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将102例临床病乳按手术方法分为乳腔镜手术组49例和乳腔镜改进组53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乳腔镜改进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乳腔镜手术组(P<0.01).2组病人切口瘢痕愈合、乳头皮瓣坏死、上肢活动受限和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腔镜改进组病人手术疼痛发生率低于乳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乳腔镜手术极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采用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原则,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进行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通气,联合组则予以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手术前HR、pH对比均无显著意义(P>0.05),拔管时联合组的HR、pH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PaCO2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前和拔管时联合组的PaCO2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升(P<0.05);联合组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应用于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效果确切,可很好地消除呼吸运动对于手术操作的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csitin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利用率(O2UC=SaO2-SvO2/SaO2)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次调节PEEP为0、5、10、15和20 cmH2O5种不同压力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6例出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实施NCPAP治疗.患儿根据PEEP的不同设置分为低(2~3cmH20)、中(4~6 cmH20)、高(7~8 cmH20)PEEP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儿中共65例进入结果分析.低、中、高PEE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92.3%和91.7%,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分别为42.9%、7.7%和8.3%;统计学分析表明,中、高PEEP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PEEP组,而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气漏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低、中PEEP组的0%和7.7%(P<0.05).结论 当PEEP设置在4~6 cmH2O时,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6例出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实施NCPAP治疗.患儿根据PEEP的不同设置分为低(2~3cmH20)、中(4~6 cmH20)、高(7~8 cmH20)PEEP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儿中共65例进入结果分析.低、中、高PEE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92.3%和91.7%,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分别为42.9%、7.7%和8.3%;统计学分析表明,中、高PEEP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PEEP组,而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气漏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低、中PEEP组的0%和7.7%(P<0.05).结论 当PEEP设置在4~6 cmH2O时,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乳腔镜组30例和传统手术组30例。结果:乳腔镜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乳腔镜组神经功能损伤、麻痹、疼痛及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腔镜下手术治疗乳腺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易于在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永年  罗光辉  冉墨 《河北医学》2011,17(6):762-764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对128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传统手术、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和腔镜颈前小切口手术,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腔镜下小切口组完成40例).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76 min、135 min、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术式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一种对患者损伤少、恢复快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8例,其中传统组10例,腔镜组8例,通过病历记录和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生活质量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日常活动、身体功能、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精力明显优于传统组;腔镜组医疗护理工作量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正常生活水平快,病人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腋窝入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腔镜手术35例(腔镜组),开放手术45例(开放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腔镜组平均年龄较开放组年轻(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量均较开放组多(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P<0.01);术后第3天颈部VAS评分腔镜组较开放组低(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较高(P<0.01);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行浆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腔镜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子宫肌瘤切除术,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浆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安全,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呼气末正压(PEEP)处理后的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70例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分为2组。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气腹开始前后行间歇性正压通气,观察组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15次/分,呼吸比1:2,吸入氧浓度60%;气腹开始后对照组潮气量7 mL/kg,通气频率25次/分,呼吸比1:1.5,维持PETCO2 35~45 mmH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EP设定,参数为5cmH2O,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通过记录气腹前10 min和气腹10、30、60 min及气腹结束时、拔管前1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死腔率(VD/VT)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10~60 min时Pmean升高,各时点的Ppeak和Cdyn无差异;与气腹前10min相比,2组气腹10~60min以及气腹结束时的Pmean升高,Ppeak升高,Cdyn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30min和去除导管前10min时PaO2/FiO2升高,A-aDO2和呼吸指数降低(P < 0.05~P < 0.01),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10 min比较,对照组在去除导管前10 min、观察组在气腹30 min时,PaO2/FiO2降低,A-aDO2和呼吸指数升高(P < 0.05~P < 0.01)。结论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应用PEEP处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呼吸力学指标及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的桡动脉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并予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数等。结果PaO2/FiO2值T0、T1、T2、T4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C组低于P组(P < 0.05);PaCO2值T0、T1、T5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C组低于P组,而T4时C组高于P组(P < 0.01);pH值T0、T1、T5时C组低于P组,而T2~4时C组高于P组(P < 0.05~P < 0.01)。