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吸烟与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 调查576例60~97岁老年男性吸烟等情况,按照是否吸烟分成吸烟组31例和非吸烟组545例.检测两组骨转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骨钙素(OC)]、骨密度[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  相似文献   

2.
何江  余伍忠  邹红云  焦敏 《检验医学》2011,26(4):217-221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不育患者精子活力和动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255例男性不育患者(吸烟组96例、非吸烟组84例和烟酒组75例)和112名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活力、直线运动速度(VSL)、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平均移动角度(MAD)、侧摆幅度(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 将222例男性AMI患者按是否吸烟分为两组:A组77例为未吸烟组;B组145例为吸烟组,分析两组血脂六项的差别.结果 与未吸烟组相比,吸烟组的平均年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男性吸烟者可使血脂增高,致使AMI早发10年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主、被动吸烟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2例健康成年男性分为3组,吸烟组140例,被动吸烟组40例,非吸烟组122例。分别进行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M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检测。结果 (1)吸烟组TG(2.13±0.19)mmol/L、HbA1c(5.31±0.12)%值高于非吸烟组TG(1.52±0.08)mmol/L、HbA1c(5.02±0.05)%,(2)吸烟组apoB(0.97±0.02)g/L值高于被动吸烟组apoB(0.89±0.03)g/L,(3)被动吸烟组apoA-I(1.31±0.03)g/L值低于非吸烟组apoA-I(1.37±0.01)g/L。结论男性被动吸烟影响脂代谢(apoA-I),主动吸烟影响脂代谢(TG、apoB)和糖代谢(HbA1c),提示主、被动吸烟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对糖尿病男性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男性患者200例,依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n=88)和不吸烟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脂代谢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中血脂异常64例(72.73%),不吸烟组中血脂异常43例(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腰臀比小于或等于1.0、吸烟、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7.8mmol/L、合并其他代谢综合征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异常率明显升高,与脂代谢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吸烟、合并其他代谢综合征是影响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是影响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游离脂肪酸水平发挥作用,临床上应鼓励并引导糖尿病患者戒烟,维持脂代谢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情况及肺功能受损程度(COPD分级)与吸烟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间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及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35例,经肺功能测定确诊为COPD的患者124例,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和曾吸烟已戒烟组,并将三组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124例COPD患者中男性94例(75.81%),女性30例(24.19%).其中肺功能轻度异常者10例(8.06%),中度异常者50例(40.32%),重度和极重度64例(51.61%).在肺功能重度和极重度异常的患者中吸烟和曾吸烟已戒烟者分别为14例(21.88%)和44例(68.75%),而不吸烟者仅占6例(9.37%),表明吸烟者和曾吸烟已戒烟者较不吸烟者肺功能更差.在与吸烟相关(包括吸烟组和曾吸烟已戒组)的COPD患者中曾吸烟已戒组所占比例高于吸烟组.结论:老年COPD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吸烟与患者肺功能的受损程度相关.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吸烟对于肺功能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 (HPVB19)在男性精液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HPVB19 PCR法对 46例健康已婚男性和 15例健康未婚男性精液进行检测。结果 :46例健康已婚男性精液HPVB19阳性率为 19 5 % ( 9/46 ) ,而未婚男性对照组阳性率仅为 6 6 % ( 1/15 )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 χ2 =0 378,P >0 0 5 )。结论 :精液中HPVB19感染是否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引起孕妇胎儿宫内感染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应引起男性学专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男性不育患者是否吸烟,将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不育门诊就诊的368例患者分为吸烟组(197例)和非吸烟组(171例),选取100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质量参数等指标水平差异,并根据吸烟量将吸烟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液化时间、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精子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吸烟组的精液液化时间、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精子活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精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非吸烟组的MDA、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AT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小烟量组和大烟量组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烟量组患者的精液液化时间明显长于小烟量组(P0.05)。结论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有明显影响,并且随着吸烟量和时间影响会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吸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疾病状况的影响,探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管理策略。