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黄芪(Astragaulus membranaceus)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黄芪治疗DN的随机或半随机临床试验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评价指标包括:①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②24h尿蛋白定量;③内生肌酐清除率;④血清肌酐;⑤尿素氮;⑥空腹血糖;⑦糖化血红蛋白;⑧甘油三酯;⑨胆固醇;⑩不良反应;11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33个RCT和1个半随机试验包括2356例DN患者被纳入,试验地点均在中国。大部分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且样本含量小。文献发表的"漏斗图"分布不对称,提示可能有阴性结果的试验未发表,有潜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黄芪可以减少DN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h尿蛋白,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和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显示黄芪能改善DN患者肾功能;②黄芪降低DN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肌酐方面可能与ACEI或ARB类药物的疗效相似;③黄芪在减少DN患者24h尿蛋白方面,疗效可能优于其它活血化淤类中药。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治疗DN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方法学质量低下,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推荐临床常规应用黄芪治疗DN。因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黄芪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3年第2期)、PubMed(1978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等数据库和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及资料提取。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2个试验包括1 649例患者。大多试验方法学质量较差且样本量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1)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 01、P=0.002、P=0.001);(2)银杏叶提取物联合ACEI或ARB治疗与ACEI或ARB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 1、P=0.04)。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方法学质量低下,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推荐临床常规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藤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排泄、血压、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DN患者39例.NIDDM诊断符合WHO标准(1985)。男18例,女21例,年龄33~79岁,平均(54.3±7.2)岁;病程3~25年,平均(12.3±5.8)年。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早期DN(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16例。临床期DN(持续性蛋白尿、尿白蛋白>300mg/24h)18例。根据血尿素氮、肌酐增高诊为终末期肾衰6例。所有患者无急慢性肾炎、尿路感  相似文献   

5.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2期)、MEDHNE(1980.2009.6)、EMbase(1980~2009.6)、CBM(1990~2009.6)、CNKI(1994~2009.6)、VIP(1989~2009.6)及万方数据库(1984~2009.6);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纳入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肾脏病组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7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但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丹红注射液十常规治疗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MD=-27.08,95%CI(-30.40,-24,02)]、糖化血红蛋白[MD=-1.12,95%CI(-1.67,-0.56)]及纤维蛋白原[MD=-2.28,95%CI(-2.70,-1.86)]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MD=-O.03,95%CI(-0.10,0.04)]、血清肌酐(MD=-1.00,95%CI(-7.86,5.86)]、血清肌酐清除率[MD=-2.30,95%CI(-15.51,10.91)]、胆固醇[MD=-O.10,95%CI(-0.68,0.48)]、甘油三酯[MD=-0.15,95%CI(-0.36,0.05)]、空腹血糖[MD=-0.10,95%CI(-0.68,0.48)]等方面没有差异;与丹参相比,丹红注射液在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MD=-13.14,95%CI(-18.00,-8.27)]、24小时尿白蛋白(P〈0.05)、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P〈0.05)等方面较优;与脉络宁相比,丹红注射液在降低24小时尿白蛋白(P〈0.05)及纤维蛋白原(P〈0.05)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文献均未报道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结论现有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对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及尿量又一定疗效,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II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率,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mALB≤30 mg/24 h),低尿蛋白组(mALB 30-200 mg/24 h),高尿蛋白组(mALB>200 mg/24 h),分别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蛋白尿组和低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高尿蛋白组>低尿蛋白组>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损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时尿白蛋白排泄增加但低于常用尿蛋白试验的灵敏临界值.这种白蛋白尿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排注量超过50mg/24小时预示着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蛋白尿发作.因此微量白蛋白测定是鉴定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检查.微量白蛋白尿的日间变异较大,需要重复测定,因而RIA不能作为常规使用.比浊法和ELISA也不能床边操作.本文作者介绍间接胶乳试验测定微量白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20—200μg/min)不仅能反映早期肾脏受损和预报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且提示存在广泛的血管损害.但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难以用于进行大范围的筛选检查.本文对13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24hUAER,晨尿白蛋白浓度(UAC)、晨尿白蛋白浓度/晨尿肌酐比值(UAI)进行检测以探讨UAC和UAI与24hUAE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IgA肾病(IgAN)患者血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方法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加常规方法治疗29例IgAN肾病患者,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28例作对比观察.