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在结肠癌的定位准确率为100%,T分期的总的准确率为85.7%[(11+34+3)/(13+36+7)];N分期的总的准确率为83.9%[(30+9+8)/(32+13+11)];M分期准确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治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 CT 三期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兴义市人民医院 CT 室收治的61例经临床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螺旋 CT 三期扫描,并应用 TNM 分期系统对患者实际情况做病理分期,与扫描的结果相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螺旋 CT 三期扫描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为100%,TNM 分期中,T 分期中有45例患者的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符合率为73.8%;N 分期中有33例患者的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相符合,符合率为54.1%;M 分期中有56例的患者的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符合率为91.8%。螺旋 CT 扫描与病理检查 TNM 分期中 T 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 分期中螺旋 CT 扫描结果在 N0、N1、N2期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 分期中螺旋 CT 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螺旋 CT 三期扫描的结果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相符度,尤其是T 分期与 M 分期,对临床诊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 结果 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 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 结论 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经洗脱期后,随机分为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医结合组(L组)。分别予厄贝沙坦150mg/次,1次/日,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联合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蛋白尿、肾功能、血脂、降糖药用量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后ALT,Alb,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糖保肾方显著改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TC,TG,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24h尿蛋白,显著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P〈0.05);联合厄贝沙坦后以上作用较单用降糖保肾方更显著(P〈0.05)。结论: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谢辉  朱琳  黄霖  肖云  肖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1-12,18
目的:研究降糖保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降糖保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分别予厄贝沙坦150mg/次,1次/d,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口服;维持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蛋白尿、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降糖保肾方组空腹血糖显著下降至(8.4±1.0)mmol/L、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至(12.1±1.4)mmol/L、HbA1c显著下降至(8.0±0.3)%(P〈0.05);24h尿蛋白显著下降至(185.6±17.7)mg,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至(54.2±7.9)μg/min(P〈0.05);SOD显著升高至(80.0±8.7)nU/ml、CAT显著升高至(26.4±2.4)nU/ml,MDA显著下降至(5.1±0.4)nmol/ml(P〈0.05)。结论:降糖保肾方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发挥保护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关节镜下缝合修补术和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疗效,探讨缝合修补治疗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关节镜治疗的34例(34膝)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其中采用全内缝合或全内和外内联合缝合的患者15例(A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0.3±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0.6±3.8)d;内侧半月板损伤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同期采用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19例(B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29.1±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0.2 ±2.8)d;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并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A组为(71.3±8.8)min,B组为(45.7±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138.7°±5.1°,B组平均为136.0°±4.6°;术后12个月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140.1°±3.1°,B组平均为139.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A组平均为(90.1±7.1)分,B组平均为(89.9±6.9)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A组平均为(94.5 ±3.9)分,B组平均为(90.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 对于大型半月板撕裂,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可使撕裂的全长段获得有效修补,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半月板的功能,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月经前疏通气血、月经后调补冲任的周期外治法,配合内服中药乳核散结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19%,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治愈率61.11%,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顺应妇女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生理规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