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6 年以来收治的以鼻衄为主要症状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4 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用钨丝螺旋圈治愈3 例,可脱性球囊加钨丝螺旋圈治愈1 例。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损伤小,效果可靠,是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体会。方法 24例治疗中主要使用球囊微导管,4例使用钨丝螺旋圈。16例经股动脉入路,8例经颈动脉入路。结果 16例球囊2例钨丝微螺旋圈闭塞瘘口并保留颈内动脉通畅,6例球囊闭塞颈内动脉。2例钨金属弹簧圈栓塞颈外动脉海绵窦瘘。结论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应注意尽可能保留颈内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3.
李艳秋 《天津医药》2006,34(7):507-507,516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比较少见,由于假性动脉瘤有破裂的危险性,因此积极治疗是必需的。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从1997年起,有许多研究者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研究表明,栓塞疗法的成功率高达94%-100%,而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文献中采用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的假性动脉瘤多为医源性,而有关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尚少报道。笔者对1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DSA检查诊断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复查。结果:DSA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开口及大小,3例采用弹簧钢圈栓塞供血动脉,3例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追踪显示瘘口封闭,瘤体吸收。结论:DSA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明确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栓塞方法是治疗外周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眼动脉瘤瘤瘤体多巨大,手术夹闭多有困难,需要寻找其它的治疗方法,方法:S一组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瘤15例,其中巨大动脉瘤7例,均采用钨丝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结果: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80%)5例、部分栓塞(<50%)4例,所有病人都保持了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偏瘫2例,残亡1例。随访3-10个月,造影复查中再次补充行弹簧完全栓塞的有5例,结论:与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比较,血管内栓塞眼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光斌  李江山  石磊 《安徽医药》2011,15(12):1531-1533
目的探讨在CT三维血管成像指导下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术前行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根据CT结果行阴部内动脉栓塞治疗,术中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术后1周行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阴茎血供情况。结果 3例术前CT检查提示阴茎海绵体假性动脉瘤,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后,阴茎异常勃起消退,术后1周复查CT检查提示出血消失,随访两年阴茎勃起正常。结论 CT三维血管成像对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可用于指导介入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始于1973年,早期的球囊栓塞已被淘汰,机械可脱钨丝弹簧圈(MDC)曾是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材料,现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渐取代MDC成为动脉瘤栓塞的首选材料。近年来GDC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对传统的手术瘤颈夹闭产生了挑战。我科自2002年4月以来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介入治疗33例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着重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3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可脱弹圈簧栓塞治疗窄颈动脉瘤25例,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治疗宽颈动脉瘤1例。除2例非技术因素栓塞失败,有20例获得完全栓塞,6例获得大部栓塞,5例获得部分栓塞。术中并发症4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载瘤动脉严重痉挛1例予药物及球囊导管成形后血管径恢复;死于肿瘤1例。30例术后3、6、9个月定期脑血管造影复查:影像学上完全治愈16例,结果稳定11例,动脉瘤复发3例。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制定正确的手术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TPA)是颅脑损伤的罕见并发症[1],发病率不到颅内动脉瘤的1%.1993~1998年我们收治了4例,经血管内球囊栓塞治愈.  相似文献   

10.