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D-D、Fib及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D-D、Fib、hsCRP明显下降(P<0.05或P<0.01),灯盍细辛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加常规方法治疗能显著降低IgAN患者尿蛋白量,可能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对D-D、Fib、hsCRP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诊断标准 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为:糖尿病患者有持续蛋白尿(多次尿总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临床尿蛋白定性阳性)。尿蛋白排出量介于正常人和临床糖尿病肾病之间者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总蛋白定量为0.15~0.5克/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率为15~200微克/分。诊断糖尿病肾病时应排除可导致尿中白蛋白升高的其它因素。IDDM和NIDDM肾病的诊断标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P-选择素在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勤  汪年松  李军辉  王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91-4193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糖尿病(DN)组、法安明大剂量治疗(T1)组、法安明小剂量治疗(T2)组。于应用法安明前、后第4、8、12周分别测定4组大鼠的体重、尿蛋白总量(24h)、尿白蛋白(24h),血肌酐;检测大鼠血P-选择素、肾组织P-选择素及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显著上升(P<0.05),肾组织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DN组比较,T1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5),T1和T2组尿蛋白量(24h)、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T1和T2组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法安明可能通过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糖尿病肾病(D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DN的诊断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54例行肾脏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对其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舒张末血流速度下降及血流阻力指数增高程度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肾内各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早期DN诊断及肾功能不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组35例,剂量1.5 g/d,分3次服,疗程2个月;贝那普利治疗组28例,剂量每天10~30 mg,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24小时UAE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羟苯磺酸钙组血肌酐、尿素氮未见升高,未出现不良反应;而贝那普利组血肌酐、尿素氮有所升高(P<0.05),3例出现咳嗽,其中1例因不能耐受而停药,1例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血肌酐升高31.5μmol/L。治疗前后24小时UAER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有同样的降低效果,无副作用,尤其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安全,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相似文献   

15.
伟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伟素对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年龄43—70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30年,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mg的6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等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只予常规降糖治疗12周;氯沙坦钾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每日晨15服氯沙坦钾50mg,12周;伟素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伟素600 LSU,qd,iv或im治疗4周,再以250 LSU bid,po序贯治疗8周。所检测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常规治疗组UAER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沙坦钾组和伟素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氯沙坦钾组UAER下降34.04%,伟素组下降33.62%。治疗后两组UAER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伟素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氯沙坦钾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8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三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Ⅰ组)30例(UAER<30 mg/24 h)、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组(Ⅱ组)29例(UAER 30~300 mg/24 h)和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组(Ⅲ组)30例(UAER>300 mg/24h)。并选择30例体检者作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尿L-FABP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同时分析尿L-FABP与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4、2.32、2.77、2.04、2.89、3.41,P均<0.05),Ⅱ组及Ⅲ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2、3.65、2.88、4.12,P均<0.05);Ⅲ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3.48,P均<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Scr、TC、TG、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eGFR水平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8、2.89、3.18、2.55、2.92、3.67、2.62、2.78、3.24、2.39、2.68、2.99、2.64、3.58、4.67,P均<0.05)。尿L-FABP水平与Scr和尿白蛋白呈明显性正相关(r=0.39、0.54,P均<0.05),与eGFR呈明显负相关(r=-0.66,P<0.05)。结论尿L-FABP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提示其是较好的诊断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高血压为主要原发疾病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9年3月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慢性肾病患者的血清,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测定由89例糖尿病、76例高血压引起慢性肾病患者血清Cys-C浓度,同时测定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UAER的量分组统计,分析血清Cys-C与其他传统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早期肾病时,患者血清Cys-C、UAE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传统的肾功指标BUN、Scr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晚期肾病患者中Cys-C浓度与UAER、BUN、Scr呈显著正相关(r=0.936,0.692,0.653;P<0.01)。结论与BUN、Scr相比,血清Cys-C是一个更准确、更敏感反映早期肾病的指标,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发现肾病并发症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