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MCI在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均较对照组、化疗前组明显减低(P<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以-235.75(%×°)为截断值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时,其特异度为90. 2%,敏感度为94. 1%.结论 MCI在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肌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3D-STI可早期检出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检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6个化疗周期,按检测时间点分为化疗前T0组,化疗周期T1、T2、T3、T4、T5、T6组,分别于化疗前及每个化疗周期后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3D-STI检查。结果:T1~T6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T0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测得的T4~T6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变(GLS)、面积应变(GAS)均低于T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组径向应变(GRS)及圆周应变(GCS)均低于T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技术可早期检测乳腺癌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对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肿瘤医院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蒽环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电图QT间期延长情况及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T)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cTnT、c Tn I值,超声心电图LVEDD、LVESD、LVET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7例,3-4级0例;对照组cTnT、c Tn I值、LVEDD、LVESD值化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T值化疗后和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18例,3-4级2例,其中1-2级较观察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联合三维超声心动图全自动左心定量(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HeartModel,3D-HM)技术在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5例,根据化疗第4周期内心电图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电图正常组(n=19)和心电图异常组(n=36)。分别于化疗前(T0)、化疗第2周期(T1)及第4周期(T2)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等参数;2D-STI技术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动态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的心脏毒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4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每例分为化疗前、首次化疗后、全疗程一半、全疗程结束4个阶段。进行血清肌钙蛋白T( cTnT)、肌钙蛋白I( cTnI)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同时应用2D-STI检测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 GSL)及应变率( GSRs)、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整体纵向应变率( GSRe、GSRa)。结果初次化疗后、全疗程一半、全疗程结束时cTnT、cTnI依次逐渐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中期GSRe、GSRa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L、GSRs虽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结束时GSL、GSRs、GSRe、GSRa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测定和2D-STI结合在观察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冲  姜雨亭 《当代医学》2021,27(31):130-132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为临床评估左心功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实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进行超声2D-STI检查的98例CHF患者,依据心衰部位不同分为全心衰竭组(n=50)、左心衰组(n=48).比较两组左心室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二维应变参数[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分析超声2D-STI在CHF患者左心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全心衰竭组LAD、LVDs、LVDd、LVEF水平均高于左心衰组,全心衰竭组GCS、GLS水平均低于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CS、GLS对左心衰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均>0.7,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二维应变参数GCS、GLS对左心衰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超声2D-STI可为临床评估CHF患者的左心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癌术后患者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左室扭转运动及心肌应变的改变.方法 选择47例乳癌术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累积剂量达0、120、240、360 m/m2 4个时点获取左室扭转及应变参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左心室扭矩(Tor)、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于评价左室运动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选取22例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蒽环类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达120 mg/m2时, Ptw、Tor明显低于0 mg/m2及对照组(P<0. 05).分析ROC曲线得出:Pt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5.8%,截断值为 11. 0°,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5. 1%,敏感性为 93. 6%;To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9. 6% ,截断值为1. 3°/ cm,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0. 0% ,敏感性为 89.4%.结论 Ptw、Tor可作为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参数,对指导临床及时调整用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雷  王玲  阮敏 《安徽医学》2017,38(4):408-4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28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4、6个周期(即累计剂量达100、200、300 mg/m2)后24~48 h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S、GLS在化疗4个周期[(-28.66±2.67)%,(-16.49±1.94)%]及6个周期[(-25.14±2.73)%,(-15.12±1.97)%]时,与化疗前[(-34.86±2.90)%,(-18.36±2.32)%]及化疗2个周期[(-34.05±2.09)%,(-17.75±1.91)%]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S与多柔比星累计剂量呈负相关(r=-0.815,P<0.05).整个化疗进程中,GCS、GRS无明显变化.结论 GAS对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早期左心室功损害的敏感性较高.3D-STI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心肌毒性的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38例NSCLC患者化疗前、化疗3周期和化疗6周期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脏组织多普勒及三维斑点追踪表现.比较3组间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三维应变参数对诊断心肌毒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化疗6周期GAS、GLS、GC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3周期(P<0.05),化疗3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的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Em)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Em/Am)与化疗前、化疗3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与化疗3周期的Em/A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AS、Em/A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及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以-30.5℅为截断值时,判断化疗药物对左室功能损害的特异性为88.2℅,敏感性为81.6℅.结论 3D-STI应变参数能早期敏感地反映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心肌毒性,GAS诊断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以为临床检测化疗药的心肌毒性提供早期、敏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症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和心脏高危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6周期后2个阶段;并选取20例未化疗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在各阶段行RT-3DE 检查,应用 QLAB 软件获得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并定量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化疗前,3组检查者的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形态较为一致,起伏有序;心脏正常组及心脏高危组的 RT-3DE 各测量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6周期后,心脏正常组及高危组的曲线形态改变明显,走形高低不一,同时这两组患者中部分测量参数较化疗前有所增高,这两种改变均以高危组改变更为明显(P <0.01)。结论蒽环类药物对于左室心肌的收缩同步性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收集AHCM患者21例(AHCM组)及健康志愿者21例(对照组),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获得并存储左心室三维动态图像,用4D AUTO LVQ软件分析处理。比较2组三维左心室心功能检测值及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面积应变(area strain,A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的参数及曲线。 结果 AHCM组LVEDV和SV低于对照组(P<0.05)。AHCM组整体LS、整体CS、整体AS、整体R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AHCM组二尖瓣水平前壁、侧壁、后壁和后间隔LS值低于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各部位LS、AS、RS值低于对照组,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CS值低于对照组;心尖水平各部位应变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AHC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而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以心尖水平最为明显,乳头肌水平同时受累。3D-STI可以反映AH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期望值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根据问卷中患者对治疗期望分数的高低,分为A组(12~30分,低治疗期望,n=40)和B组(31~48分,高治疗期望,n=4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LD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上升幅度较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经相同康复治疗后,治疗期望值高的患者相较于治疗期望值低的患者能在肢体功能恢复中取得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及时诊治肥胖患者的心脏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以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别测量本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132例肥胖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左心房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灌注峰值流速(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值升高;肥胖组的肺静脉收缩期峰值速度(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灌注峰值流速与二尖瓣口舒张晚期灌注峰值流速比值(E/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降低;三维整体应变参数中,肥胖组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升高,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以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减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肥胖组S、GLS、GCS、GRS以及GAS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较好的相关性;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CS(P=0.002)与BMI相关性最强。结论3D—STI为临床评估肥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