四肢主干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病程急 ,出血量大 ,需紧急手术救治 ,才能挽救生命和肢体。 1988年来 ,我院共收治 2 2例四肢主干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 ,其中 7例破裂出血 ,1例因拒绝救治死亡 ,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余 5例经手术治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7~ 5 5岁。金属异物伤 1例 ,医源性损伤 (血液透析 )2例 ,经血管注射海络因并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 3例 (误诊脓肿切开损伤 2例 ) ,刀刺伤 1例。假性动脉瘤位于肱动脉 2例 ,股动脉 5例 ,出血量约 30 0~15 0 0毫升。1 2 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1例外伤性大出血均采用急诊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其中3例肝脏损伤,肝左动脉损伤1例,肝右动脉损伤伴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 13例肾脏挫裂伤,左肾挫裂伤6例,右肾挫裂伤7例,造影示:肾动脉前支出血4例,后支出血3例,前后支均有出血2例,肾段动脉出血2例 15例骨盆骨折,9例一侧髂内动脉损伤,6例双侧髂内动脉损伤,3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0例分支动脉干中断,8例臀上动脉呈抱球状 出血动脉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臀上动脉,2支以上分支动脉出血4例。全部选择或超选择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行栓塞治疗。结果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栓塞治疗后即时止血效果100%,均无再出血,全部患者6h内血压回升至正常。13例肾脏损伤患者,栓塞术后1-3d血尿消失,1个月后复查IVU或CT增强显示所有患侧肾脏仍有部分功能。26例不同程度出现栓塞后综合症,经对症处理后消退,无严重并发症 所有患者1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正常。结论急诊介入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是治疗外伤性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肖福顺  李牧  王嵩  冯学泉  赵晓赟 《天津医药》2006,34(8):561-563,593
目的:评价支架结合游离钨丝弹簧圈(FTC)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12只家犬,全麻成功后,截取一段颈静脉,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将其两端与横断的两侧颈动脉行端端吻合,共制作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24个。将24个梭形动脉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梭形动脉瘤用支架和国产游离钨丝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即刻及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并于6个月后取动脉瘤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DSA示载瘤动脉通畅,梭形动脉瘤完全消失;病理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完全,动脉瘤口及支架上有透明膜覆盖。对照组DSA示载瘤动脉通畅,6个月时梭形动脉瘤明显扩大,内壁不规则。病理见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两组均无动脉瘤破裂发生。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梭形动脉瘤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传统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31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3例,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治疗9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其中100%栓塞38例,90%以上栓塞7例,90%以下栓塞3例。4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应用综合血管内治疗方法可对难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较好救治。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陈江浩  王岭  凌瑞  张聚良  王廷  王辉  樊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03-2405
目的 探讨不同外周血管假性血管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45例.32例植入覆膜支架(髂动脉6例、股动脉13例、腋动脉3例、颈动脉2例、腘动脉3例、肱动脉1例、胫前动脉3例、桡动脉1例);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4例(股深动脉1例、肱动脉远心端1例、股动脉2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1例为支架介入失败);1例股深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该组45例患者经各种方法治疗后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植入覆膜支架32例,31例肢体主干型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后假性动脉瘤均被完全隔绝,远端动脉搏动完全正常;1例髂动脉植入支架后出现支架移位,改行手术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支架植入后随访8个月发现血栓形成.4例凝血酶注射后瘤体内血栓形成,无复发.9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血流通畅.1例股深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效果良好.结论 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应根据发生部位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 例均在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时发生大出血而行局部碘仿纱条鼻腔填塞,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1 例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1 例在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1 例先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再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鼻出血、颅内出血及肢体瘫痪.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伴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后或未栓塞,鼻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对虹吸段创伤性颈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可行、微创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选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可脱球囊及血管内支架等,对其中24例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复查DSA,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除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造影时破裂大出血死亡,23例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95.8%(23/24).DSA复查显示:1例破裂口缩小,瘤影变淡;22例破裂口封闭,瘤影消失;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休克症状改善;搏动性肿块和吹风样杂音消失.除1例左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继发股浅动脉主干闭塞而行血管外科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例治疗后1~6个月DSA或多普勒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复发,8例失访.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第三位,具有反复出血的潜在危险性。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4年开始,应用DCS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共计18个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和运城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是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对患者颅内动脉瘤图像资料、自身状况和合并颅内病理状态进行有效分析,并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是手术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 80例确诊88个颅内动脉瘤数,手术治疗28例,其中,26例为单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两个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介入栓塞治疗52例,其中,48例为单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两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三个颅内动脉瘤。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个肿瘤误判,其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0%、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2%。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依据64排螺旋CTA检查结果行动脉瘤夹闭术或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64排螺旋CTA扫描层厚0.625 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和栓塞结果评估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72例75个动脉瘤,其中69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 mm,最大36.7 mm,平均16.2 mm.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根据64排螺旋CTA提供的信息均能顺利找到动脉瘤,并顺利夹闭56个,栓塞17个,2个动脉瘤末做处理.结论: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迅速制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和栓塞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依据64排螺旋CTA检查结果行动脉瘤夹闭术或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64排螺旋CTA扫描层厚0.625 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和栓塞结果评估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72例75个动脉瘤,其中69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 mm,最大36.7 mm,平均16.2 mm.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根据64排螺旋CTA提供的信息均能顺利找到动脉瘤,并顺利夹闭56个,栓塞17个,2个动脉瘤末做处理.结论: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迅速制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和栓塞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