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选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可脱球囊及血管内支架等,对其中24例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复查DSA,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除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造影时破裂大出血死亡,23例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95.8%(23/24).DSA复查显示:1例破裂口缩小,瘤影变淡;22例破裂口封闭,瘤影消失;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休克症状改善;搏动性肿块和吹风样杂音消失.除1例左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继发股浅动脉主干闭塞而行血管外科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例治疗后1~6个月DSA或多普勒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复发,8例失访.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的治疗策略、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行血管内治疗的24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PICA近端13例、过渡段1例、远端10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的21例、未破裂动脉瘤3例),单纯栓塞12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7例(闭塞材料使用弹簧圈3例、Onyx胶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24例PICA动脉瘤病人术中动脉瘤均栓塞顺利。23例病人无近期并发症,1例出血病人合并严重脑血管痉挛自动出院(临床预估死亡)。随访结果:19病人远期随访无复发;4例复发,其中2例二期行支架辅助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1例首次支架辅助栓塞病人再次行穿支架网孔弹簧圈单纯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1例首次单纯栓塞病人再次行弹簧圈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安全、可行,疗效可靠。根据动脉瘤血管解剖位置,对于破裂出血的PICA动脉瘤首次治疗倾向单纯栓塞或载瘤动脉闭塞术。首次单栓病例术后复发,可二期行支架辅助栓塞能取得满意效果。对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30例(31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18月,观察术后视力情况。结果 30例(31眼)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其中9例术后无光感,3例术后仅恢复光感,其它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通过CT检查和术前视力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行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切实有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细致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鼻出血治疗期间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收治的106例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的患者,92例血性脑脊液为主的鼻出血,采用保守治疗。14例严重鼻出血伴大量脑脊液漏者,采用以鼻腔填塞止血及脑血管介入为主要措施的治疗对策。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鼻大出血合并严重脑脊液漏,入院24h后死亡。大多数病例的血性脑脊液漏均在2周内停止。外伤当时鼻出血4例无法止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找到出血部位行栓塞术止血。8例迟发鼻出血患者行DSA发现,4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3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均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治愈,1例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管壁轻微损伤,出血停止,未行栓塞术,治愈出院。结论对于颅底骨折伴鼻出血患者,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比≥3/4)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0例12个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在成功植入Neuroform支架后行动脉瘤栓塞,其中致密栓塞7例,3例90%栓塞,所有患者均随访6~24月无再出血,4例术后3~6月行CTA复查,6例于术后6~12月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生长。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上可行,操作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载瘤动脉的曲率及血流动力学对虹吸段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单侧虹吸段动脉瘤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图像45例,分成患侧的载瘤动脉组(n=45)与对侧正常颈内动脉的对照组(n=45).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载瘤动脉组与对照组的曲率,分别记为K1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本院2010年以来治疗的6例大脑后动脉第一段(P1段)动脉瘤易破裂的因素和栓塞体会回顾性分析.方法 6例患者均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有两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二次破裂.结果 有4例患者栓塞后恢复较好,1例患者栓塞后偏瘫伴偏盲,1例患者造影时2次破裂,急诊动脉瘤栓塞后,CT复查发现出血量较大,后引起脑疝,经去骨瓣减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1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动脉瘤均较大,易发生2次破裂,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减少2次破裂出血几率.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眼动脉瘤瘤瘤体多巨大,手术夹闭多有困难,需要寻找其它的治疗方法,方法:S一组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瘤15例,其中巨大动脉瘤7例,均采用钨丝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结果: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80%)5例、部分栓塞(<50%)4例,所有病人都保持了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偏瘫2例,残亡1例。随访3-10个月,造影复查中再次补充行弹簧完全栓塞的有5例,结论:与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比较,血管内栓塞眼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死、残率高,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病人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微弹簧圈囊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13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靖  史万超  苏治国  怀鹏  刘振林  林宏  秦立剑 《哈尔滨医药》2012,(5):337+341-337,341
目的 分析双容积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应用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中双容积重建技术,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 16例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应用双容积重建功能评价,9例依据重建结果调整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其中5例重建后继续填充弹簧圈。3例撤出突入载瘤动脉内弹簧圈,1例辅助应用支架治疗。结论 双容积重建技术能够更加清晰反映出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瘤栓塞效果,弹簧圈与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开展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  相似文献   

11.
张庆俊 《河北医药》2002,24(10):771-771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指的是在床突旁段即颈内动脉出海绵窦顶至后交通动脉起点间发生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1.3%~ 11% ,主要有眼动脉瘤、垂体上动脉瘤和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 3种类型。由于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周围有前床突、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等重要骨性和神经血管结构 ,手术具有很大危险性。根据近 5年 2 0例成功手术体会 ,我们认为掌握颅底外科技术 ,特别是前床突切除、视神经管开放、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动脉解剖分离等是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磨除前床突、开放视神经管、解剖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6 年以来收治的以鼻衄为主要症状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4 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用钨丝螺旋圈治愈3 例,可脱性球囊加钨丝螺旋圈治愈1 例。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损伤小,效果可靠,是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早期发生再出血的病例,并将其与同期治疗的术后未出血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7例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破裂再出血,占2.11%;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2例,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的3例,其中3例经CT证实,1例经持续腰池引流证实,另1例临床表现支持再次出血。经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术中造影有明显的血管痉挛、动脉瘤的真假性及其栓塞程度。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术后早期复查、积极治疗有利于减少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以鼻衄为主要症状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4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用钨丝螺旋圈治愈3例,可脱性球囊加钨丝螺旋圈治愈1例。无死 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损伤小,效果可靠,是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观察术后即时栓塞效果,并随访1年,统计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填塞完毕后造影,Ⅰ级栓塞26例,Ⅱ级栓塞8例,Ⅲ级栓塞3例,有效栓塞率91.9%。术中2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患者术中载瘤动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8.1%。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动脉瘤复发4例,复发率10.8%。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能提高动脉瘤的即时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的2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8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6例,基底动脉顶端2例,均应用球囊辅助栓塞.观察栓塞效果和患者预后.结果 全部患者均致密栓塞,术中顺利,术后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症状,经治疗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期均无再出血.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再通.结论 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技术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增加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介入治疗33例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着重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3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可脱弹圈簧栓塞治疗窄颈动脉瘤25例,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治疗宽颈动脉瘤1例。除2例非技术因素栓塞失败,有20例获得完全栓塞,6例获得大部栓塞,5例获得部分栓塞。术中并发症4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载瘤动脉严重痉挛1例予药物及球囊导管成形后血管径恢复;死于肿瘤1例。30例术后3、6、9个月定期脑血管造影复查:影像学上完全治愈16例,结果稳定11例,动脉瘤复发3例。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制定正确的手术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焦祁  陈立安  赵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88-3589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4~5级脑动脉瘤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4~5级脑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例死亡1例,1例栓塞后复发,再次弹簧圈栓塞成功,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由于血管内治疗新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及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绝大多数脑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颅显微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均作冠状头皮切口,显微镜直视下处理骨折碎片和血肿以及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后辅以大剂量激素冲击和神经营养、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并评价疗效,其中23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视力无提高,总有效率76.6%。结论经颅显微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暴露充分、创伤小、减压彻底等优点,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志强  崔志强  张利 《河北医药》2012,34(11):1691-1693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外力通过颅骨传递至视神经管,引起视神经管变形或骨折,造成视神经损伤,也有学者称之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其定义为:外伤后没有外眼或眼底镜检查下最初的眼球、视神经损伤表现,而有视力丧失[1].唐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颅脑创伤伴有视神经损伤的患者56例,其中38例行视神经减压术,有效随访2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