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仅就8年来用针刺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作一总结回顾。部分病例作了远期随访,部分观察了视野变化。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每天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3天,再行下一疗程。在每疗程的首末针刺前测视力。针刺穴位:第一组主穴:球后睛明健明健明_4 承泣配穴:太阳四白翳明风池曲池合谷第二组主穴:球后睛明健明健明_4 承泣配穴:曲池翳风天柱光明外关大椎风池命门肾俞太冲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2005年~2015年近10年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49篇相关文献,其中针刺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86篇,穴位埋线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63篇。其中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关元、气海、丰隆、三阴交等为针刺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天枢、中脘、丰隆、大横、足三里、关元、气海、带脉等为埋线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结论: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选穴基本相同,临床上均多采用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主穴多选取脾经、胃经、任脉上的穴位,腹部、下肢部选穴较多,募穴、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配穴常需辨证分型,考虑选取相应受损脏腑所在经脉的五输穴、背俞穴及其相表里经脉的五输穴、下合穴,且无论主穴还是配穴,埋线背俞穴选取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 5 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病程短者 2周 ,最长 3年 ;病程 2~ 9周 38例 ,1~ 3年 10例 ,3年以上 2例。1.2 治疗方法 :取穴 :(1)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2 )配穴 :天宗、巨骨、曲池、外关。具体操作 :用 2 8号亳针 ,先针刺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得气后再针刺配穴 :天宗、曲池、外关、巨骨 ,配穴每次选 2~ 3穴 ,留针 2 0分钟 (主配穴均用泻法 )。同时用TDP注射 ,将TDP辐头垂直于病灶部位 ,…  相似文献   

4.
<正> 肩凝症亦称漏肩风,属中医“痹症”范畴。其主症是肩痛和肩部功能活动障碍。我部于1981年3月至1982年7月,以针刺为主,配合中药门诊治疗120例,疗效颇好。现将治疗方法介绍于后。一、针刺主穴:“头皮针”伏象相应~*;配穴:中渚、条口透承山、腕骨,及曲池放血。一般取主穴病愈者,可不必再刺配穴。1.先刺主穴,单侧者一般取健侧,双侧者取双侧。用毫针以45度向皮上捻转刺入,深度须达骨膜。2.继取配穴中渚,用毫针左右捻转,强刺激,使局部酸麻感上行至肘部,并嘱患者做  相似文献   