C组T3~5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4~5时PaCO2高于T0时,P组T3~4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2~4时PaCO2高于T0时(P < 0.05);P组T5时PaO2/FiO2和PaCO2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T5时C组pH下降(P < 0.05),而P组在T4-5时pH下降(P < 0.05)。T1时2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P组Ppeak,Pmean和Cdyn均高于C组(P < 0.01)。与T1时比较,T2时2组病人Ppeak和Pmean均升高,而Cdyn则下降(P < 0.05)。与T0时比较,2组病人T3时血浆NE浓度均升高(P < 0.01);T0时2组病人血浆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第7天CPIS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 < 0.01),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第7天CPIS评分更低(P < 0.01)。结论肺保护通气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的氧合,减轻肺损伤,有利于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肺复张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择早期并发中重度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标准治疗组和肺复张治疗组。入组患者转入ICU后,均给予原发病治疗,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温湿化治疗。标准治疗组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PCV),潮气量(VT)≤6 mL/kg,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H2O;肺复张治疗组在保护性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间断肺复张治疗,每6 h肺复张1次,直至肺复张24 h或撤除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7例患者纳入分析,标准治疗组35例,肺复张治疗组32例。随机化入组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治疗0.5 h后PaO2/FiO2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FiO2、PEEP水平有显著差异。6.5 h后,肺复张组的PaO2/FiO2显著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改善,FiO2显著下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与标准治疗比较,肺复张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手术后并发中重度ARDS患者,可改善肺顺应性,纠正低氧血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为NRDS优化治疗方案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22例,随机分为PS联合NCPAP组和PS联合NIPPV组,每组各61例,对比2组患儿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及气漏、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24 h分别与治疗前血pH值、PaO2、PEEP、PaCO2及Fi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2组治疗后24 h血p H值、PaO2、PEEP、PaCO2及Fi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联合NIPP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S联合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联合使用NIPPV及NCPAP均有助于改善NRDS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而言,PS联合使用NIPPV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吐气(prolonged expiration)方法联合呼吸机常规监测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动物模型比较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盐酸吸入的方法建立ARDS动物模型,通过慢吐气方法进行PEEP滴定,采用呼吸机监测的呼出潮气量计算肺复张容积(recruitment volume,Vrec),Vrec最大的PEEP区间即较合适的PEEP区间,同时用分层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计算出肺的过多膨胀和萎陷的比例,从而选择出较合适的PEEP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应用慢吐气方法计算的Vrec最大的PEEP区间为5~10 cmH2O(1 cmH2O=0.098 kPa),即较合适的PEEP区间为5~10 cmH2O。EIT通过过度膨胀/萎陷的方法选择的较合适的PEEP水平也在5~10 cmH2O之间,这与慢吐气方法选择的PEEP区间是一致的。且在PEEP为15~20 cmH2O时,应用一定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且此时驱动压较大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在PEEP为小于 5 cmH2O 时,低于生理性的PEEP,这都不是合适的PEEP水平。结论 应用慢吐气方法结合呼吸机常规监测计算肺复张容积选择PEEP的方法具有可行性,选择出较合适的PEEP区间后,结合血流动力学及其他指标,可进一步选择更合适的PEE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结肠手术老年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30例和PCV-VG组(P组)30例。记录各时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pH、PaO2及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观察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组间各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6的HR均比T0增加(均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和T5时pH降低。随体位变换时间增加,2组患者PaO2下降,PaCO2上升,OI下降(均P<0.05)。在T5时,组间比较,V组PaO2及OI低于P组。在T3~T6,V组Ppeak及Pplat升高,Cdyn下降;T4~T5,P组Cdyn下降。在T5时,V组Ppeak值[(25.4±2.1)cm H2O vs. (16.3±2.1)cm H2O,1 cm H2O=0.098 kPa]、Pplat值[(9.0±0.5) cm H2O vs. (7.0±0.6)cm H2O]高于P组,Cdyn值[(33.2±6.3) mL/cm H2O vs. (40.3±5.2)mL/cm H2O]低于P组。P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3.3%(1/30)]比V组[23.3%(7/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7)。  结论  PCV-VG适用于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结肠手术老年患者,可降低气道压,提高氧合指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52例,观察患者PEEP(0、3、6、9、12和15)cmH2O6个水平条件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中心静脉压随着PEEP水平逐渐升高而增加,PEEP15cmH2O时,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其他各PEEP水平时(P<0.05);脱机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不同PEEP水平时(P<0.0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机械通气时PEEP水平的增加,中心静脉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采取胸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采取不同通气模式+Autoflow技术的应用对病人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96例接受胸科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随机分为6组,各16例。A组:容量控制通气(VCV)[潮气量(Vt)5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4 mmHg+自动变流(Autoflow)模式;B组:VCV(Vt 5 mL/kg)+PEEP 4 mmHg+恒定送气流速(Constflow)模式;C组:VCV(Vt 5 mL/kg)+PEEP 8 mmHg+Autoflow模式;D组:VCV(Vt 5 mL/kg)+PEEP 8 mmHg+Constflow模式;E组:VCV(Vt 8 mL/kg)+Autoflow模式;F组:VCV(Vt 8 mL/kg)+Constflow模式。比较各组双肺通气时、通气1 h、通气2 h时气道吸气峰压(APIP)、气道阻力(Raw)、胸顺应性(C)、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变化。结果:各组在双肺通气时APIP、Raw、C、HR、MAP及PaO<...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吸痰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O2)、排痰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PaO2/FiO2、PaO2更高,第2天、6天排痰量更多;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更短,首次撤机成功率(90.70%)更高;观察组无VAP,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通气功能,促进康复,降低VAP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