方法收集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99例,其中吸烟53例,不吸烟4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评价患者精神及日常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在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NOSIE精神病、迟缓、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吸烟患者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子分及总分显著高于非吸烟患者(P0.05);相关分析未发现吸烟量与PANSS、NOSIE各评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自我治疗作用,对住院患者吸烟行为采取"疏导式管理"可能对患者的康复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与汉族男性血清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汉族男性患者2 347例,其中吸烟者1 414例为吸烟组,不吸烟者933例为非吸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Spearman秩相关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1 560例;吸烟组年龄[54.0(48.0,60.0)岁]低于非吸烟组[57.0(50.0,65.0)岁],冠心病发病率(69.1%)、当前饮酒比例(33.0%)高于非吸烟组(62.5%、13.2%),2型糖尿病发病率(20.6%)低于非吸烟组(24.3%)(P0.05);吸烟组白细胞计数[6.89(5.80,7.92)×109/L]、谷丙转氨酶[26.0(18.0,40.0)u/L]、总胆固醇[4.24(3.61,4.95)mmol/L]和三酰甘油水平[1.66(1.17,2.46)mmol/L]均高于非吸烟组[6.29(5.40,7.38)×109/L、24.0(17.0,35.0)u/L、4.15(3.55,4.82)mmol/L、1.47(1.04,2.06)mmol/L],直接胆红素[2.72(2.01,3.65)μmol/L]、肌酐[80.0(71.0,89.0)μ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92(0.80,1.09)mmol/L]均低于非吸烟组[3.21(2.39,4.20)μmol/L、81.0(73.0,91.0)μmol/L、0.97(0.83,1.13)mmol/L](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吸烟呈负相关(r=-0.1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吸烟是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8,95%CI:1.270~1.839,P0.001)。结论吸烟导致汉族男性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对江苏省某区60岁以上常住老人1 659例进行随访调查研究,调查指标包括烟龄,男女吸烟比例等,同时对PWV、颈动脉IMT以及ABI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 659例受访对象中男1 038例,女621例。而吸烟组478例,吸烟率为28.8%;吸烟组中男459例,吸烟率为44.2%,女19例,吸烟率为3.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男女烟龄无显著差异。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PWV出现不同程度的加快,颈动脉IMT也有增加趋势,ABI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不吸烟组。结论该地区老年人群中男性吸烟者明显多于女性吸烟者,吸烟人群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型烟碱性胆碱能受体α4亚单位基因CHRNA4多态1860(C→T)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00年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年龄>50岁的男性健康老年人227名,2000/2002于北京宣武医院就诊的男性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23例,共350例,在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详细调查其吸烟史包括年吸吸烟量、吸烟起时间和吸烟时间.提取所有参与者白细胞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HRNA4基因含1860(C→T)多态位点的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860位基因型,测序证实变异碱基.统计分析帕金森病组与健康老年人组的1860位等位基因频率的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用SPSS 9.0分析1860位变异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人和帕金森病患者比较227名男性健康老年人,68.3%吸烟;123例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35.0%吸烟,两组差异显著(P<0.001),帕金森病组与健康老年人组1860位基因型与等位基因Hardy-Weinberg检验无差异,因此将两组合并,分为吸烟与不吸烟组,总计56.9%男性吸烟.②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CHRNA4 1 860位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不吸烟者(33.3%,23.3%,P=0.003),当前吸烟者1860 T基因频率增高更为明显(35.0%,P=0.003);1 860位等位T基因对年吸烟≥300包者的危险度高于年吸烟量<300包者,对吸烟持续时间≥30年者危险度高、对开始吸烟年龄<20岁者的危险度高20岁以后开始吸烟者.结论男性中国人CHRNA4基因1860(C→T)多态与吸烟行为相关,1860等位基因T是吸烟的易感基因,并与吸烟量,吸烟持续时间和开始吸烟年龄相关;T等位基因对当前吸烟的危险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型烟碱性胆碱能受体α4亚单位基因CHRNA4多态1860(C→T)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00年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年龄&;gt;50岁的男性健康老年人227名,2000/2002于北京宣武医院就诊的男性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23例,共350例,在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详细调查其吸烟史包括年吸吸烟量、吸烟起时间和吸烟时间。提取所有参与者白细胞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HRNA4基因含1860(C→T)多态位点的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860位基因型,测序证实变异碱基。统计分析帕金森病组与健康老年人组的1860位等位基因频率的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用SPSS 9.0分析1860位变异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人和帕金森病患者比较:227名男性健康老年人,68.3%吸烟;123例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35.0%吸烟,两组差异显著(P&;lt;0.001),帕金森病组与健康老年人组1860位基因型与等位基因Hardy-Weinberg检验无差异,因此将两组合并,分为吸烟与不吸烟组,总计56.9%男性吸烟。②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CHRNA4 1 860位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不吸烟者(33.3%,23.3%,P=0.003),当前吸烟者1860 T基因频率增高更为明显(35.0%,P=0.003);1860位等位T基因对年吸烟≥300包者的危险度高于年吸烟量&;lt;300包者,对吸烟持续时间≥30年者危险度高、对开始吸烟年龄&;lt;20岁者的危险度高20岁以后开始吸烟者。结论:男性中国人CHRNA 4基因1860(C→T)多态与吸烟行为相关,1860等位基因T是吸烟的易感基因,并与吸烟量,吸烟持续时间和开始吸烟年龄相关;T等位基因对当前吸烟的危险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文红  贺建军 《华西医学》2015,(2):290-294