5.
赵志芬 《四川中医》2012,(2):114-115
目的:观察通过调理阴阳跷脉针刺法对失眠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例失眠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主穴取申脉、照海,配穴根据不同证型取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改善的情况。结果:以申脉、照海为主穴调理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方法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调理阴阳跷脉治疗失眠对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神经性呕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性呕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主穴组、主穴+配穴组,主穴组+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组,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在神经性呕吐治愈方面,与对照组,主穴组,主穴+配穴组,主穴组+穴位注射,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与主穴组相比,主穴+配穴组,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主穴组相比,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主穴+配穴组,主穴组+穴位注射,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相互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神经性呕吐复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主穴+穴位注射组以及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主穴组相比,主穴+穴位注射组以及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主穴+配穴组相比,主穴+穴位注射组以及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主穴+穴位注射组以及主穴+配穴+穴位注射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方法以及穴位配合治疗在神经性呕吐方面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给神经性呕吐方面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管遵惠治疗足跟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云南省首批名中医管遵惠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足跟痛属中医“骨痹”范畴,常见于跖筋膜劳损、跟骨骨刺、纤维脂肪垫炎、趾下滑囊炎等。导师选用经验穴跟腱、失眠、肾根为主穴,循经配穴;运用“短刺”、“输刺”、“齐刺”等内经针刺方法;配合“骨痛灵洗方”,治疗足跟痛67例,治愈率79.10%,总有效率97.01%。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10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规律性研究,总结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配穴、针刺补泻、电针使用、电针波形的选择、疗程情况等。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整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现代临床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主穴选取频次前8位依次为环跳、委中、阳陵泉、大肠俞、承山、秩边、昆仑、肾俞,针刺配穴选取频次前3位依次为承山、委中和昆仑。针刺补泻最常用平补平泻,电针治疗首选疏密波。临床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为1~2个疗程,1个疗程大多选择为10天,每个疗程间隔2~3天。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肺经腧穴、大肠经腧穴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71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肺经穴组18例、大肠经穴组19例、肺大肠经穴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肺经穴组:主穴:尺泽、孔最、列缺、肺俞;配穴:太渊、鱼际、中府。大肠经穴组:主穴:曲池、合谷、天枢、上巨虚;配穴:偏历、温溜、大肠俞。肺大肠经穴组:主穴:尺泽、孔最、列缺、肺俞;配穴:曲池、合谷、天枢、上巨虚。对照组根据哮喘病情加重情况,按需吸入万托林。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均可根据哮喘病情加重情况,按需吸入万托林,并及时记录吸入的次数。治疗3个月后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FVC、FVE1、MMFF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PEF变异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FVC、FVE1、MMF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FEF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经和大肠经穴位均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病情,肺经穴与大肠经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蛋白代谢酶及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作用及其效应差别。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第15天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治疗5周后,所有大鼠腹腔静脉取血检测LPL、HL。摘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的LPL、H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丰隆单穴组与丰隆配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均比模型组脂肪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浅。丰隆配穴组的肝组织脂肪细胞明显比丰隆单穴组染色浅,密度相对小。结论: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PL、HL的活性,催化TG水解,二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减轻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对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针刺丰隆、关元、内关3穴的效果优于丰隆单穴,能更好的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择时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灵龟八法组主穴取公孙,客穴取内关,配穴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常规针刺组主穴取公孙、内关,配穴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足三里。每星期针刺治疗3次(如果1天之内灵龟八法有多个时辰来开公孙穴,按医生与患者约定较方便的时间,约定患者就诊,进行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表、肠易激综合征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灵龟八法组总有效率为86.7%,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灵龟八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泄泻、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灵龟八法组泄泻、腹胀、腹痛等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灵龟八法择时取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3.
输荥配穴治疗牙痛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华生  胡涛 《中国针灸》2012,32(9):794-797
目的:比较输荥配穴与常规辨证取穴治疗牙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5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输荥配穴组(43例)、常规针刺组(42例).输荥配穴组按脏腑经络在各类牙中的分布,取该经双侧的输穴和荥穴.常规针刺组主穴取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风火外袭型加翳风、风池;胃火炽盛型加厉兑、曲池;虚火上炎型加太溪、照海.两组均采用电针疗法,每天1次,以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差异.结果:输荥配穴组与常规针刺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8.4%(38/43)和69.0%(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的复发率分别为23.7%(9/38)和55.2%(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荥配穴治疗牙痛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进行疗效评价,以期为腧穴配伍理论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以糖尿病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根据计算机Excel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单穴组针刺中脘穴,配穴组针刺合募配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双),每5 d为1个疗程,随后间隔2 d,治疗5个疗程,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根据患者排便实际情况,参照Wexner便秘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针刺前后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完整性、腹痛、排便时间、总分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配穴组总有效率为94.44%,单穴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穴组与单穴组在治疗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系统量表中5个因子及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分别在排便困难(P0.05)有显著性差异,排便完整性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均有效,配伍腧穴疗效优于单穴,且远期的针刺后效应更优。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方法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1例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针刺组30例,药物对照组31例.针刺组主穴取百会、关元、膻中、内关、太冲、三阴交,配穴取背俞穴;药物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阴郄、复溜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气阴两虚型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康复科就诊的中风后盗汗气阴两虚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郄、复溜穴为主穴,对症加用其他配穴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虚汗停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倦乏力、心烦易怒、咽干口渴、汗出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阴郄、复溜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盗汗气阴两虚证,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于临床中,摸索出运用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精神病人。先后治疗精神分裂症、癔病失语、癔病耳聋、癔病性肢体震颤等十余例,均获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治疗方法及穴位】1.穴:主穴:哑门。配穴:翳风、翳明、  相似文献   

18.
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运用阴阳气血配穴法,主穴阴经穴取神门、太冲、三阴交;阳经穴取百会、足三里、合谷;气穴取膻中、气海;血穴取膈俞、血海,随证选取本经的背俞穴等,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36例.结果:临床治愈22.2%,显效55.6%,有效13.9%,无效8.3%,总有效率91.7%.结论: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该病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面瘫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 《陕西中医》2009,30(7):879-88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针刺人中、承浆、合谷等穴。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面瘫主要为正气虚、气血不足为本,外邪入侵为标,主穴加配穴针刺可疏通经络,收效甚快。针刺手法随脉证虚实不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配伍及所治疾病规律。方法以《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结果共纳入针刺处方1756条,经分析得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取穴多以多穴为主,且处方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均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单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症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及男性前阴病为主;所治妇科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疾病中以口腔类疾病及眼疾为主。配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证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类疾病为主;所治妇科疾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类疾病中以眼科疾病为主。不同配穴方法的治疗特点为局部配穴法与局远配穴法所治疾病中以内科疾病为主。局部配穴法所治内科疾病中以治疗肢体经络病证为主,远近配穴法中以治疗气血精液病证为主。结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以多穴为主,且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所治疗疾病各有侧重;不同的配穴方法所治疾病亦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