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ICU清醒病人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ICU危重症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前瞻性护理干预。2组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的PSQ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清醒病人,有助于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且能缓解其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病人心理应激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行IVF-ET治疗的1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8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完成胚胎移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病人睡眠状况,采集病人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皮质醇水平;治疗后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病人幸福感进行评估,在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检查,确认病人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MUNSH量表负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正性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减轻IVF-ET病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睡眠质量以及幸福感,有效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学龄期ADHD儿童12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正常学龄期儿童1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及比较;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病例组儿童的ADHD症状进行评估,结合症状的首次发现时间及持续时间,对儿童ADHD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母亲SDS、SA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学龄前发现症状ADHD儿童母亲的SDS标准分及抑郁程度均明显高于学龄期发现症状者(P < 0.01)。学龄前发现症状ADHD儿童的SNAP-Ⅳ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母亲SAS标准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和P < 0.05);学龄期发现症状ADHD儿童除注意缺陷因子得分与母亲SAS标准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母亲SDS、SAS标准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母亲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根据发现症状的不同时间,儿童ADHD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呈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心智图的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主要照顾者,通过电脑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儿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智图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患儿的住院时长。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疾病认知度问卷对2组主要照顾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及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主要照顾者SAS、SDS评分以及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主要照顾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入院时(P < 0.01),且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基于心智图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并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眼科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焦虑抑郁程度、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并对比2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心理韧性、应对方式、SF-36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坚韧、自强、乐观、心理韧性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SF-36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刺激源强度,促进适应性反应,提高病人心理韧性,改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痛新1号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治疗组予头痛新1号,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服药12周后治疗组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01)。结论头痛新1号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头痛患者伴随的情绪障碍。因此,慢性偏头痛应从风、从湿、从瘀、从虚、从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季芳  卜杨  夏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9-1622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视频、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比较2组心理应激状态、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诊病人引入灵性照护对其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诊患儿,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灵性照护模式。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测评;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干预前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结论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则能减少机体的应激状态,且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偏头痛患者通常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长期的负性情绪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而尚未达到焦虑抑郁症诊断的负性情绪是否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就诊体验尚不得知。通过评估偏头痛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就诊后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其与同期高血压患者及全国常模的差异,并分析负性情绪与就诊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成飞医院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分,诊疗结束后对本次就诊体验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偏头痛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并高于同期高血压患者(P?<0.05)。偏头痛患者家属抑郁水平与全国常模无差异(P?>0.05),而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有差异(P?<0.05)。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以中年女性为主,病程更长。处于焦虑状态患者就诊满意度低于非焦虑状态患者(P?<0.05),而焦虑评分较高的患者家属,与评分正常的家属相比较,就诊满意度评分无差异(P?>0.05)。处于抑郁状态与非抑郁偏头痛患者相比较,就诊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家属抑郁评分高者与评分低者比较,就诊满意度也无差异(P?>0.05)。结论 病程较长的中年女性偏头痛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发生率较高,就诊满意度也较低,就诊期间医师需重点关注,其家属焦虑状态也伴随升高,必要时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9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组)和9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并与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强弱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病区、职业、性别及文化程度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病区SARS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比普通病区患者显著增加(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SARS患者SAS及SDS评分较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SARS患者显著增加(P<0.05).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男性与女性间SAS及S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病区SARS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普通病区高;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医务人员患SARS后,其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率并不比非医务人员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探讨社会支持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CKD患者118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先后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社会支持对CK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CKD患者焦虑阳性率为24.58%,焦虑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5.11±7.39)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分(P<0.01);抑郁阳性率为41.53%,抑郁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9.19±8.32)分,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分(P<0.01)。社会支持分为(40.9±7.9)分,与焦虑(r=-0.28,P<0.01)、抑郁(r=-0.22,P<0.05)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为焦虑的保护因素[OR=0.534,95%CI(0.30~0.95),P<0.05];女性[OR=2.316,95%CI(1.01~5.30),P<0.05]、CKD分期[OR=1.536,95%CI(1.07~2.22),P<0.05]均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焦虑、抑郁的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社会支持是CKD患者焦虑情绪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影响及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纳入研究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前后采用QLQ-C30、SAS、SDS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价。结果化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较化疗前降低,认知功能评分较化疗前提高,化疗后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评分较化疗前升高,疼痛、气促、失眠、经济状况评分较化疗前降低(P均<0.01)。化疗后SAS、SDS评分和严重程度较化疗前升高(P均<0.01)。化疗前QLQC30量表仅疼痛和失眠与S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疼痛、气促、失眠与SDS评分有显著相关,均呈正相关(P均<0.05)。化疗后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与SAS评分呈负相关,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呈负相关,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文化程度、经济收入、SAS评分和SDS评分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在癌症相关症状减轻的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及经济困难对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化疗患者不良反应预防、治疗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俞汀  朱锋  林琳  汤玉蓉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41-1644
  目的   探讨合并上消化道症状(GI)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   方法   根据罗马Ⅳ标准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就诊的156例FC患者,分别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焦虑、抑郁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结果   156例FC患者中有95例(60.90%)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其中,单纯合并反酸/烧心11例(7.05%),单纯合并上腹胀23例(14.74%),单纯合并嗳气11例(7.05%),同时合并反酸/烧心与上腹胀7例(4.49%),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32例(20.51%),同时合并嗳气与反酸/烧心11例(7.05%)。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相比,合并上消化道症状组SAS、SDS评分显著增高(均P < 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降低(均P < 0.05)。而在合并上消化道症状的FC患者中,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组SAS、SDS评分最高,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及SAS评分高是SF-36总评分的负性预测因子(均P<0.05)。   结论   反酸/烧心、上腹胀及嗳气是FC患者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症状,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加重FC患者焦虑、抑郁,降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对照组43例,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随访;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的随访。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疼痛状态,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估后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借助日常生活能力(MBI)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结果: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得分均逐渐降低(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JOA及MBI得分均逐渐升高(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JOA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2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