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热针九宫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5例临床总结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ZH型热针仪,选取脊椎九宫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估出症825例,临床治愈538例,占65.21%,好转267例,占32.36%,无效20例,占2.42%,总有效率97.58%,通过一定样本治疗前后微循环,肌电图,血液流变学及放射影学分析,表明本法具有温经活络,通痹止痛,行气活血,濡养经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针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3.
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61例,治愈9例(14.75%),好转46例(75.41%),无效6例(9.84%),有效率90.16%,与灯盏花穴位注射对比,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C反应蛋白的治疗前后检测分析,蜂毒穴位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管遵惠治疗足跟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云南省首批名中医管遵惠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足跟痛属中医“骨痹”范畴,常见于跖筋膜劳损、跟骨骨刺、纤维脂肪垫炎、趾下滑囊炎等。导师选用经验穴跟腱、失眠、肾根为主穴,循经配穴;运用“短刺”、“输刺”、“齐刺”等内经针刺方法;配合“骨痛灵洗方”,治疗足跟痛67例,治愈率79.10%,总有效率97.01%。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6.
蜂针是采用蜜蜂尾部蜇针,在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将蜇针刺人人体穴位,具有“针、药、灸”3种作用,起到了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是一种自然而特殊的针法。笔者运用蜂针蜇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热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保华  徐杰 《天津中医》2001,18(2):32-33
  相似文献   
8.
子午流注蜂针经穴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8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运用管遵惠名中医“子午流注蜂针经穴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86例。治愈7例,占8.14%;好转78例,占90.70%。经过与非依时的蜂针经穴疗法对比,显示本法疗效优于蜂针经穴疗法。临床实验研究提示本法的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沉,抗“0”和促使类风湿因子转阴,改善患者体内生化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管氏集合穴临床运用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管遵惠老师天干六合穴中阴阳六合穴, 治瘫六验穴, 膝痛六宁穴等三组集合穴的组成,位置, 刺灸法及主治病证; 并结合临床跟师病例, 谈了学习管遵惠名中医集合穴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普通针刺、电针、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普通针刺组30例,电针组30例,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30例,3组均采用后溪、太溪、委中、百会、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穴,普通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于后溪、太溪穴得气后加用6805--Ⅲ电针治疗仪,电针配合温阳通督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于百会、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5穴采用直接灸,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以及脊柱活动度等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胸廓活动度、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电针配合温阳通督较其他2组改善更明显(P <0.05,P<0.05),电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3%,电针组为86.67%,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为9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针刺、电针、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其中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疗效最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