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是外科常见病。对组织学增生活跃的乳腺增生病变 ,病理医师也难作明确诊断 ,而临床医师与乳腺癌鉴别则更为困难。本文综述近期乳腺增生病与癌的关系。1 乳腺增生病的概念乳腺增生病是组织形态复杂的一组乳腺实质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因病变形态的多样性 ,使其命名杂乱 ,早期名称为乳腺良性囊性病 ,囊性乳腺病 ,囊腺病 ,囊性纤维腺瘤病 ,囊肿性脱皮性上皮增生病 ,乳腺腺瘤样增生病 ,乳腺纤维腺病 ,乳腺硬化性腺病等 ,繁杂的名称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 2 0世纪初 ,有人认为病变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 ,是一种慢性炎症 ,称为…  相似文献   

2.
对乳腺增生病组织学分类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组织学分类及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厂’一文发表后引起一些临床病理医生们的关注,为了说得更清楚些,再做进一步讨论借此达到病理诊断时被应用的目的。1组织学分类的提出乳腺结构不良由于病变复杂致使命名繁多,如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囊肿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炎,Shimmelbusch病,乳腺腺瘤样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纤维硬化病等。1990年Page等称为增生性乳腺病(Proliferativebreastdisease),因本病是发生在乳腺的增生性疾病而不是什么乳腺别的疾病,故称乳腺增生病(prollfer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患者辨证分型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顺应女性周期体内激素变化,采用荧光偏振酶免分析法(FPIA)及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S-P法)观察各证型乳腺组织ER及PR的表达。结果 (1)乳腺增生病的ER阳性33例(占乳腺增生病约70.21%);乳腺增生病的冲任失调组ER阳性率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及正常组(P<0.05)。(2)乳腺增生病的PR阳性占31例(约65.96%);乳腺增生病的冲任失调组PR阳性率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痰瘀互阻型及正常组(P<0.05)。结论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ER、PR表达增强提示该型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三苯氧胺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方法在乳腺科门诊和对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时,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分类观察治疗。结果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纤维腺病、囊性病、治愈率达94.2%,有效率达100%。结论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配合维生素B6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04例乳腺及良、恶性病变的标本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提取了6项细胞核的参数。它们是核最大灰度、核最小灰度,核中心平均距、核周长,核面积和形状因子。结果证明;核最大和最小灰度的数值,按照正常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单纯性增生)乳腺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顺序依次减小,而核面积、周长,核中心平均距和形态因子则依次增加,但形态因子的值以正常乳腺为最大。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较,6项参数的方差分析无任何意义。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能准确地鉴别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提供细胞恶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采取中药+手术治疗,与同期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药+手术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6.6%、85.0%,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联合手术是防止乳腺囊性增生病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迄今为止,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作者将三苯氧胺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并设对照组,观察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mastopathy)又称为乳腺结构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其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1]。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作者采用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乳管镜的检查确认乳腺增生病。方法:对既往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病的31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来加以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的乳管镜下所示均为乳腺增生病的表现,其中3例增生严重,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提示需行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乳管镜对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和西医上介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乳腺增生对激素、神经递质、免疫功能、血液流变改变等方面阐述了乳腺增生对机体的影响;从年龄、月经、生殖因素、职业、文化程度、膳食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和西医上介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乳腺增生对激素、神经递质、免疫功能、血液流变改变等方面阐述了乳腺增生对机体的影响;从年龄、月经、生殖因素、职业、文化程度、膳食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和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把本院872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6例,观察组采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红外线治疗,按疗效标准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无痛苦,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中医药三联周期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提升乳腺增生病的疗效,降低疾病复发.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16例对照组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常规中药治疗;研究组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应用中医药三联周期疗法并结合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疼痛、肿块、伴随症状等方面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中医药三联周期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介绍和讨论了以温肾疏肝法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和体会。提出温补肾阳、疏肝理气是治疗乳腺增生病标本兼治的有效治疗法则。并对结台乳腺增生病周期治疗、内外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乳腺增生症的一种,为女性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因其癌病率较其他良性乳腺疾病高,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临床上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治也非常多见,现就近几年来对此病的中医药治疗文献报道做个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ER和PR表达探索乳腺增生病的癌变倾向及其预防,阐明乳癣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手术切除的乳腺增生病(85例)和乳腺癌(65例)患者手术标本,及以苯甲酸雌二醇造成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乳腺组织标本;并对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灌服天冬素片水溶液及乳癣合剂,观察人与豚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ER和PR表达。结果临床乳腺增生病患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37.6%,乳腺癌为67.7%,P〈0.001;乳癣合剂降低ER和PR阳性表达,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和天冬素片组,P〈0.05。结论降低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和ER、PR阳性表达率是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高校女生对乳腺增生病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0名医学类专业女生,210名非医学类专业女生乳腺增生病知识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类专业女生乳腺增生病知识认知度高于非医学专业女生(均P<0.01);高校女生乳房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医学专业女生和非医学类专业女生定期行乳房检查分别为15.56%和11.43%。结论提高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对乳房疾病的重视,加强对高校女生关于乳腺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提高高校女生乳腺增生病知识认知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患者体内性腺激素变化规律,揭示性腺激素变化与该类疾病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析了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和健康女性血清促卵泡成熟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经前乳腺增生病组患者血清PRL和P明显增高,绝经前乳腺癌组患者血清E2、PRL和P浓度显著增高.与乳腺增生病组患者比较,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血清E2和P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经后乳腺增生病组和乳腺癌组患者血清E2浓度明显增高.与乳腺增生病组患者比较,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E2浓度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前乳腺增生病患者以血清PRL和P浓度明显增高为特征,而绝经后乳腺增生病则表现为E2明显增高.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组E2浓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提示高浓度的E2水平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而多发的乳房疾病之一 ,临床上以乳腺肿块及疼痛为特点。有些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关系密切 ,尤其囊性增生更普遍地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近年来 30岁以上妇女乳腺增生病发病几率显著上升 ,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升高。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乳腺增生病是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自 1 996年以来自拟乳消宁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60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 60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0岁 ,平均 4 1岁。以 35~ 4 5岁发病率最高 ,占全组病例的65%。病程从确诊乳腺增生病 1…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如何确定乳腺肿块的性质,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临床上,除了全面了解病史,细致认真的体格检查外,合理使用辅助检查是对乳腺肿块性质判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