目的了解不同婚育状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方法 2013年6月-12月对21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成年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一般情况问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男、女患者各方面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时未婚男性患者"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方面差于已婚男性患者(P<0.05),起病时未婚女性患者社会功能各方面均差于已婚女性患者(P<0.05)。起病时未生育男性患者"家庭职能"差于已生育男性患者(P<0.05);除"家庭外的社会活动",起病时未生育女性患者社会功能损害重于已生育女性患者(P<0.05)。除"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目前未婚男性者社会功能损害较已婚男性患者明显(P<0.05);目前未婚女性患者社会功能损害重于已婚女性患者(P<0.05)。除"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目前未生育男性患者社会功能损害较已生育男性患者明显(P<0.05);目前未生育女性患者社会功能损害重于已生育女性患者(P<0.05)。结论已婚、已育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的因素。方法:将12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是否吸烟、尼古丁依赖程度(FTND)分为两组,对其年龄、职业、病程、城市生活年限等一般情况与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影响吸烟的主要因素中,年龄、职业、城市生活年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尼古丁依赖程度与某些阴性症状如情感迟钝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某些阴性症状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43例男性吸烟者的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观察有无硬化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并以26例非吸烟者作对照组。结果 吸烟组在颈总动脉内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膜增厚及斑块发生率方面均大于非吸烟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PV、EDV、PI均低于非吸烟组,RI大于非吸烟组,尤其是吸烟组1(每日平均吸烟数量≥20支)、吸烟组3(吸烟龄≥0年)、吸烟组5(日均吸烟量≥20支并吸烟龄≥20年)与非吸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吸烟组2(日均吸烟量≤19支)、吸烟组4(吸烟龄≤19年)、吸烟组6(日均吸烟量≤19支并吸烟龄≤19年)与非吸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吸烟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潜在的、缓慢的和渐进的,与日均吸烟量、吸烟龄和吸烟的深浅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每周训练时长与吸烟两个潜在的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因子对健康青壮年男性心率变异性(HRV)的交互影响,为改善青壮年男性人群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供相应参考。方法:本研究共选取了149例受试者,依据受试者吸烟指数的大小分为不吸烟组(N组,n=66例)、吸烟多组(M组,n=45例)以及吸烟少组(F组,n=38例),其中,N组、M组和F组依据每周训练时间的长短又都分为运动多和运动少两个亚组,分别为:不吸烟运动少组(NF组,n=28例)、不吸烟运动多组(NM组,n=38例)、吸烟多运动多组(MM组,n=22例)、吸烟多运动少组(MF组,n=23例)、吸烟少运动多组(FM组,n=18例)和吸烟少运动少组(FF组,n=20例)。HRV测试包括时域指标有SDNN、RMSSD、SDSD以及PNN50等,频域指标有TP、HF、LF、HFnu、LFnu、LF/HF以及VLF等。结果:(1)不吸烟时,NM和NF组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各指标相差不大(P0.05);吸烟相对较少时,FM组的TP、HF和LF等指标的值均大于FF组对应指标的值(P0.05);吸烟相对较多时,MM组的LF/HF值大于MF组的LF/HF值(P0.05)。(2)运动相对较少时,NF组的LF值大于MF组的LF值(P0.05);运动相对较多时,NM组和FM组各时域及频域指标中除LF/HF和LFnu以外的其他各项指标的均值均大于MM组对应各指标的均值,其中,FM组的RMSSD和SDSD等的值与MM组对应两指标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吸烟和缺乏规律性的健身活动(每周训练时间少于300min)都是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风险因素。(2)吸烟指数少于200者,规律性的健身活动(每周总时长超过300min)对于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3)吸烟指数大于200者,规律性的健身活动(每周总时长超过300min)未能干预吸烟对心率变异性形成的不良影响,必须戒烟。(4)运动强度作为影响心率变异性的一个重要因子,建议后续研究运动对于心率变异性影响时应作重点具体化考量。(5)吸烟引起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是个急性效应,建议后续研究吸烟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可以将每日吸烟支数作为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吸烟10年以上老年男性戒烟2年者与未戒烟及同龄不吸烟健康者的肺功能情况.方法 筛选96例老年健康男性.按1:1:1配对筛选32例健康同龄老年男性戒烟者(烟龄10年以上)、32名健康同年龄男性吸烟者(烟龄10年以上)、32例健康同龄老年男性从不吸烟者.受试者在1个月做1次肺功能,连续6次.结果 吸烟10年以上者与不吸烟者、戒烟2年以上者肺功能相比,肺活量(P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性差异;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有显著差异.戒烟2年以上者与健康不吸烟者肺功能相比,VC、FVC,TLC,FEV1无显著性差异;RV、RV/TLC,FRC、MMV、MME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可严重损害肺通气功能并形成某些不可逆病理变化,戒烟2年以上能够使肺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微型肺功能仪测定男性吸烟者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析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筛查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体检中心体检的符合标准的吸烟男性1050例,对其行肺功能检测。筛查标准为:①男性,年龄大于40岁。②吸烟指数大于2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③排除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有过肺部手术史。结果吸烟者中FEV1%<80%占48.6%,FEV1%平均值为89.8%(变化在22%~120%)。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者为16.5%,其中85%伴有咳嗽和活动后气短症状。年龄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结论微型肺功能仪可以发现吸烟人群早期肺功能异常者及无症状COPD患者,有利于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烟、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Au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62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一方面比较了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胆红素和血脂水平,分析了胆红素和血脂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将所有男性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了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水平和冠心病的患病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低,吸烟组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其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胆红素水平与吸烟、血脂具有相关关系。结论低胆红素是冠心病发作的原因之一;吸烟使胆红素的消耗增加,从而增加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冠心病与低胆红素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